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人以挨打为荣,打得越狠越光荣,这是一群什么人?

历史的边缘,遗忘的民间,关注聊史补丁

随着反腐越来越深入,不断的有高官落马。随着国家的大力整顿,有效遏制了官场腐败之风,许多巨贪大贪纷纷落马,让无数贪腐的高官闻之色变。

历史上有人以挨打为荣,打得越狠越光荣,这是一群什么人?

监察御史

其实中国很早以前,就有类似纪检部门的机构了,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设置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而明清时期更甚,设立了督察院,全国有十三个布政司,有一百多位监察御史,他们都有独立言事的权力,并且可以风闻言事。所谓的风闻言事也就是指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也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也就是说未必要有确凿的证据,甚至根据传闻也可以给皇帝上折子。

其中以明朝最为突出。在明朝,御史言官的地位分非常高,不仅有权力弹劾比他大的官,甚至可以批评朝臣,更为厉害者会直接顶撞皇帝,这在其他朝代是难以想象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也就是明世宗朱厚熜,本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是没资格做皇帝的,可惜他堂哥朱厚照荒淫无度,没有留下子嗣,以首辅杨廷和(就是三国演义里头主题歌的作者杨慎的父亲)为首的大臣们经过讨论,认为本该由明宪宗的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也就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弟弟继承皇位最为合适,然而当时兴献王已经病逝,所以由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于是嘉靖就这样机缘巧合成了皇帝。

历史上有人以挨打为荣,打得越狠越光荣,这是一群什么人?

嘉靖皇帝

而嘉靖皇帝是个孝子,当了皇帝之后,尊崇自己的生父母,硬要把自己的父亲追认为皇帝。许多大臣都出来反对。关于这件事,后来演变成了著名的“左顺门事件”。

当时参与这件事的人非常多,不仅仅只有御史,言官,更有许多当朝大臣。他们都认为嘉靖皇帝不宜这么做,于是集体到左顺门去请愿。他们跪在门外,高呼孝宗皇帝。嘉靖皇帝在宫里坐不住了,派太监出去劝他们散了回去。但御史等这些人并不领情,还是跪在外头。过了几个时辰,嘉靖皇帝再次派太监出去劝他们回去,还是没有结果。这下惹得嘉靖皇帝大怒,把其中为首的以及主要的参与者,差不多有一百八十多人,统统处以“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通俗点说就是脱下裤子打屁股的惩罚方法。结果,当场有十来个受不了杖刑而死去。

历史上有人以挨打为荣,打得越狠越光荣,这是一群什么人?

廷杖

许多人肯定觉得很奇怪,这些人怎么这么傻呀?常说“伴君如伴虎”,顶撞皇帝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本来就是大忌。劝了皇帝,皇帝不听,你还非要皇帝听,那不是自找死路吗?这就是古今不同的地方了,在当时,明人认为自己进谏言,是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表现,只要问心无愧就行。

像这样把挨打当成了荣誉,把反对皇帝当成了事业,大概除了明代的御史们之外,恐怕再也没有别的朝代的人会这么干了。只不过,这次“左顺门”事件闹大了,结果许多人连性命也丢了,看来御史一职也是高危职业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