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能助力廣東打造成中國區塊鏈“硅谷”嗎?

核財經App6月6日報道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一直對新技術懷揣包容開放的姿態。這次,對於區塊鏈也不例外。

自貿區能助力廣東打造成中國區塊鏈“硅谷”嗎?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簡稱《深改方案》)的通知對於廣東佈局區塊鏈更是絕對的利好消息。《深改方案》明確提出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支持自貿試驗區積極爭取納入投貸聯動試點,促進創新創業。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根據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適時引進港澳及國際投資機構參與交易。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加快區塊鏈、大數據技術的研究和運用。

其實,在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通知》之前,廣東省已經出臺多個區塊鏈專項扶植政策,在區塊鏈技術的培育、成長、平臺創新、應用、技術等多項設有相關獎勵政策。廣東”上鍊“節奏絲毫不遜色於其它幾大省市,早已頗具前瞻性地佈局了區塊鏈。

早在2017年繼今年5月貴陽高新區對外發布《貴陽國家高新區促進區塊鏈技術創新及應用示範十條政策措施(試行)》之後,12月22日,在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下,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第二屆開發大會和區塊鏈產業發展圓桌會議”上,《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辦法》正式發佈,共計10條,

從適用範圍、培育、成長、平臺、應用、技術、金融、活動等多環節對區塊鏈企業或機構進行重點政策扶持。

廣東在培育獎勵上,對新設立經認定的區塊鏈企業或機構,實繳註冊資本200萬元以上的,在政策有效期內,除了每年每家企業給予最高1000平方米、一次性30%的裝修費用補貼,還增加30萬元技術人才引進補助。這些措施,可以幫助解決區塊鏈創業公司面臨的技術人才成本高、引進難等問題。

在平臺獎勵方面,對省級以上認定的區塊鏈平臺且取得相關資質的,給予100萬元獎勵;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認定的區塊鏈技術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獎勵。

而這些政策使得區塊鏈技術在廣東發展成果立竿見影。據瞭解,截至2017年底,廣州市區塊鏈產業協會會員已超過100家,其中新設立區塊鏈企業38家,同時10多項區塊鏈應用場景項目落地啟動,地方政策的優厚,匯聚了大量企業的到來。

自貿區能助力廣東打造成中國區塊鏈“硅谷”嗎?

今年4月9日,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更是發佈了《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5)》(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九章題目即為前瞻佈局區塊鏈,其中明確指出:加快研究共識算法、非對稱加密、容錯機制、分佈式存儲等區塊鏈關鍵技術,支持發展高併發、高吞吐、低延遲、高可靠性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大力發展BaaS(區塊鏈即服務),推動區塊鏈與雲計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創新。積極拓展區塊鏈應用場景,加強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商貿、政務、民生、智能製造、物流、能源等重點行業的應用。推動區塊鏈在市場行業主體中的應用,加快企業聯盟鏈、私有鏈的發展。建立健全基於區塊鏈的監管體系,加強對供應鏈、金融、數字資產等領域的風險管控。加快區塊鏈應用標準體系建設,構建區塊鏈發展的良好生態。

據瞭解,廣東以佛山禪城區區塊鏈政務應用創新平臺為示範,促進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推廣,推動證件辦理、證明出具、資格認證、小額津貼發放等政務服務的網上辦理,構建區塊鏈+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的城市信息化框架,深化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促進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型信用體系建設。另外,廣東加快了珠海飛企互聯企業運營管理平臺等項目建設,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企業協同效率,降低協同成本,打通信用、資金、業務等多級傳遞問題,充分降低創新創業的初始門檻。

另外,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廣東金融高新區相關人士多次到北上廣深等區塊鏈項目的聚集地進行考察,並決定將“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作為該區下一個十年的發展重點,並將成為新增長點。2018年5月18日,廣東深圳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啟動發佈會上,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基地及孵化中心宣佈正式啟動,並聯合南海區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二期同步,這是來自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等一批“區塊鏈+”項目,選址廣東,並且與廣東金融高新區簽約,實現廣東“區塊鏈+“新概念。

“從全國的角度來看,南海區對區塊鏈的扶持政策可謂是相當優惠的。”蟻米控股負責人張錦喜對媒體表示,蟻米控股擬在金融高新區註冊成立獨立法人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孵化中心,設立募集規模人民幣2億元以上的區塊鏈應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自貿區能助力廣東打造成中國區塊鏈“硅谷”嗎?

