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的日子究竟有多慘?偏好刨祖墳,王爺當車伕

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的日子究竟有多慘?偏好刨祖墳,王爺當車伕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根據《清帝退位優待條件》中規定,退位的清帝“其歲用四百萬元,由民國政府付給”。皇帝是得到了每年400萬元的撥款,可清政府派發給八旗貴族的俸銀、祿米一律停發。

對於滿清八旗子弟來說,端個鳥籠子游手好閒的生活,一去不復還了。清朝的王公貴族都擁有大量土地,靠著這些土地收租,這些人的日子很是滋潤。在這些王公貴族的心目中,衣食無憂成似乎是他們曾經最深刻的記憶。可隨著清帝退位,這些王公貴族頭頂的天變了,生活還要繼續,怎麼辦?

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的日子究竟有多慘?偏好刨祖墳,王爺當車伕

清朝北京城有王府幾十座,貝勒府也有很多。這些府邸的產權原本都是清朝皇室的,隨著清朝的滅亡,這些府邸成了王公貴族的私產。由於這些府邸大都都是世襲的,家族中代代傳下來的金銀財寶還是比較多的。

即使沒有俸祿,靠著金銀珠寶,這些王公貴族依舊可以過著相對比較舒服愜意的生活。可事實告訴我們,末代王公貴族絕大多數都是敗家子。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依舊講究排場,出門三五成群,他們坐吃山空,最終只能靠著變賣家產過日子。

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的日子究竟有多慘?偏好刨祖墳,王爺當車伕

筆者研究發現,末代王公貴族們基本上都是敗家子,一個比一個百家。這些敗家子都有一個特點,都打起了自家祖墳的主意,都喜歡賣掉祖墳裡的東西,比如石料、樹木等。

末代克勤郡王宴森喜揮霍無度,王府敗落後,生活一下子沒了著落。變賣家中金銀珠寶後,宴森把家族墓地裡的高大樹木和磚塊都賣掉,這些錢再次被揮霍一空後,宴森竟然淪為了一名洋車伕,人稱“車王”。

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的日子究竟有多慘?偏好刨祖墳,王爺當車伕

如果說宴森只是把祖墳裡的石料和樹木賣掉,可末代鄭親王昭煦做的就更絕了,先是把王府賣掉,又開始賣祖墳裡的樹木、磚瓦塊等石材。這裡插一句,張學良為張作霖修建墓地元林的石料,部分就來自昭煦家的祖墳。做完這些後,一個奇葩事件發生了,1931年有人盜掘鄭親王的祖墳被抓獲,一審問原來是昭煦的兒子,現場人都傻眼了。

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的日子究竟有多慘?偏好刨祖墳,王爺當車伕

如果說末代王爺喜歡在祖墳上打主意,末代公主們相對來說就比較“低調了”,這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公主們,絕大多數生活淒涼,有不少為了生活竟然擺起了地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