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特別容易造的是口業,你胡亂的答應事情也是口業

人的一生,特別容易造的是口業,你胡亂的答應事情也是口業

尊敬的諸位師父、師兄、大德居士,大家中午好!非常感恩大家一直以來關注、支持老宋講故事!也期待老宋不負眾望,能分享更多更好的故事給大家。

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給管理員晨溪打電話。話說,有一位A師兄,她非常的慈悲,非常的善良,經常施食。施食,它分兩種。一種是施食給餓鬼道眾生,也就是你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確實有這麼一類,它們在六道之中,沒有吃沒有穿,非常的飢餓、痛苦。於是有的同修就佈施,讓他們在這個冬天,也能吃點東西。為什麼要佈施呢?它們自己不會去找嗎?找不到,為啥?福報不夠的緣由。因為前世小氣、吝嗇,所以今生就墮在餓鬼道。餓鬼道是資財貧乏,要啥沒啥。即使是佛道的法師或者同修佈施,也是有機緣有福報的餓鬼道眾生才可以得到。如果沒有機緣福報,你的心量就是再大,它們可能也無法收到,這是餓鬼道。

另外一種,就是施捨給小動物。比如說:現在正值寒冬,今天我們當地迎來了第一場雪。雪來了,那麼意味著很多動物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就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野生的。那怎麼辦呢?就需要我們居士、善良的人發心,買一些玉米、大米、穀子、麥子去佈施,撒在一些動物能看得見的地方。如果你不方便出門,也可以撒在自己的窗臺上,也可以放在自己的房頂。久而久之,就會有鳥類、小動物來吃。它們剛開始,要麼是沒發現,要麼是有警惕性不過來。過幾天,它們覺得沒危險的時候,就會來吃。所以大家不必擔心,也不要說我放了食物,沒有眾生來吃。那是因為眾生沒有發現,或者還沒有對你有足夠的信任,如此而已。

做善事不要著急,如果有足夠的空閒時間,那可以多買一些飼料之類的東西撒在野外、小區、田間,幫助這些動物過冬。因為常行佈施故,就不是小氣的人,不是吝嗇的人,那麼與餓鬼道就絕緣了。也就是說,未來不會在餓鬼道出現。因為我們沒有惡鬼的因,所以不會有惡鬼的果。

人的一生,特別容易造的是口業,你胡亂的答應事情也是口業

這位同修很善良,經常佈施,經常施食,施食給誰?餓鬼道。但是,她不滿足於讓這些餓鬼道眾生只有一些吃的,還想救度它們。心好不好?好!善良不善良?絕對的善良!於是乎,她就跟這些餓鬼道的眾生說,我希望你們能隨我一起去法會,得到救度。為什麼這個電話打給了晨溪呢?因為12月17號,河北河間法會,管理員晨溪會到現場。注意哦!打電話給晨溪的這位同修可不是施食的那位。施食的那位同修,現在怎麼了呢?正在大哭大鬧。她為什麼大哭大鬧?難道是發生了什麼傷心事嗎?是她自己傷心嗎?誰惹她不開心了嗎?都不是。並非她自己不開心,而是被很多靈性附體了。不僅附體了,而且附體上身還說話了。

大家平時在生活當中遇到這種情況不多,因為現在即使是鄰居家發生這種事情,你也不會知道。不多,是你見得不多,而不是發生得不多。附體在她身上哭訴,哭訴什麼呢?說想來參加法會,但是她的身體,又無法承載這麼多附體。經常做施食,施食多少眾生,也就是靈界的那些眾生來多少,你是不知道的。因為你不可見。如果數量特多,你的肉體是無法承載那麼多的。也就是說,附在她身上的也只是部分。附體提了一個要求,說:餓鬼道眾生太多了,想附在某個同修的車上去參加法會。大家可能以為餓鬼道眾生都會飛,對不對啊?非也!就好像人一樣,有的跑得飛快,有的只能坐輪椅。每個人的功德福德不同,業力不同,那麼他有的可能能飛,有的就不能。他怎麼走啊?只能藉助於某個載體,要麼人,要麼車,要麼其他的交通工具。

這些附體說:帶我們去吧!即使是到時候沒有機緣被超度,我們恢復身體也挺好呀!這些靈性的話,證明什麼?有很多餓鬼道眾生,肢體是殘缺的,是不完整的,是很痛苦的。注意哦!這根本不是什麼天眼見證。根本不需要天眼見證,現場大家肉眼就可以看到。那些附體已經佔用了人的肉體在說話,在表法。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位的發心能幫助一些靈性,那麼她是一種功德,但是她當下就受不了。她這麼做,怎麼樣呢?這麼難受,會讓家屬生退心,不敢讓她再施食了。因為畏懼,因為害怕呀!還有更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注意我們的言語。