據瞭解,為了將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成為“區塊鏈+”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高地,南海區政府真是蠻拼的,推出十項措施,對經認定的新設立或新遷入的“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或相關機構予以扶持,逐步形成“區塊鏈+”集聚生態圈。

而廣州做為粵港澳大灣區關鍵城市之一,又同時肩負海南特區發展的堅強後盾,成為廣州發展的最有利的地利條件。為了緊密對接國家“區塊鏈+”發展戰略,一直引領改革風氣之先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再發力搶佔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產業“風口”。2017年7月28日,廣州市區塊鏈產業協會宣佈正式成立——這是廣州第一家,也是廣東省首家正式註冊成立的區塊鏈協會,填補了廣州在區塊鏈領域的空白。該協會將基於“融合、協調、共享”的原則,以去中心化的理念協同開展顛覆式創新,實現區塊鏈技術在多行業多領域的跨界融合和創新應用,推動協會企業和區塊鏈產業共同健康發展。

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在廣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指出,廣州市要發展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廣州加快實施區塊鏈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融合,藉助區塊鏈的技術優勢打通產業壁壘,構建“技術核心+產業圈”的區塊鏈創新生態新體系。

不過,目前,各城市紛紛“入鏈”,未來也將免不了一場對於“區塊鏈之都”頭銜的爭奪戰。事實上,這場“區塊鏈之都”爭奪戰,人才的競爭才是贏得頭籌的關鍵。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必然需要能夠掌握它的人。誰能擁有更多的區塊鏈技術人才,在區塊鏈應用上有更多的突破,誰就能掌握區塊鏈發展的主動權,贏得區塊鏈發展的先機。

從目前看來,區塊鏈人才短缺是全球現象,國內的區塊鏈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這意味著,國內的“入鏈”城市們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看誰發力更快了。

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一直對新技術懷揣包容開放的姿態,並擁有像華為、騰訊、網易這些互聯網大企業。這些創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當初“孔雀東南飛”有力的支撐了廣東發展在全國先行一步。但當前,國內外人才競爭十分激烈,廣東集聚人才的優勢正在減弱,人才隊伍大而不強,領軍人物、高端創新人才稀缺,這就成為廣東發展的“瓶頸”。如果不能解決人才聚攏優勢,廣東的發展將失去原有的活力。

自貿區能助力廣東打造成中國區塊鏈“硅谷”嗎?

恰好,廣東省在對區塊鏈佈局的過程當中解決了這個問題。分析人士認為,從《深改方案》可看出,國家希望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國際金融、國際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為此,《深改方案》把“開拓協調發展新領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這塊內容,放在方案最後,但縱觀整個《深改方案》,粵港澳科創技術及人才互通可謂是最大亮點之一。《深改方案》注重發揮港澳科技優勢和開放平臺作用,創新科技合作機制,促進港澳優勢資源與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有機融合。

“在金融創新方面,上海自貿區的政策中提得比較多,其他自貿區此前講得不多。”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受訪時說,“此次《深改方案》中一些細化舉措的提法,表明國家對於廣東自貿區推進金融創新寄予了厚望。同時,這也說明,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推進金融創新,才能儘快實現打造‘中國硅谷’的目標。”

5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發佈了《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中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達456家,其中廣東佔比16%,位列第三,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據預計,到2020年,實現全省區塊鏈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引進培育相關企業超過200家。到2025年,全省區塊鏈總產值超過500億元,建立3-5個區塊鏈創新基地平臺,形成20家左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塊鏈龍頭企業。

無疑,此次國務院文件的支持廣東加速發展區塊鏈金融科技,可以看做天時。此天時、地利、人和均已完備,成為推動廣東區塊鏈發展的動力。輿論普遍認為,未來廣東利用地理優勢和科技實力,加快普及區塊鏈的應用實踐和落地區塊鏈項目,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更富有科技感、便捷性、信用生活等集合一體的城市大都會。

尤其是自貿區助力下,廣東或能打造成中國的區塊鏈“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