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爺爺考生”18次高考,這些“高考釘子戶”抱何心態?

71歲“爺爺考生”18次高考,這些“高考釘子戶”抱何心態?

71歲考生康連喜

18次高考,被稱“爺爺考生”

據媒體報道,今年,遼寧一位71歲的普通農民康連喜第18次參加高考,他因每年參加高考而被許多人而熟知。

6月5日,高考前第二天,和其他應屆考生相比,今年71歲的高考考生康連喜顯得很是輕鬆,他沒有“臨陣磨槍”,而是到家附近不遠處撿拾破爛。在他的眼中,成績的好壞已沒有任何意義,步入考場就算“達到目的”。

據康連喜介紹,他在小學到初中一路成績優異。恢復高考當年,他因故沒能報上名,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他如願參加了高考,遺憾的是遭遇落榜。2002年,高考報名條件放寬的第二年,54歲的他急奔到市招考辦報名,以“往屆生”的身份參加高考。

從1978年到2018年整整40年,40年對於一個常人來說近乎大半生的時光。可康連喜卻只有一個信念:高考改變命運。17年參加高考,17次屢敗屢戰,今年,這位71歲的“爺爺考生”迎來第18次高考。

“我十來年來都在找它,這回可沒有遺憾了!”當日,在康連喜簡陋的住所內,滿臉滄桑的他撫摸著彌足珍貴的第一次參加高考時准考證說,1977年恢復高考,我錯失了報名的機會。第二年,村集體把我當成人才幫著報上了名,遺憾的是落榜了。“圓大學夢,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從2002年至今,康連喜參加高考最好成績是2009年的303分。他曾收到一所本地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但因為對被錄取的園林專業實在不感興趣,最終放棄了這次入學機會。一年又一年,他的身影總會如約出現在高考考場。歲月更迭,他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爺爺考生”,也有人笑稱他為“高考釘子戶”。

南京86歲老人拄柺杖赴考

大白新聞注意到,“爺爺考生”不止一位,2015年6月7日,在南京一處考點,時年86歲的中國第一高齡考生汪俠,在愛心送考司機和交警的攙扶下,第15次步入高考考場。

“他說,經常看到電視報道國外有不少老人堅持參加大學入學考試,還有些夫妻齊上陣一起考,後來本科、碩士、博士,什麼證都拿到了。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在前往考點的路上,老人跟愛心司機說起多年來執著於考試的緣由,不為名利,不為功利,是理想、信念與追求。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汪俠曾4次參加高考,雖然其從醫已近40載,但老人依舊擔心患者信不過自己的醫術。為求一張大學文憑,老人決定重新參加高考,希望能用文憑證明自己。

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齡限制以來,當年72歲的南京市民汪俠為圓大學夢重出江湖,幾乎連年參加高考,遺憾每次都鎩羽而歸。至今,已是他第15次步入高考考場。

說起理想的學校和專業,老人表示,“等考上了再說。”

51歲“高考釘子戶”第22次參加高考

“我就不相信考不上!”每年高考前後,成都人梁實都會說同樣的話。據媒體報道,2018年高考將是這位51歲的“高考釘子戶”的第22次高考。

1967年,梁實出生於四川省仁壽縣文宮鎮高家公社,父母都是老師,可是這個被認為是“知識分子”家庭中的5個孩子,沒有一個上過大學。

梁實排行老四,從小就是個倔脾氣。梁實也是個貪玩的人,上高中後他就不愛寫作業,還因此被罰站過。

到了1983年,梁實第一次高考的時候,他“不出意外”地落榜了。此後梁實連續復讀了兩年,都沒有考上。

三次落榜之後,梁實開始逐漸瞭解父母的苦心,但是家裡的條件卻不具備再支持他考試了。他於是開始去打工討生活,從最基本的幹起,後來靠賣建材發了家,成了個建材公司的老闆。

這期間,梁實沒有忘記高考,他一直希望以此來完成自己和父母的心願。1987年到1991年,他都報考了,但沒有達到分數線。

2001年,高考報名取消了年齡限制。從2002年,梁實又報名參加了當年高考,考了370多分。後來因為工作太忙,連續幾年沒有再參加高考。

2010年起,梁實又開始參加高考。到2016年,梁實的高考成績達到了453分,這是他這些年來的最好成績,已經超過了二本分數線,但是他覺得這個分數很難上理想的學校,於是放棄了填報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