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林徽因的評價不是很好?

海觀歷史

先一句話回答:

林徽因的形象,或雲“人設”,不是她自己決定的,而是從民國至今男性文化的塑造。

大家或許聽說過1930年代北平著名的“太太的客廳”。“太太的客廳”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與林徽因的女主人身份有著莫大關係。如同時代人的回憶所示,林徽因在慕名而來的男性知識分子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中心位置:“當著她的談鋒,人人低頭”(李健吾《林徽因》)、“她說起話來,別人幾乎插不上嘴,話講得又多又快又興奮。不但沈先生和我不大插嘴,就連在座的梁思成和金嶽霖兩位也只是坐在沙發上邊吧嗒著菸斗,邊點頭讚賞。”(蕭乾:《一代才女林徽因》)

與傳統社會中閨秀與名妓各自為政、互不相擾的情況不同,林徽因這一類新知識女性身上附加了妻子、母親、女兒、職業婦女和沙龍女主人的多重身份。這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新式女性,彌合了長久以來令男性深感困擾的婦德與婦才不可兼得的矛盾,在更充分的層面上滿足了男性世界的期待與想象。

關於“太太的客廳”與男性潛在慾望的不謀而合,冰心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點中了要害:“當時當地的藝術家,詩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閒的下午,想喝一杯濃茶,或咖啡,想抽幾根好煙,想坐坐溫軟的沙發,想見見朋友,想有一個明眸皓齒能說會道的人兒,陪著他們談笑,便不須思索的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車,把自己送到我們太太的客廳裡來。在這裡,各人都能夠得到他們所想望的一切。”這篇小說因被視為諷刺林徽因的“含酸”之作而備受非議,甚至因此受到了林本人的嘲弄。事實上,如果從對事不對人的普遍角度來看,“各人都能夠得到他們所想望的一切”,恰恰指出了男性世界推崇和追捧“客廳中的太太”的深層原因。

(太太的客廳)

就林徽因個人而言,精心維護的容顏和恰到好處的才華加深了她的“女神”氣質,在情感和婚姻上的明智選擇將緋聞轉換為資源,既營造了風華絕代、傾倒眾生的形象,又維持住了玉潔冰清的聲名,使這位“絕頂聰明的小姐”成為最被男性知識分子所認可的知識女性的標準樣本。

對於自身的矛盾處境,林徽因本人其實有著清醒的理解。她曾坦承“我的教育是舊的,我變不出什麼新的人來。”愛情和婚姻在她的心中更像是義務:“我只要“對得起”人——爹孃、丈夫(一個愛我的人,待我極好的人)、兒子、家族等等,後來更要對得起另一個愛我的人,我自己有時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為難。”欲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卻不得不面對為妻為母的責任:“現在身體也不好,家常的負擔也繁重,真是怕從此平庸處世,做妻生仔的過一世!”(林徽因1932年1月1日晚致胡適)。

然而,從1930年代“太太的客廳”開始,林徽因的“知識女神”形象便已經形成。在此後不斷疊加的敘述和想象中,她被賦予了越來越多耀眼的光環。

林徽因無疑是被符號化最為嚴重的民國人物之一。在接連問世的電視劇、紀錄片和通俗傳記的合力作用下,她被貼上了“民國第一才女”的標籤,她的外表和儀容被認為最能代表民國女子的風韻,她的文學創作和職業生涯受到讚揚,儘管其中的大部分作品並不為人熟知。她與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等幾位男性的情感糾葛,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關注與展示。高度發達的消費文化也參與到了重塑“女神”的過程中,這使得“林徽因故事”的當代書寫出現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質。

其中最為典型的例證,便是曾在2011年引領風騷、影響一直持續至今的暢銷書《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這本奇特的“傳記”似乎根本無意遵循傳記寫作的任何原則,對於傳主本人也缺乏基本的尊重。作者全部的創作手段,只是用主觀性和情緒化強烈的“知音體”文風,堆砌浮華做作的詞藻,營造出囈語式的自戀氛圍,以呈現作者臆想中的完美女性形象。無論從學術研究還是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而言,這本“傳記”都缺乏可資參考的意義。然而,驚人的銷售量卻足以使其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化現象。

總體上而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採用的仍然是“女神化”林徽因的路子,只不過其方式更為徹底和無所顧忌。而全書對於林徽因最為強調的品質,便是她的“純粹”與“淡然”:

“世間許多女子都有過這份安靜素然的優雅,也曾令人心動,讓人有一種不敢輕觸的美好。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她們慢慢地學會了揮霍光陰,浸泡在紅塵的染缸裡,誰還能做到純粹如一?都說只有百味皆嘗,方不負這僅有的一次人生。我們應該把所有繁複的過程,都當做是簡單迴歸,把一切凡塵的榮辱,當做是雲煙過眼。”

這些似是而非、卻頗具誘惑性的文字,打造出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形象,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於民國曆史與人物的虛無想象,同時也迎合了充溢著物質挑戰和精神困惑的當代社會的價值需求。而將林徽因奉為“絕世才女”,卻虛置了其真實人生與職業成就,女性的才華、容貌和品德淪為吸引男性關注的武器。女性被教導應離開與男性爭奪的空間,安於“唯美”、“純真”的生活方式。不僅是退入客廳和廚房,更應退入某個虛設的神龕,以炫耀在異性心中的地位為時尚,以男性的仰慕與寵愛為最高追求。考慮到創作者本人便是女性,以及其龐大的接受群體也以女性為主,這種退卻與讓步更讓人心驚。

在男權文化與消費文化的合謀之下,一脈相承的才女神話被刻意披上了媚俗的外衣。“知女”剝離了曾經有過的精神知己和道德權威的意義,成為了外表光鮮、內裡空洞的性別符號。

(林徽因的墓碑)


楊早講史

我很好奇,你說林徽因的評價不好,是指誰對她的評價?傳說中跟她不合的冰心,楊絳,還是現在的網民?

我覺得,有些人對她的印象不好,大概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1.嫉妒

我認為,說她是綠茶婊的人,大概都是因為嫉妒吧。林微因美就不說了,多少人對她的外貌讚不絕口,就算是在拍照技術很差的年代,也能在照片里美的那麼突出。同時她有才華,情商智商都高。

2.人們對她的感情的渲染

一提到林微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她與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之間的感情糾葛。流言傳的多了,自然對她的印象不好。

3.冰心,楊絳

冰心曾寫過一篇小說叫做《太太的客廳》,據說是為了嘲諷林徽因的文化沙龍。而楊絳和林徽因的矛盾則是因為貓打架引起的。且不說這些事看起來就很荒謬,就算是真的,那又能說明什麼問題?

