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的這一決定 最後成了太平天國自挖的墳墓

我們都知道,自金田起義後,太平天國一直流動作戰,那時他們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根據地,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想穩定下來的心思。

洪秀全是個落魄秀才,多次考秀才未果,是在馮雲山的鼓勵和支持下才利用迷信造反,他的視野格局並不大。當太平軍造反不久,還沒佔到一個縣城,他就醞釀“登極”當天王,活生生造出 了一個神。歷史學家潘旭瀾說,這是古來成大事者所沒有的。隨後,當太平軍打下一個小小的永安城,洪秀全就開始築高城以自固,在巴掌大的地方大肆封王。可以看出,洪秀全那種迫不及 待想安定享福的心理,此時以及淋漓盡致了。

後來,在太平軍攻打長沙城的時候,洪秀全又在醞釀“欲取河南為家”的想法。不過,這種想法在打下武昌的時候,又發生了改變。

1853年的這一決定 最後成了太平天國自挖的墳墓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打下武昌城,洪秀全想的是繼續發兵北上,但楊秀清則想的是從武昌沿江而下直取金陵城。金陵這座由朱元璋經營了幾十年的古都,當時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名城,如果 打下金陵城,足以享受人世間各種榮華富貴。此時,洪秀全已經年過四十,從他準備造反到現在,已經十年過去了,也許他已經厭倦長期征戰動盪的生活。

此時的楊秀清呢,雖然由他指揮作戰,當時大軍北上,直搗北京城或許更有軍事意義,但這個飽經苦難的九千歲,也想盡早享受榮華富貴,因此,個人慾望戰勝了軍事上的理智考慮,他最終 以天父下凡的名義,讓洪秀全接受攻打南京城的戰略。

因此在2月9日,太平軍撤出武漢,一路水陸並進,3月8日便到了南京城下。打下南京城後,洪秀全把南京改名天京,並在這裡定都。

不過,當時的羅大綱、英國人呤唎(A.F.Lindley)反對“建都”南京。這種想法和洪、楊二人的旨意南轅北轍,況且兩大領袖並不信任羅大綱,因此他的建議並沒有採納。從此,建都天京成了太平天國勝利的成果,也成了太平天國走向失敗的轉折點。

1853年的這一決定 最後成了太平天國自挖的墳墓

進入天京城後,洪秀全大興土木,建設豪華壯麗的天王府,妻妾成群,深居不出,天京城成了洪秀全的安樂窩。楊秀清呢,也豪奢驕橫,野心勃勃,在兩大領袖的帶動下,太平軍上行下效, 最終軍心渙散,戰鬥力衰落。

定都天京城後,原來參加起義的廣西、湖南人要“坐江山”,他們大肆屠殺清政府官員、滿族人、知識者和商人,南京城內的老百姓,也一律成了下等人。按照太平軍的制度,男女分開,男的被抓去當兵,女的被抓去參加勞動,一時間,天京城內的老百姓妻離子散,因此老百姓怨聲載道。

在定都天京前,太平軍是集中軍力流動作戰,因此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往往打一個地方丟一個地方。定都天京以後呢,為了保住這個安樂窩,他們把僅有的十萬軍隊分成三塊,只派了兩萬人去北伐,結果可想而知。假如他們全軍北伐,說不定紫禁城都可能被拿下。此外,天京城內無糧草,因此不得不在安徽、江西一帶派兵籌集糧草,而為了構築防禦工程,又不得不在鎮江、揚州派兵駐守,因此,定都天京讓太平天國兵力分散,在清軍的多次圍攻下,只能從外地調兵解圍了。

此外,定都天京,也加劇了太平天國的內訌,致使天京事變發生,石達開率領大軍出走,這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勢力。假如沒有天京這個安樂窩,即便太平天國內部有矛盾,也不至於發展到自相殘殺的地步。

1853年的這一決定 最後成了太平天國自挖的墳墓

可以說,天京城成了太平天國沉重的抱負,成了他們自己挖下的墳墓。

洪秀全對這個安樂窩有多依戀呢?當後來天京危急,他也不想拋棄榮華富貴,再次去征戰沙場了,他痛斥李秀成說: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的天兵多過於水 ,還怕曾妖嗎?爾怕死,便會死。

沒多久,洪秀全先死了,他死後,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