人的一生,特別容易造的是口業,你胡亂的答應事情也是口業

人的一生,特別容易造的是口業,罵人是口業,你胡亂的答應事情也是口業。我舉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比如說:某一個災荒年,災荒年大家都知道,糧食收成不好。忽然間有一個人家裡存了一袋糧食,假如是一百斤。這個人心胸寬廣,非常善良。於是他就貼一個告示,說全城的百姓希望大家明天中午都能喝上我煮的粥。到了中午,全城飢餓的百姓都來了,一百斤糧食熬得粥,可能僅僅夠幾百人喝,來了幾萬人,怎麼辦?人家就會憤怒,你不公平啊!你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能力的事,說多大能力的話。你沒有那個能力,你還不如就請請左鄰右舍。請來了那麼多,沒有辦法給人家,承諾沒法兌現,飢餓中的民眾可能把房子給砸了。再加上又是饑荒年,只有一百斤糧食,大家都吃完了,你也是饑民。可能不用幾天,你也會一命嗚呼,死翹翹了。

也許自己認為發心很大,並沒有惡意,是有功德的。但是要注意,這個功德不一定圓滿,甚至可能是錯的。因為你這樣的佈施,出現了惡果,嚇得後來人不敢再佈施了。孔子教化弟子的時候,某弟子A幫助了某人,那個人感謝A弟子,結果A弟子沒有收他的回報。孔子曰:善!B弟子幫助了某些人,收取了一定的費用,孔子曰:大善!為什麼不收取報酬只是善,收取了報酬反倒是大善?這就要明白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時空,就要用特定的教育方法。如果你做這件事情,不收取報酬,可能會養一堆懶人,養一堆不勞而獲的人。他們把別人對自己的所有幫助,都當作理所當然。而不去感恩,缺乏了感恩的心,不懂得宇宙能量是互相交換的。我們常人對於善的理解,對好壞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了凡四訓》有講到,有的是善,有的是惡,有的是半善,有的是滿善,各不相同。想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滿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半惡,不妨去閱讀《了凡四訓》。

人的一生,特別容易造的是口業,你胡亂的答應事情也是口業

大家要明白,你的承諾就是說話要有信用。信字怎麼寫?一個單人旁,一個言字,就是人要言而有信。你想辦到又有承諾,但是你沒有去做,證明你就失信了,你就欠下人家這個因果了。有很多同修心很大,恨不得把虛空法界的眾生度乾淨。可是,我們總不去掂量自己到底修得如何。我們古人講,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我們無有自知之明,代表什麼意思啊?就不貴,就不是貴人。即使貴為佛陀,還有度不盡的眾生,無緣不度嘛!那我們能不能度盡啊?自然也度不盡。你有一個饅頭,想分享給宇宙中的眾生來吃,基本不可能。人說話要慎重,慎言慎行。

在君主社會,一句話沒說對,可能會砍頭。在現代社會,不會隨便砍頭。但是,你在外面與人相處,一句話沒說對,可能和別人打一架;一句話沒說對,可能一個合同就黃了;一句話沒說對,可能就惹一場官司。在靈界,你一句話沒說對,就欠下了很多眾生的因果,這是要還的。我們學佛修行人,首先要明白自己修到什麼程度了。只有根據自己的程度,來掂量、救度那個層面的眾生,才能和你的福德相匹配。這樣,你既幫了人又利了己,家人、朋友、鄰居看了你,也歡喜。那麼,你就是修行的好樣子。大家都願意去修行,你就有了榜樣的力量。

如果你無有自知之明,或者說話沒有守口、守心,沒有去掂量自己,那麼你就給自己惹禍了。惹禍,首先傷害的是自己、家人。一個學佛修道的人,家破人亡,那人家就會想,還不如去吃喝嫖賭呢!是不是啊?做了一個反面的典型,你就沒有功德,甚至還有罪。所以,行善積德要量力而行,要用智慧去觀照。有時候,發心一定要和自己的福德、功德相匹配。如果有一天,你出家了,那麼這個另當別論。因為出家之後,你的任務就是救度眾生。你的發心大、發心廣,願意和眾生結善緣,即使是因此死亡,那麼也無所謂。為道而死,也不會讓別人覺得你有家破人亡的感覺。

人的一生,特別容易造的是口業,你胡亂的答應事情也是口業

出家人,和在家人是有區分的。在家人一定要考慮到別人的眼光,家人的態度。積極的去做善事,合理的分配自己的資財和時間。那樣,我們就在弘法的路上越走越遠。因為我們不僅自己身心靈健康,我們的家人也得到了好處。家庭幸福、父母和諧、婚姻美滿、子女賢孝,這樣就帶動了一大片的修行人,帶動了一大片人隨你修行,或者歸入佛道。所以說,行善積德不能光靠一股蠻勁,需要用智慧觀照。也要愛護我們國家,維護我們黨的領導,愛護我們的家庭。同時也要愛護自己,有自知之明。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天天開心,人人幸福。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也將此講小故事的功德,迴向給諸位善知識,迴向給所有聽小故事、轉發小故事、隨喜小故事的師兄、朋友及一切眾生,願大家家庭幸福,人人開心,早日證悟成佛,人人迴歸極樂佛國,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