4.林洙對她的汙衊

可悲的是很多人只看到林微因的愛情故事,卻忽略了她作為一個學者的成就。才華就不說了,一個出生名門,從小嬌生慣養的小姐姐,卻對建築學無比熱愛,風餐露宿,為中國建築的保存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兒子梁從誡問她:“日本人要是打進四川,你們怎麼辦?”林徽因淡淡說:“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別的不說,單說這民族氣節,又有幾人能比?又有什麼可黑?


萌萌的歷史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綠茶婊?詢問了度娘,得知“綠茶婊”是2013年中國的網絡新詞,泛指外貌清純脫俗,總是長髮飄飄,在大眾前看來素面朝天,其實都化了裸妝,在人前裝出楚楚可憐、人畜無害、歲月靜好卻多病多災、多情傷感,背後善於心計,野心比誰都大,玩弄感情的女人。

其次,要弄清楚為什麼有人稱林徽因是綠茶婊?我喜歡讀林徽英的作品,對林徽英之事能瞭解一些。

(一)上世紀 80 年代起,《讀者》和《知音》為了迎合女性讀者的需求,一直在倡導新時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出身名門、容貌姣好的林徽因被這些雜誌塑造成一個“小確幸”風格的淺薄女文青。一個民國上層社會某個學府裡溫柔美麗、醉心情愛的少女,林徽因成了一種被投射了幻想的女性圖騰。

(二)2000 年前後,林徽因還沒有現在的盛名,那時即便有人關注她,傳播的重點也是她的文學作品,她的主業建築學因為談論門檻高,也比較冷門,很少被人提起,林徽因更多的是作為文學史上新月派詩人被介紹。

作家冰心寫文章和她爭風吃醋,詩人徐志摩為了聽她的講座遭遇空難,哲學家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的故事盛行,林徽因遊走在男人中間的上流交際花形象初步建立。

(三)2011 年,一部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林徽因傳記橫空出世,作者以極其矯情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她心中的林徽因。從那一年開始,互聯網上的矯情文字和毒雞湯都被冠上了林徽因出品的招牌,時間一長,當然成了群嘲的目標。

“綠茶婊”指的就是在人前裝出楚楚可憐、人畜無害、歲月靜好卻多病多災、多情傷感,背後攻心計,野心比天大,玩弄他人感情的女人。

對中華民國才貌雙全的女作家被這些人冠以“綠茶婊”的帽子,本人不能苟同,應該還林徽英真實的面目,以對歷史的負責。


有些人不瞭解真相,就人云亦云了。應該都是些女生吧,看了八卦文章,就開始給她貼標籤。最讓大家口誅筆伐的綠茶行為,幾乎都是林洙透露出來的。

林洙被稱為以丈夫的事蹟為賣點的出版回憶錄的後妻中的奇葩。某些後妻的陰暗心理,大家都懂的。

梁思成的後妻林洙為了刷存在感和個人利益黑林徽因。而林徽因去世的早,又無從分辨。

因為一些民國文人被炒得很熱,林洙作為梁思成的遺孀,開始經常接受各種平面媒體和電視採訪。並相繼撰寫,編譯,整理,協助出版了一系列關於她和梁思成私生活,以及建築學術方面的書籍。然而由於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她的採訪和文章中經常對一些事情有著前後截然相反的矛盾闡述,在一些事件發生時間的記錄上也時常錯亂。再加上其學術水平極其有限,《梁思成全集》一書所存在的大量誤配圖片也是來自於她的手筆。

林洙極力賣弄自己,巧妙得一邊沾光一邊黑林徽因,寫出那本《梁思成、林徽因與我》。

林洙是林徽因的老鄉,當年她從老家來,林徽因給她輔導過英語,後來做了他們建築學的秘書。系主任是梁思成。

1958年她與被劃為右派的前夫程應銓離婚,她有目的接近梁思成,然後手段利落地3周時間搞定老年的梁,最大程度滿足了自己“世俗的上進心”。

這位林洙,才是為了上位不擇手段,功利心重的綠茶婊。林洙對她前夫更是極品,她在書中汙衊她自己去世40多年的前夫程應銓的一些文字,書出版後令程的朋友晚輩非常憤怒,發文反駁。

自從林徽因與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2010年去世後,這位林洙奶奶折騰得好歡樂啊,就象摘了緊箍咒一般的鬧騰,種種言行的訴求無非一個主題:林徽因不好,我才是梁思成的好妻子。你們怎麼就光提林徽因,不提我?所以,她只好一遍遍自己跳出來找存在感。

林洙既想借林徽因的名字賺錢,又不甘心自己的默默無聞,所以把自己也突兀地並列其中,正是這種不甘,讓她在筆下大玩春秋筆法:關於梁林金的關係就是林洙在其中披露的,因為林洙書中的爆料,有人開始才對林徽因排斥。

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會判斷林洙是不是編造的:林徽因若是告訴梁思成她愛上金,梁還能和金那麼好?你能忍受把老婆的心上人放在身邊幾十年?要知道金嶽霖可是和他們夫妻一起做了幾十年朋友。我相信林徽因和金之間肯定坦蕩。

所以很多人說:梁思成與其找這樣心機深重又品性不高的女人續絃,真不如找個沒文化的鄉女人,可能還少些心機!

林徽因,建築大師,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等一系列中國現代建築,名垂中國建築史。 和梁思成比翼雙飛,還有個金嶽霖那麼愛她,三個人的愛情故事堪稱偉大。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文學史上更是文人軼事

家道雖然中落,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差那也是中產階級,從臺灣到北京那也是大戶人家的姑娘,文學方面更是近代女性中數一數二。遊學英倫與徐志摩戀愛時,又能寫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集,散文集,詩集等。

冰心在她家做工自愧不如卻又羨慕嫉妒恨,長得那麼漂亮,又有錢,你說氣不氣?沒辦法,只能粉轉黑。

去世之後,白落梅一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更加給林徽因添上一抹亮色。 如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人,有些人得不到她,只能想辦法毀了她,紛紛化成鍵盤俠,去罵她了

的確,林徽因家世、學術、才華、樣貌、氣質、社會貢獻樣樣俱全,但是綠茶婊的本性也不能否認,因為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女同事,但是回頭想想,人無完人嗎!能娶到這樣的女子,就算戴上一兩頂綠帽子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珍視映畫

真正的林徽因:一位建築師,一位堅忍忠誠的知識分子。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是不吐不快!

