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官員如何面對收稅困難?多次貼告示勸民交糧納貢

最近陰陽合同的事在網絡上引起很大的轟動,無錫稅務局也已經開始介入。小佛突然也想和大家討論一個稅收問題,當然不涉及現在的熱點,而是單論太平天國時期的稅收。

在大家的印象中,太平天國是實行的“聖庫”制度,所謂的聖庫制度就是:規定人無私財,一切歸公,生活必需品全由聖庫開支。1850年起義之初就已經實行,1852年太平軍長沙時,洪秀全下令:天王詔令通軍大小兵將,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帶金寶,盡繳歸天朝聖庫,倘再私藏私帶,一經察出,斬首示眾。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頒發《天朝田畝制》:“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

太平天國官員如何面對收稅困難?多次貼告示勸民交糧納貢

隨著太平軍打下的地方越來越多,控制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聖庫制度、《天朝田畝制》等除了在首都天京得到長時間的實施外,其他地方其實早就名存實亡,大部分沿用清朝政府的交糧納稅的政策。有人肯定會說小佛在亂說,小佛可以有查到相關資料的。而這些資料中,有一條還是來自於太平天國的官方記錄。

庚申十年的太平天國官方記載中,有一條是《天王諭蘇省及所屬郡縣四民詔》,洪秀全在其中的表達的觀點和《天朝田畝制》有很大區別,他說:“今雖欣然就撫,各安農業……朕格外體恤民艱,於爾民應徵錢漕正款,令該地佐將酌減若干,爾庶民得薄一分賦稅,即寬出無限生機,其各體諒朕心”,也就是說,從政策上來講,不再是物物歸上主,只要把該交的稅收交了就成。

太平天國官員如何面對收稅困難?多次貼告示勸民交糧納貢

其實太平天國各級政權的軍事支出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就是稅收。有稅收,那麼自然有收稅的官員,太平天國稅務官名稱之一叫做“天朝典農官“,顧名思義,這個“天朝典農官“就是負責收取田斌。中國從古到今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稅自然是國家稅收的重中之重(當然,我們現在已經沒有農業稅了,2006時年廢除延續千年的農業稅)。太平天國對田斌的徵收和清朝基本相同,在相關資料中顯示,太平天國每年收稅兩次,大概是每畝地平均納米1 鬥、1 鬥8 升、2 鬥甚至只徵4 升、6 升不等,每畝徵地丁銀700文左右,取消了浮收等稅種,在不少的地方都得到了支持。

凡事都有例外。

太平天國庚申十年,李秀成率軍攻下浙江嘉興,朗天安陳炳文留在嘉興管理。八月,陳炳文張貼告示,希望百姓們趕緊回家繼續做自己的事,好好的跟著太平天國,好好的“輸糧納貢,投冊報名”,我也會管束兵士,不滋擾大家。同月。嘉興新塍鎮的太平軍軍政司張榜,讓大家放膽生活,趕緊交糧納貢。九月,新塍鎮軍帥吳春波也張榜,這次的語氣就沒軍政司那麼溫和了,因為納貢的人不多,特別是地方富戶,“各地保及富戶人等知悉:限三日內速即到局投冊報名,輸糧納貢,倘仍敢坐視……定扭送到轅”,用現在的話就是,再不交稅我就抓你了。

太平天國官員如何面對收稅困難?多次貼告示勸民交糧納貢

不過小佛感覺太平軍仍然收稅不順利,因為後來又發了兩次告示,其中一次還是朗天安陳炳文發的。他說自己是忠王李秀成(可能是李秀成名聲不錯)派來鎮守嘉興的,以教化為先,時刻約束自己部下對大家秋毫不犯,如果有士兵違反,大家可以送到官府來。你們要好好的在嘉興生活,“誠心向化,輸糧納貢,投冊報名”,不要聽人亂說,不要違抗官府的命令,特別是新塍鎮的老百姓,趕緊交糧納貢,不要違反了。

看看當時嘉興的太平軍有多苦逼,收個稅還三番四次發佈告示勸民交稅。至於後續到底收到稅沒有,到底以什麼方式收稅,小佛就沒有找到相關資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