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不懼千億目標堅稱“不漲價”背後,產能限制或是顆“雷”

近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茅臺”)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公開指出,2019年實現茅臺年收入“千億”目標,已經沒有多大懸念。而業績的持續上漲讓茅臺備受資本市場青睞,6月6日,貴州茅臺盤中單股價格創紀錄地突破800元大關,市值再次突破萬億元。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產能受限、價格不漲的情況下,茅臺要在明年完成千億元目標仍然面臨較大壓力。

茅臺不懼千億目標堅稱“不漲價”背後,產能限制或是顆“雷”

據茅臺2018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茅臺實現營業收入174.66億元,同比增長31.24%;實現淨利潤85.07億元,同比增長38.93%。茅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主導產品茅臺酒價格上調。

不過,李保芳日前調研江蘇市場時指出,當前茅臺酒的價格很好地兼顧了各方利益。在相當一個時期內, 茅臺不會動出廠價格 , 但一定會管終端價格 , 而且一定會管住、管好。李保芳認為,當前茅臺酒市場有“兩個不愁”,一是不愁市場,二是不愁效益。這得益於公司2016年、2017年出臺的強勢管控措施,穩價格,平供需。

然後現實的市場並不是那麼好管控。根據調查顯示,不論專營店還是電商平臺,茅臺酒仍然處於一瓶難求的狀態。茅臺雲商上顯示茅臺售價為1499元/瓶,消費者需提前預訂,且限購兩瓶。與此同時,線下門店的茅臺產品出現了1600-1800元不等的銷售價格,甚至有近2000元的售價。儘管茅臺多次發佈鐵腕政策控制茅臺價格,加強對經銷商的管控,處罰違約經銷商,但有業內觀點指出,鑑於茅臺特殊的品牌屬性,茅臺酒當前的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而很難抑制虛高的茅臺價格以及解決市場價格亂象。

對此有觀點指出,產能限制很可能是茅臺千億元之路上的最大絆腳石。白酒營銷專家晉育鋒表示,限制茅臺產能的主要在於茅臺鎮的土地問題,即茅臺的發展空間。由於現在茅臺鎮各類酒作坊和企業數量大概在1400家左右,這些酒企很大程度上已經把茅臺鎮可以利用的空間和土地佔滿。而早年茅臺的異地建廠探索也以失敗告終,因此地理空間對於茅臺產能的限制將持續存在。

面對這一困局,儘管茅臺董事會秘書樊寧屏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茅臺決定投資建設“十三五”中華片區茅臺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設施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新增5152噸/年茅臺酒基酒生產能力,但業內人士認為,茅臺酒供需矛盾的局面在相當長時間內會持續呈現。

在產能限制的背景下,茅臺想完成“千億”目標會否會走上漲價之路?

今年1月9日,茅臺發佈了《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茅臺酒市場價格說明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關於價格調整,公司一是要求市場建設更加精細,本公司各級子公司及茅臺集團各級子公司,必須按照 1499元/瓶的標價銷售飛天53度500ml茅臺酒,不助推價格,以保持零售價格的穩定,同時建議銷售商酌情參照,不囤貨捂售,不捆綁搭售。”

而在提價前,茅臺制定的零售價紅線是1299元/瓶。鐵腕控價,堅守1299元/瓶的價格線不變,是茅臺高管層在去年受到外界質疑之下多次對外的承諾,如今看來,茅臺在鐵腕控價方面“食言”了。

事實上,有媒體指出,目前市場上茅臺漲價的心理預期來自高端酒渠道供銷兩旺,渠道商對高端酒中秋節行情看好、惜售、渠道信心恢復帶來漲價的心理預期。同時,茅臺是能代表面子的高端酒,只是茅臺產能小,漲價容易。因此,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分析,此輪茅臺酒價格會漲到2000元/瓶。

那麼,在李保芳口中的“相當一個時期內茅臺不會動出廠價格”到底指的是多久,或許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綜合自:北京商報、經濟日報、華夏時報、國酒茅臺官微、澎湃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