你們說林徽因是綠茶婊,那我們就從一個段子說起:林徽因在美國的時候將一封訴說自己很寂寞的電報同時拍給了幾個男人。

但是你們知道20年代越洋電報多貴嗎?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

民國19年12月6日,上海交通部國際無線大電臺開幕,次年2月,上海交通部國際電臺成立,以傳遞迅捷、準確、服務完善,與水線公司開展競爭,所訂電報資費亦稍低。例如:國際電臺發美國舊金山電報每字1.95元、紐約3.50元、歐洲各國2.60元;大東、大北公司發往舊金山電報每字4.30元、紐約3.75元、歐洲各國2.75元;美國太平洋商務水線公司發往舊金山每字3.15元、紐約3.75元。

林徽因的兩位父親--《晚報文萃》2014年02期

“徽因遭此慘痛,唯一的伴侶,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她……我從今往後,把她和思莊(梁啟超的次女)一樣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種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徽因留學總要以和你同時歸國為度。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國外留學便了,你們不必因此著急。”
這是梁思成之父梁啟超於1925年12月寫給梁思成的信,告知徽因父親林長民死於戰亂流彈,他滿懷溫情和擔憂囑咐梁思成多關心林徽因。此外,梁啟超又專門寫信給林徽因,說會照顧她的母親,只願她能專心學業。
1927年12月,結婚前,梁啟超寫信給梁思成、林徽因,慈父情懷躍然紙上,“婚禮只要莊嚴不要侈靡,衣服首飾之類,只要相當過得去便夠,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補辦,寧可節省點錢作旅行費”。

(中國唯一的越洋民用電報臺,設在上海真如,那年頭髮電報可是大事)

問題提到她國內四五個男友,每人都跑到電報局去回信,寫的還不短。我查了一下那個能落實名字的張似旭 :

1924年回國,在天津英文《華北星報》(the North China Star)任記者、編輯。後出任東吳大學教授。

再看他的收入上限:

第三節 教師的經濟待遇

《國立大學職員任用及薪俸規程令》規定:大學校長月俸有3級。自400~600元,學長月俸有4級,自300~450元,主任、校醫月俸有5級,自120~180元,事務員月俸有8級,自30~100元。教師月俸均分6級,正教授:300~400元,副教授180~280元,預科教授140~240元,助教50~120元,兼課講師每小時2~5元。

教授工資不錯,但每個月也就賺100個字的電報費。真要是寫一封長信去發電報,就算他拿的是國立大學一等薪水,全年工資也不夠他聊情懷的。

圖中的電文加上標點符號一共35個字,差不多一百多元,發五份同樣的就得差不多六百元。

二十年代末,上海一個熟練工人的月收入大概是二三十元,這個薪水差不多能養活一家五口;丁玲初到上海,月收入七十元,不多,但是足夠維持一個很精緻的生活了;魯迅先生省錢稿酬很高,也就是四百多元。

林徽因女士聊幾句天就得花掉魯迅先生一個月的收入,那梁家還不得富可敵國啊。

徐志摩回一封長信就更搞笑了。都說陸小曼窮奢極欲,徐志摩拼命工作才供養的起,徐志摩養陸小曼的時候,當三個大學的教授,月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六七百塊也就發一封百來字的電文,把徐志摩敲骨吸髓也寫不了這封“長信”。

所以,這個故事最假的地方就是完全不理解什麼叫電報,把現代人網絡聊天的一套東西代入了前人的故事。幼稚的可笑,虛假的噁心。

其實如果你們看過央視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就不會認為她是綠茶婊了。

1936年,為了實地測量古建築,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寧靜肅穆的天壇祈年殿屋頂。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敢於踏上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林徽因不信神,也不信權威,她所信的只有自己對建築的一片摯誠的愛。

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疾,抗戰期間顛沛流離,最終惡化為肺結核,這在當年屬於不治之症!她病體支離,卻還陪著梁思成翻山越嶺到處尋訪古建築。尋訪古橋、古堡、古寺、古樓、古塔,透過歲月的積塵,勘定其年月,揣摩其結構,計算其尺寸,然後繪圖、照相、歸檔,他們的足跡刻印在了中華大地諸多的歷史和地理場所。

美國學者費正清教授曾這樣評價說:“倘若是美國人,我相信他們早已丟開書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去了。然而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卻能完全安於過這種農民的原始生活,堅持從事他們的工作。”最難得的是,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還保持著一種“倔強的幽默感”,以戲謔的眼光來看待雜沓紛亂的這一切。

1946年開始,林徽因受聘為清華大學一級教授,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1949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工作。1951年,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主持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任務也圓滿完成。英雄史詩的完整表現、民族文化特色的突出和整體氣勢的營造均得到完美呈現,受到了廣泛的稱讚。在新中國文化的發展上,林徽因始終注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她說:“建築本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現之一,新中國的建築必須建立在民族優良傳統的基礎上……”

中國國徽圖樣

隨著“破舊立新”之風愈演愈烈,古都北京成為了“社會主義大發展”的工地,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對於林徽因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一次出席文化部酒宴,她竟在大庭廣眾下譴責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保城牆不力,痛心疾首地預言:等你們有朝一日認識到文物的價值,卻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罷。

1955年,林徽因“在寒風凜冽的北京,在最後一堵龐大的古城牆頹然倒塌之時”去世。終於幾十年後的今天,梁林所提出的城牆改造方案,在西安得到了完美演繹,但北京的古建很多已經一去不返。

不管受到了什麼樣的挫折,林徽因終懷著一顆建築師的誠摯之心,為建築夢想奮鬥到人生的終點。思及網上被熱議的話題:建築師這樣的工作,可以做一輩子嗎?我們覺得此文即是最好的詮釋!

站在天安門廣場的中軸線上,向北看,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徽莊嚴肅穆,照耀著國家的未來;向南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底座佇立在廣場中心,託舉著民族解放的歷史。每天,數以萬計的行人、車輛在它們的注視下川流而過。

這兩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

現在的文藝青年和影視作品熱衷於把林徽因演繹成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描述為“生得好、長得好、學得好、嫁得好、幹得好的‘五好女性’”,並津津樂道她的感情經歷,好像她不曾經歷國難家愁。

事實上,顛沛流離是林徽因短暫人生的主要內容。她生於1904年,卒於1955年。短短51年間,祖國大地上外敵入侵、百姓流離、政局動亂,而她,始終與國人家人同甘苦、共患難。在戰火中,她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築潛心治學;在病痛中,她仍殫精竭慮培養人才;在任何危局中,她都堅守祖國。

這才是真正的林徽因:一位建築師,一位堅忍忠誠的知識分子。


大多數人對林徽因的瞭解都來自於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它不是有關林徽因的唯一一部傳記,卻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一部。還有由梁思成第二位夫人林洙所寫的諸如《梁思成、林徽因與我》這樣的作品。此類作品銷量之大,影響力之廣,比白落梅之流更甚。

林洙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位林徽因。

她答應徐志摩如果離婚了就嫁給他。

她向梁思成哭訴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男人,不知該怎麼辦。

她在美國的時候將一封訴說自己很寂寞的電報同時拍給了幾個男人。

她在金嶽霖打算結婚的時候故意讓金看到她的美,所以金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看到這裡,都會覺得,這個女人很婊,對不對。

但是,作為一個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們一定都會疑惑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真實又是怎樣呢?認為林徽因是綠茶婊的你真的願意看完嗎?

以下內容出自林徽因吧的一個前輩的考據

流言中的林徽因

一、愛上金嶽霖

這個流言起源於林洙的書《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我忽然想起,社會上流傳的關於金嶽霖為了林徽因終生不娶的故事,就問梁公,是不是真有這回事。梁公笑了笑說:“我們住在總布衚衕時,老金就住在我們家的後院,但另有旁門出入。可能是在1932年,我從寶坻調查回來,徽因見到我時哭喪著臉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麼辦才好。她和我談話時一點不像妻子和丈夫,卻像個小妹妹在請哥哥拿主意。聽到這事,我半天說不出話,一種無法形容的痛楚緊緊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連呼吸都困難。但是我也感謝徽因對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沒有把我當一個傻丈夫,怎麼辦?我想了一夜,我問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還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個人反覆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覺得儘管自己在文學藝術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修養,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學家的頭腦,我認為自己不如老金。於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結論告訴徽因,我說,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他們永遠幸福。我們都哭了。過幾天徽因告訴我說:她把我的話告訴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當退出。”

【而真實的情況是,金嶽霖這個時候根本不在國內。】

1931年,我又有機會到美國留學一年,我就到哈佛大學的謝非先生那裡學邏輯。我告訴他說,我教過邏輯,可是沒有學過。他大笑了一陣。…… 無論如何,我走上了比較著重在分析的哲學了。—— 《金嶽霖文集》第4卷

金嶽霖在 1931到1932年間趁休假赴哈佛隨謝佛補習數理邏輯。

—— 劉培育主編《金嶽霖的回憶與回憶金嶽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增補第2版

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網站上金嶽霖的網頁介紹:1926年金嶽霖受聘到清華大學任教,歷任講師、教授。1931年休假出國,在哈佛大學聽謝非教授講邏輯學。

清華當時有個規定:教授們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學術休假,公費去外國訪問進修。

這就是說,

金嶽霖在1931年的某個時間,去了美國學習,時間為一年。那麼到底是幾月去的呢,我們看看徐志摩怎麼說的。

以下兩則皆錄自 徐志摩 《愛眉小札 書信》

一九三一年七月四日自北平

愛眉:

……老金他們七月二十離北平,他們極抱憾,行前不能見你。小葉婚事才過,陳雪屏後天又要結婚,我又得相當幫忙。上函問向少蝶幫借五百成否?競處如何?至念。我要你這樣來電,好叫我安心(北平電報掛號)。“董胡摩慰即回眉”七個字,花大洋七毛耳。祝你好。

摩親吻 

四日一九三一年七月八日自北平

愛妻小眉:

……你的鞋花已買,水果怕不成。我在狠命寫《醒世姻緣》序,但筆是禿定的了,怎樣好?詩倒做了幾首,北大招考,尚得幫忙。

老金、麗琳想你送畫,他們二十走,即寄尚可及。

楊宗翰(字伯屏)也求你畫扇。

你的親摩

七月八日


以上。金嶽霖1931年7月20日出發,公費進修一年去美國學習數理邏輯,自然在1932年8月左右回來,趕上9月清華開學。且金嶽霖在去美國之前,一直跟麗琳租著凌叔華家的房子同居,壓根沒見過林徽因幾面。【怎麼就變出來林徽因大著個肚子,跟老公說愛上了一個只見過一兩次的,有女朋友的,十個多月前就到地球另一端去進修了的人?】


二、八寶箱事件

關於八寶箱的流言,起源於凌書華給陳從周的信件:

1、1982年10月15日,客居英國倫敦的凌叔華致信陳從周:

……不意在他飛行喪生的後幾日,在胡適家有一些他的朋友,鬧著要求把他的箱子取出來公開,我說可以交給小曼保管,但胡幫著林徽音一群人要求我交出來(大約是林和他的友人怕志摩戀愛日記公開了,對她不便,故格外逼胡適向我要求交出來),我說我應交小曼,但胡適說不必。他們人多勢眾,我沒有法拒絕,只好原封交與胡適。

2、1983年5月7日,凌叔華再次致信陳從周:

其實那時大家均為志摩暴卒,精神受刺激,尤其是林徽音和他身邊的摯友,都有點太過興奮。我是時恰巧由武漢回北京省親避暑,聽到志摩墜機,當然十分震動悲慼。……

至於志摩墜機後,由適之出面要我把志摩箱子交出,他說要為志摩整理出書紀念。我因想到箱內有小曼私人日記二本,也有志摩英文日記二三本,他既然說過不要隨便給人看,他信託我,所以交我付存,並且重託過我為他寫“傳記”,為了這些原因,同時我知道我交胡適,他那邊天天有朋友去談志摩的事,這些日記恐將滋事生非了。因為小曼日記內(二本)也常記一些事事非非,且對人名一點不包含,想到這一點,我回信給胡適,說我只能把八寶箱交給他,要求他送給陸小曼。以後他真的拿走了。

日來平心靜氣的回憶當年情況,覺得胡適為何要如此賣力氣死向我要志摩日記的原因,多半是為那些他熱衷政治,志摩失事時,凡清華北大教授,時下名女人,都向胡家跑,他平日也沒有機會接近這些人,因志摩之死,忽然胡家熱鬧起來,他想結交這些人物,所以得製造一些事故,以便這些人物常來。那時我蒙在鼓中,但有兩三女友來告我,叫我趕快交出志摩日記算了。我聽了她們的話,即寫信胡適派人來取,且叮囑要交與小曼。但胡不聽我話,竟未交去全部…… 那時林徽音大約是最著急的一個,她也同我談過,我說已交適之了。

把林徽因、胡適、凌書華幾個人的往來信件和日記串起來看,整個事件就很明瞭了。

徐志摩死後,胡適牽頭整理他的遺作,所以請凌叔華把徐放在她那裡的八寶箱拿給他。

【1983年5月7日 凌書華給陳從周的信】

1931年11月26日,晚,凌叔華晚上約葉公超去看徐志摩放在她家的八寶箱。葉公超看到了康橋日記。(之後凌叔華把箱子交給了胡適。)

【由您處取出日記箱後,約三四日或四五日聽到奚若說:公超在叔華處看到志摩的康橋日記,叔華預備約公超共同為志摩作傳的。據公超後來告我,叔華是在十一月二十六日開會(討論追悼志摩)的那一晚上約他去看日記的。(林徽因32年元旦給胡適的信)】

1931年11月28日,晨,林徽因從胡適那裡拿到八寶箱。胡適的目的是請林徽因編遺作目錄。

【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六晨,由您處拿到一堆日記薄……您要我看一遍編個目錄(林徽因32年元旦給胡適的信)】

之後,林徽因聽說凌叔華私扣了康橋日記。

1931年12月7日,凌叔華找林徽因要一些徐志摩寫給林的信件,用來編“志摩信札”。林找她要康橋日記。

1931年12月9日,林徽因依約去凌叔華家拿康橋日記。凌不在家,留條說日記還沒找到。

1931年12月14日,凌叔華送了半冊康橋日記去林徽因家。

1931年12月28日,胡適去信凌叔華,索要另半冊康橋日記。【昨始知你送徽因處的志摩日記只有半冊,我想你一定是把那一冊半留下作傳記或小說的材料了。

但我細想,這個辦法不很好,其中流弊正多,第一,材料分散,不便研究,第二,一人所藏成為私有秘寶,則餘人所藏也有各成為私有秘寶的危險,第三,朋友之中會因此發生意見,實為最大不幸,絕非死友所樂意。第四,你藏有此兩冊日記,一般朋友都知道。我是知道的。公超與孟和夫婦皆知道,徽因是你親自告訴她的,所以我上星期編的遺著略目,就註明你處存兩冊日記。昨天有人問我,我就說:"叔華送來了一大包,大概小曼和志摩的日16都在那裡,我還沒有打開看,所以我今天寫這信給你,請你把那兩冊日記交給我,我把這幾冊英文日記全付打字人打成三個副本,將來我可以把一份全的留給你做傳記材料。

請你給我一個回信。倘能把日記叫來人帶回,那就更好了。

我知道你能諒解我的直言的用意,所以不會怪我。

(胡適12月28日給凌淑華的信)】

1932年1月22日,凌叔華把手上的半冊康橋日記交給胡適,但仍然私自截去4頁。

【胡適日記 1932年元月22日:

……為了志摩的半冊日記,北平城鬧得滿城風雨,鬧得我在南方也不能安寧。今天日記到了我的手中,我匆匆讀了,才知道此中果有文章。

我查此半冊後幅仍有截去的四頁。我真有點生氣了,勉強忍下去,寫信去討這些脫頁,不知有效否。後面是今早還日記的原書。這位小姐到今天還不認錯!】

林徽因拿到手的這些日記,在她死後多年,被林家的某位家人銷燬。

【我1982年為一卷本《徐志摩選集》寫序,僅就聽說林徽因當年爭到的一部分而言,說過物隨人非(她於1955年病逝),確知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終於消失了,倒並不是出於紅衛兵的打、砸、搶。這是我當時特向金嶽霖探聽到的下落——卞之琳】

此事起因,無非是收集徐志摩遺作,為文集做準備。凌叔華答應拿出,卻又私扣,幾次三番,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何況,徐志摩遺物本來是胡適向她索要,賴不到林徽因頭上。

按照凌叔華的說法,康橋日記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戀愛日記。但是,這本日記陸小曼看過,沈從文看過,葉公超看過,胡適看過,這幾位從來沒有林和徐談過戀愛的說法。林徽因保存這些日記到死,然後留給了梁思成,真是戀愛日記,哪能如此坦蕩。

至於日記最後被誰銷燬,這其實也很好推測。當時梁再冰在國外,梁從誡並不跟父親同住。而紅衛兵貌似對此也沒什麼興趣。

當然,被銷燬的似乎並不止這些日記,包括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間的信件情書,也都不見了蹤影,已知的出版物中,只有梁思成寫給林洙的一封情書。

似乎梁思成這輩子只寫過一封情書,就是給林洙的。


三、康橋之戀

康橋之戀這個謠言,實在不確定起源在哪,有可能是凌叔華,或者陳從周,或者其他什麼人。

大概意思就是徐志摩林徽因兩人在英國期間有過戀情,抑或談婚論嫁,以至發展到逼迫張幼儀離婚等等等等。

嚴格說,康橋之戀的說法,是後來徐志摩研究者們提出的觀點。他們這算是推論,自認為很美好,說多了大家就信了。推論的依據是陳從周編的《徐志摩年譜》,裡面提到“是年林徽因在英,與志摩有論婚嫁之意,林謂必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後始可,故志摩出是舉,他對於徽因傾倒之極,即此可見。

: 陳從周的話是關於徐和林有過戀情的最早記載。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編劇更是把這種關係放大了,加強了,影響也最“深遠”。在堅持徐和林有過戀情的研究者中,韓石山,陳子善是最著名代表。

“林徐的確是對對方傾心”這個觀點至今都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林從八月中就沒有見過徐志摩,徐九月中才提離婚,完全無法證明“徐為此跟張離婚是真”。

1920年9月15日林徽因回到倫敦,考入聖瑪麗學校。學校距離寓所大概兩英里。

徐志摩1920年9月24日離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赴英。

10月上旬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讀博士學位。1920年11月26日寫信叫張幼儀來英國。

徐志摩1920年11月26日致父母信,《志摩的信》學林出版社2004年7月版】

大約在1921年3月中下旬,徐志摩和張奚若一起拜訪林長民,認識了林徽因。之後經狄更生介紹,去劍橋做了特別生。

【張奚若《我所認識的志摩》:當我1921年和他在倫敦重聚時,他因分手半年,一見面就很得意地向我說他近來作了一篇文章。

張奚若對梁從誡說過:你們的媽媽當時梳著兩條小辮子,差一點把我和志摩叫做叔叔!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我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裡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我認識了狄更生先生……我第一次會著他是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說,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裡吃茶,有他。

林徽因《悼志摩》:我認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時候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尚未去康橋。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認識到影響他遷學的狄更生先生。

張幼儀是在徐正要去劍橋的時候到倫敦的,大概跟見到林徽因是前後腳的時間,徐張最晚在四月之前就搬去了沙士頓,因為他們同去劍橋看了賽艇比賽,這個比賽是在復活節那幾天,

而1921年的復活節應該是在3月27日。

1921年8月中,林徽因跟柏烈特一家去海濱度假。就此算來,她跟徐志摩同在倫敦且能夠有機會交往的時間,滿打滿算,有4個半月。

【倫敦離劍橋大約有100公里,考慮到100年前的交通狀況,要頻繁在兩地往來,可能性不是很大。】

關於這段時間的生活,張幼儀有過描述:

他總是回家吃午飯和晚飯,也許是因為我們太窮了吧!……因為我們好像老在等著老爺寄支票來。

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沙士頓火車站和康橋之間,有時候乘著公共汽車去校園。

我白天很少看到徐志摩,他總是在學校。不過,有一次他帶我去康橋看賽舟,還有一次帶我去看范倫鐵諾的電影。我們非在白天看電影不可,因為晚上沒有大眾交通工具可搭。

【張邦梅《小腳與西服》】

——照這麼看,徐志摩不在家的日子並不多。

林徽因對這段日子的描述又有不同:

好比差不多二十年前,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裡看雨,那是英國的不斷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國聯開會去,我能在樓上嗅到頂下層樓下廚房裡炸牛腰子同洋鹹肉,到晚上又是頂大的飯廳(點一盞頂暗的燈)獨自坐著(垂著兩條不著地的腿同剛剛垂肩的發辨),一個人吃飯一面咬著手指頭哭――悶到實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發生,或是有個人叩下門走進來坐在我對面同我談話,或是同我同坐在樓上爐邊給我講故事,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我做著所有女孩做的夢。而實際上卻只是天天落雨,我從不認識一個男朋友,從沒有一個浪漫聰明的人走來同我玩――實際生活上所認識的人從沒有一個像我所想像的浪漫人物,卻還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糾紛。

【林徽因1937年11月9-10日致沈從文信

,《林徽因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4月版】

關於離婚,張幼儀《小腳與西服》是這麼說的:

九月初的時候,老爺和老太太的支票寄到了,過了沒好久……這時候我已經懷了三個月身孕……

有天早上,徐志摩說:今天晚上要來個客人……一道吃晚飯。……我洗好碗盤以後,徐志摩……問我對明小姐有什麼意見。……我就說:呃,她看起來很好,雖然小腳和西服不搭調。

徐志摩……突然尖叫說: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這是徐志摩第一次提離婚。在大半個月前,林徽因早已跟柏烈特一家去海濱了,而直到林徽因離開英國,也沒有機會再跟徐志摩單獨碰面。因此不可能是她讓徐開口離婚。

趙元任夫人楊步偉《雜記趙家》:

那時還有一個風行的事,就是大家鼓勵離婚,幾個人無事幹幫這個離婚,幫那個離婚,

首當其衝的是陳翰笙和他的太太顧淑型及徐志摩和他的太太張幼儀,張其時還正有孕呢。這些做鼓勵人的說法,我一到就有所聞,並且還有一個很好玩的批評,說陳寅恪和傅斯年兩個人是寧國府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是最乾淨的。

羅家倫《憶志摩》:

有一天,他在一箇中國飯館裡同幾位朋友閒談,這幾位朋友都跟他說,你單是吵離婚,而不想法把你太太有所安頓,是離不成的。於是天真的志摩居然認真地問計。他們說:最好你為你太太找一個替人。

大家談得隨便的時候,志摩又提出找誰做替人好的問題。於是大家想到志摩的好朋友哲學家金嶽霖還沒有結婚,最好讓志摩移交給他。哪知道隔開一堂屏風,金嶽霖正在那邊吃飯,於是金嶽霖輕輕地把屏風推開,站在他們飯桌前面叫聲:嘿!滿座為之大驚,但是這班有風趣的人,彼此都不在意。

——而張幼儀自己也說,來跟她談離婚的,是徐的朋友黃子美。由此,說林徽因逼迫張幼儀離婚,實在是讓人考據無能。

林徽因和張幼儀都離開英國之後,徐志摩很真切地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那年的秋季我一個人回到康橋,整整有一學年,那時我才有機會接近真正的康橋生活,同時我也慢慢的“發見”了康橋。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快樂。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顆顆是透明的水晶球,新歸來的燕兒,在舊巢裡呢喃個不休;詩人喲!可不是春至人間,還不開放你,創造的噴泉。吐不盡南山北山的璠瑜,灑不完東海西海的瓊珠,融和琴瑟簫笙的音韻,飲餐星辰日月的光明!詩人喲!可不是春在人間。

【《草原上的露珠兒》作於1921年11月23日,林徽因離開英國後一個多月】

——如果這四個半月中徐林之間確實產生了某種感情那麼這份情尚未深到讓徐志摩為分離感傷的程度。

1922年3月,徐志摩跟張幼儀在柏林離婚。然後返回劍橋,一直呆到七個月以後,1922年10月,才離開英國。這時離林徽因回國,已經整整一年。

1920年9月,林徽因到倫敦

1920年10月,徐志摩到倫敦

1921年3月中下旬,兩人才見面。徐志摩在1921年3月底,就和張幼儀去了劍橋。倫敦和劍橋大約100公里

1921年8月中,林徽因從倫敦和別人去度假;1921年10月,林徽因離開倫敦

1922年3月,徐志摩跟張幼儀在柏林離婚。1922年10月,才離開英國。這時離林徽因回國,已經整整一年

不知道那些自動腦補他們倆人花前月下的人是怎麼得出的結論??????

更多的事情可以去林徽因吧查找。

林先生是一個讓人尊重的建築學家,一個才華橫溢的的詩人,一個在民國突破男女阻礙的進步女性。同樣她還是堅定的愛國者,對中國古建築矢志不渝的保護者。

對於這麼一個有重大成就的學者,僅僅因為人家的美貌、女性身份,還有幾段不知真假的猜測,就冠以“綠茶婊”等帶有侮辱性的詞彙。

這不僅是林徽因的悲哀,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動漫萌宅腐


 林徽因在美國讀書時。一天,徐志摩收到林徽因一電報,內容大致是:“我在國外一個人生活很苦悶,希望你能給我寫寫信,對我也是一種安慰,一種溫暖。”徐志摩看到電報後,大喜過望,隨即寫了一封長信,情意綿綿。


  第二天,徐志摩到電報局去發電,哪知收電報的人看到徐志摩的信後笑著說:“先生,我今天已經收到四份發給這位黛徽絲的電稿了,你是第五個!”徐志摩很不高興地說:“你不要胡說,這女士只有本人一個朋友。”這位收報員見徐志摩不信,隨即拿出其他四人的電文給徐志摩看。

徐志摩一看,天哪,竟是留美的四個老同學(陸小曼回憶,其中一人似是張似旭,其他三人忘了)。徐志摩非常生氣,馬上去責問張似旭。張開始還以為徐志摩哪裡聽的消息,不肯承認。徐志摩見他不肯講,就拿出林徽因寫給他的電報給張似旭看,張一看,和他的那份一模一樣。兩人原以為林徽因是對自己情有獨鍾,誰知一人一份。他們倆隨即到另外三人處,拿出電文一看,都是一個稿子。五人大怒,覺得情感受了欺騙。

大概就是因為這樣吧


TT七月說書人

大概是因為她就像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噁心的綠茶婊一樣,她最有名的感情故事,涉及了徐志摩,金嶽霖和梁思成,怎麼說她是綠茶婊呢,是因為她認識徐志摩的時候,徐志摩已經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她被徐志摩的才華吸引,當然徐志摩也被她吸引,就總是跟他曖昧不已,明知道人家有老婆還曖昧,其實林微因心裡也沒想過要跟徐志摩結婚,徐志摩雖然有才但畢竟不是有錢人家,當時喜歡林微因的還很多富二代的呢!根本不愁這個,後來徐志摩為了她離婚,她看曖昧不成了,就跟徐志摩說她對他只是崇拜並不是愛,一轉身就嫁給了當時的富二代建築學家梁思成,梁思成當時很驚訝她會嫁給他,問她為什麼要選擇他,林微因也很巧妙的回答了他的問題,說“這個答案我將用用一生來回答你!”這樣就將梁思成糊弄了過去,可是她嫁給梁思成後還不收斂一下,這時金嶽霖的事又出來了,一直喜歡她的才子金嶽霖知道自己守望那麼多年不會有結果的,打算去相親結婚,林微因一聽說這個,隔天就梳妝打扮坐在窗前畫畫,住隔壁的金嶽霖正好看到她這美麗動人的模樣,立即又取消了相親結婚的打算,為了她終身未娶,還有一次林微因感覺寂寞,就去給徐志摩發電報說自己很孤單,徐志摩一看到她發來的電報很高興的去回電報說去陪她,當時幫他發電報的一個小哥就很驚訝的說:“先生,今天有個女士把這份電報同時發給了好幾個人呢”……

可見林微因有多綠茶,不過到最後梁思成也沒見得有多深情對她了,林微因剛死沒多久的時候梁思成就立即娶了他的學生林洙,看來梁思成也是早就知道她心,跟那麼多男人糾纏不清,也難怪後面林微因會落得被那麼多的著名學家厭惡了。

不過我認為別人的愛情是別人的事,我們實在不應該站在上帝角度去肆意評判別人。


劉木水

胡適曾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比如世人對林徽因的故有印象,大約只是風流交際之姿,所謂的知識理性、心懷天下,不過是那鮮花上的一點點露水而已。

為什麼很多人討厭林徽因,還有人她為稱“民國綠茶婊”?

林徽因死後多年,也許壓根兒沒想到,自己會被冠以這麼一個惡俗的名稱。眾所周知,林徽因與冰心素來不睦,冰心曾在《我們太太的客廳》一文中寫道:“林的家中有一個學術沙龍,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前來……”,通篇文章中對林極力挖苦,說她和很多個男人一起玩曖昧。因此,後人就給林冠以“民國綠茶婊”的惡名。

林徽因之“可恨可悲”,不在於寫作技藝的淺薄,不在於情史的風流旖旎,不在於她那些膚淺的文藝女粉絲,和那些討厭她的女人們。而是多年來,媒體和大眾致力於打造林徽因媚俗的形象並加以消費。

這讓林徽因的形象大打折扣,那些曾經喜歡過她的人,卻搖身一變,成了反對她的人。在此過程中,林徽因也變得越來越標籤化,一個“林徽因是美才女,遊走於眾多美男子之間,還是人間四月天”,形象就在許多人心中被固定下來。

仔細想想,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林徽因,是因為什麼樣的際遇?

是不是在各類民國人物畫傳裡,閱讀到了她的美麗與哀愁?

是不是在各式讀者青年文摘中,瀏覽過了她的情史與愛慾?

是不是在民國愛情影視劇集裡,感受到了她的清純與浪漫?

這使我感到有些荒謬,我們第一次接觸魯迅、林語堂,乃至徐志摩,哪一個不是從作品開始的?並且提起來,又哪個不是至少有篇代表作刻在我們心底?古往今來,名人大家中並不乏美男子,但請問多少人是靠臉樹碑立傳?

但是反觀眾多民國才女,卻統統被運作成和林徽因殊途同歸的模式。幸運的是,無論張愛玲還是蕭紅,她們除了臉蛋和情史被紛紛八卦外,至少還有可以為大眾輕易閱讀的通俗小說作品。

但仔細探究,那些文藝人士喜歡她、迷戀她,更多的則在於她詩歌、散文裡的清淺、婉轉,有著美妙的古典韻律,同時,又具備浪漫的歐化氣質,這些,與其自身典雅韻味的完美融合,造就了文藝人心目中的夢中情人形象。

而有些媒體選擇無視這些,媒體關注的是林徽因割過的雙眼皮,暢談林徽因到底劈腿幾次,在多少個男人之間周旋並大肆施展魅力,媒體致力於消費它,給它打造出來的媚俗的形象。

每每對著林徽因發表高見的人們,卻往往從未看過她在建築史上的論著,甚至並不知道她也曾參與國徽和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更罔論梁思成的作品多由林徽因加以潤色。

林徽因是近代中國第一位傑出的女建築學家,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她長期從事中國建築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是我國用現代科學方法調查研究中國古代建築遺構的開拓者,一生追求中國建築的民族形式。

20世紀30年代起,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踏勘調查中國廣大地區的古建築,走遍了全國15個省,近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獨立完成了20餘篇有關建築的論文、報告、序跋,另有部分篇章是與梁思成等人合著,其研究成果與勘測資料成為當今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彌足珍貴的史料。這樣的林徽因,你可曾知道?

個別媒體塑造的林徽因,先論顏值姿色,再談風流交際,最後才是所謂的知識理性、心懷天下,不過是那鮮花上的一點點露水而已。有則平添豔美,蒸發了也無妨其嬌嫩。

於是,眾人也寧願加固交際花的形象,也從不肯告訴你林徽因並不止是周旋一群男人中間的女人,更曾為建築工作一路泥濘的田野考察;他們一次次印刷出林徽因少女時代的照片,卻從來不告訴你她四十餘歲就憔悴無比,纏綿病榻還堅持執教的真相

類似的例子也不勝枚舉,比如:陸游詩詞數十萬言,都不如他和表妹唐婉的傳說和那首“錯錯錯”有名;秦觀名氣一半來自子虛烏有的蘇小妹;《史記》裡只提了一句的虞姬,則是任何楚漢傳說中無法忽略的女主角;唐伯虎具體畫過哪些畫寫過哪些詩知者有限,編出來的秋香倒是天下皆知……

徐志摩、林徽因

左一金嶽霖,左三林徽因

而那些遑論事實,在並不真正瞭解林徽因,並沒讀過她相關著作,卻選擇第一時間與大眾隔開距離,排斥林徽因,睥睨林徽因,甚至中傷林徽因者,也多半是故作姿態的偽精英分子,他們在沒有經過認真考量的前提下,為了凸顯自己的“非他族類”,就毫不掩飾的下定結論,這同樣是一種“惡”,反過來,也將自身劃入了“烏合之眾”的行列。

曹雪芹說,一切因緣天註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可很多時候,很多次風吹雨打的洗禮之後,我們的心依舊是塵歸塵、土歸土,看遍世間的萬千煙火,驀然轉身,依然期待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而林徽因遭遇媒體輿論前後截然相反的論調,讓她忽在雲端,忽在腳下。但是,基於普羅大眾對女性的審美,基於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定義,這也許就是歷史長河裡,眾多出色的女性,或者推而廣之到眾多名人,在某個階段時期,不得不應得的待遇,而歷史翻過它的冊頁,我們終會看到它最公正的一個蓋戳。

不管世人如何看待林徽因,但是有人始終深愛著林徽因,對她他終生愛慕的金嶽霖先生為她寫的輓聯格外別緻,“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四月天,在西方總是用來指豔日,豐盛與富饒。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她的一生,把浪漫給了徐志摩,把青春給了梁思成,把回憶給了金嶽霖,她的一生至終,都有痴心男人為她真情守候,我想,能得此三人足矣,她的一生,已經無怨無憾!


用戶59008800737

林徽因,民國時期的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女子。因為林徽因受到了種種荒唐的外形上的包裝。

她被打扮成一個“小確幸”風格的淺薄的女文藝青年,她又生活在舊民國,生活在一個上層社會的溫柔美麗的女性。
林徽因在很多人的眼裡,她醉心於情情愛愛,加上寫一些溫文爾雅的文章,這不就是現代社會典型的“綠茶婊”形象嗎?

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真正的林徽因為建國後做出很大的貢獻,她和丈夫梁思成深入基層考察,研究留存下來的建築。

為了那些沒有因為戰亂毀壞的建築,林徽因傾注了很多的心血。這些難道你們看不到嗎?那些對於林徽因評價不好的,請認真思考下!

林徽因對於中國的文物保護,以及新中國的城市化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便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林徽因在學術上的研究就更是值得敬佩的,這樣一個女性,為什麼會遭到很多人評價不好呢?

我想原因就在於她的愛情,女人一旦很多人傾慕,就會引來很多的非議。男人被很多喜歡,那叫帥;女人被很多人喜歡,那叫風騷。我覺得這種觀念要不得,這是什麼時代了!


林間野史

網絡上有人認為林徽因被稱為綠茶婊第一,那麼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呢?林徽因被認為是綠茶婊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交遊廣泛,與民國許多名名士都是朋友。去看看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吧。

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 揭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綠茶婊

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很多人總喜歡拿出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那段對話,來體現林徽因的知性與韻味兒:“婚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回答道:‘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梁思成問的缺乏信心,不知道是對他自己還是對林徽因。林徽因有很多追求者,不得不說梁思成沒有一種拿到戰利品的虛榮心。而林徽因的答案,拿捏得太有分寸了,要怎樣征服一個男人的心,她懂的。小浪漫,小韻味兒,小知性,小女人,真不愧是玩弄男人的極品女。這也是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爭論中,網友堅定不移認為林徽因是綠茶婊的原因。

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林徽因的情商很高,他懂得對男人慾擒故縱,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徐志摩對他念念不忘,估計還有很多上當受騙的。或許只有梁思成看清楚了她,在她的壓力下活了大半輩子,在林徽因去世不久就續絃了,還好能在有生之年喘了口氣兒,金嶽霖和徐志摩估計到死都沒喘過這口氣兒。有些人被騙了一陣子,有些人被騙了一輩子。都說能被騙一輩子也是幸福,金嶽霖想必也是幸福的。

可梁思成呢,心裡忍者林徽因的精神出軌又捨不得放棄,她不僅牽制著金嶽霖,還繼續迷惑著徐志摩。人家走了,她不開心;人家繞著她轉時,她又故意疏離。慫恿了徐志摩與有身孕的結髮妻子離婚,人家離了她又拒絕人家,美其名曰:理性,不能感情用事。是啊,多懂得與現實和浪漫分開的女人啊!這也是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爭論中認為林徽因是綠茶婊的另一原因。

(以上為度娘結果)

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林徽因個人資料: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林徽因是不是綠茶婊姑且不下定論,但是林徽因的貢獻還是不容忽視的


招財魚擺擺

不完全是。

李健吾曾說她把所有的女性親戚都得罪光,那些人不見得就知道她和徐志摩金嶽霖的糾葛。冰心更是寫了一篇小說,叫做“我們太太的客廳”,直接懟她。錢鍾書那篇《貓》,影射的痕跡也十分明顯,可見,在當年,林徽因的風評很一般。

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林徽因的處境過於優越,雖然當時陸小曼凌叔華等人也有才女之稱,但是林徽因從小被父親帶到英國,在當時對於西方極為推崇嚮往的文化界,那趟英倫之旅簡直給她鍍了一層金光。所以陸小曼曾給徐志摩寫信說,比起林徽因,自己不過是個鄉下野丫頭。

天生優越的人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敵意,需要通過靠近他人的價值觀而進行化解,比如說,極具女性魅力的范冰冰自稱範爺,章子怡,通過展示充滿母性光輝的形象,獲得大眾認同,偏偏林徽因就懶得這麼做。

比如說她在家裡開沙龍,就是一件很容易引起他人非議的事,一般人無法想象男女之間有什麼正經事可談,隨便一想就是這些男男女女藉著談文學來談戀愛。錢鍾書的那篇《貓》,大致就是這樣,他筆下那個沙龍里每一個人都心懷鬼胎,女主人更是虛榮得可笑,錢鍾書文筆刁鑽刻薄,看上去很高級,但這個小說裡,體現的思想,比方老爺子也高明不了哪裡去。另一些人則會產生嫉妒,畢竟沙龍女主人總是和美麗風情等詞聯繫在一起。這種想象對林徽因也很不利。

人言可畏,林徽因偏偏不畏,也許因為她急於在有限的人生裡做點什麼,她曾給胡適寫信說,一想到就要這樣做妻生仔過一生,就覺得悲從中來。她不可能因為顧忌他人的看法,而去做他人希望她成為的那類人,自然會引起大眾的敵意。


因為林徽因不怎麼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少了些寒暄敷衍的潤滑,而在當時的社會,女性本來就處於弱勢位置,熱衷互相恭維認可拉幫結派,像林徽因這樣異類,就很容易招人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