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如何確定文體及各文體寫作特點

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如何確定文體及各文體寫作特點

現在高考作文大多文體不限,那麼,面對文體不限,如何確定文體呢?

一、看話題適宜用什麼文體

【例如】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話題的作文,編故事、寫記敘文比寫議論文似乎順手些;2001年以“誠信”為話題的作文,寫議論文比編故事、寫記敘文似乎順手些。

二、看自己擅長寫什麼文體

如果你形象思維發達,視野開闊,聯想豐富,長於記敘、描寫、編故事,就可以寫一篇記敘文、散文或者小小說;如果你理性思維縝密,平時好發表議論,並且判斷準確,說理雄辯,就可以寫一篇議論文、雜感;如果你平時喜歡古今詩詞,有較強的煉字煉意能力和音韻知識,就可以寫一首詩;如果你思維清晰、細密,說話有條理,而且又擅長解說介紹,也完全可以寫一篇說明文。

三、考慮是否已佔有與該文體相應的足夠材料

材料是作文寫作的物質基礎,如果缺少材料的話,即使自己偏好某種文體,也只能放棄。

寫議論文,有沒有相關的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寫記敘文,有沒有相關的整一、連貫、動態的生活故事;寫說明文,有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寫散文,有沒有這方面的感情積累和語言積累;寫雜文,有沒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質。

四、考慮用該文體寫作能否寫出新意

只要你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學功底,不妨去選擇那些比較“冷僻”的文體(比如小小說、寓言、童話、戲劇、小品等)去寫,或創造“另”類文體(套用應用文體、移植專業文體、自創無名文體),這樣,你的文章也許會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從而獲得高分。

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如何確定文體及各文體寫作特點

下面,我們說說不同文體的寫作特點:

一、記敘文寫作

1、要重視立意,注意多點題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題,主題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它體現了一個作者對寫作對象(寫進文章中的材料)認識的高度。一個考生的積極進取的思想意識,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學辯證的思想方法,往往在他的文章中表現出來。相反,作文中表現出來的對社會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的低俗、幼稚的認識,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思想上的不成熟。同時,寫作記敘文要注意多點題,可在首尾通過議論點題,可在文中通過議論或文中人物的對話、心理描寫點題,而結尾的議論點題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2、要選好題材,準確且新穎

“新穎”可以是題材本身新,也可以是手法新,舊題材寫出新意。題材還可以也應該進行合理虛構。選材時,要儘量寫校園外的,要儘量寫自己熟悉的,要儘量寫有一定的典型性的(能夠以小見大),要儘量寫一個片斷,要儘量寫能展開的(展開後能“出彩”的)。

3、要設計線索,能綱舉目張

線索是記敘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貫串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繁雜、零碎的材料(人、事、景、物)如果沒有一條清晰的線索來連綴、貫穿,就會互不關聯,雜亂無章;有了線索,文章就能綱舉目張,渾然一體,更好地表現中心。清楚的線索應該是有利於讀者識別、發現的,如標題、穿插的抒情議論、反覆出現的某個物體或詞句等。其設計方式則靈活多樣:可以是某個人物、某個事件、某種物體,可以是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也可以是感情的變化,等等。應試時,我們可以根據中心表達的需要,靈活選擇。

4、要感情真摯,能打動讀者

考場作文要寫真實的“我”,讓“我”的激情在文中閃光。當然感人的事並非就一定要是痛徹心扉、悲慘至極,矯揉造作、誇張失實的作品反而令人見之生厭、讀之無味;真摯的感情首先來源生活的真實,一個普通的但常常會被人忽視的瞬間卻讓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二、議論文寫作

1、學會分解分論點。

(1)並列法

對中心論點進行條分縷析,分解出幾個分論點,以顯示思維的全面性。

【例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分解為這三個分論點:①苦可以激發進取心;②苦可以培養堅強的意志;③苦可以培養創造精神。

(2)層進法

對事理作縱深剖析,以顯示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困難面前》可以分解成這樣的幾個分論點:①要承認困難,因為困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②要不怕困難,因為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難,千方百計地戰勝困難,這三個分論點就呈遞進關係。

(3)對照法

將事理分解成正反兩個方面,以顯示思維的鮮明性。

【例如】《學貴多問》可以分解成這兩個分論點:①多問可以相互參照,便於釋疑;②孤陋寡聞導致學業荒廢。

2、掌握議論的結構方式

結構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貫,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掌握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議論文的結構方式一般有總分式、遞進式、對照式、啟感式。其中啟感式的寫法是考場作文的常用結構方式。“啟”是指啟示類,“感”是指感想類。共同特點是先敘材料,後發感想。感想類可以先敘材料後發感想,也可以邊讀邊感,如文學評論。這種寫法一般由“引”“議”“聯”“結”四步構成。當然也可以採取“聯”“引”“議”“結”或“引”“聯”“議”“結”的步驟。

3、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繫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4、處理好“事”與“理”的關係

在議論文寫作中,既要擺出事實論據,又要有必要的理論論據,如何正確的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是文章寫作成敗的關鍵。就同學們的寫作實踐看,許多同學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實論據而輕理論論據,兩者沒有有機的結合。反觀成功之作,二者總是相輔相成的。另外,寫議論文還要注意對事例進行分析,將“事”與“理”有機結合起來,而不能“以擺代論”。

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如何確定文體及各文體寫作特點

三、散文寫作

1、題目鮮亮

作文題目要忌諱平淡、呆板,要有個性、與眾不同,既能夠一下子抓住讀者的視線,同時又能夠體現文章的內容。一個鮮亮的題目,就是一個極好的得分點。因此散文的題目是最有嚼味的題目。

【例如】有的是場景入題,《無邊落葉》、《昨夜雨,今朝下》;有的是感覺入題,《花香》、《路是月的痕》、《眼睛上的窗簾》;有的呼告,《茉莉,我愛你》;有的祈禱,《讓雙眼更加清澈》;有的比喻,《放下感情的葉片》;有的口語化,《明天一定記著開窗》;有的化用成語詩詞,《隨遇而安》、《月是故鄉明》;有的繁複,《眼前同一水,筆下各異情》;有的簡潔,《網裡人生》。

比較一下其他文體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散文的題目沒有一個相同,富有個性,富有創新精神,而且又跟高考“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的話題十分切合。

2、取材廣泛

散文的題材十分廣泛,因此其內容非常豐富。“舉凡國際國內的大事,社會家庭的細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經歷,一絲感觸,一撮悲歡,一星冥想,往日的悽惶,今日的歡快,都可以移到紙上。”凡是能夠引起作者動情的,凡是對讀者有教育意義的,都可以是散文的題材。在一篇散文裡,作者可以展開廣闊的思路,無所拘束,任意馳騁。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諱舊、俗,閱卷老師老是看到常見的材料,首先就感覺不佳。散文廣泛的題材領域,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例如】有的是以個人經歷為突破口,深挖細掘,探索心靈中隱秘的寶藏(如《茉莉,我愛你》);有的敏銳地抓住當今時事,細察社會發展軌跡(如《隨遇而安》);有的恰到好處地聯繫課本知識(如《讓雙眼更加清澈》),有的則進入歷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如《眼前同一水,筆下各異情》)。廣闊的題材顯示了考生敏銳的思維,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3、表達靈活

散文取材廣泛,它的表現形式也就顯得自由靈活,表達方式也就多種多樣。從表現形式看,它不必像詩歌那樣格律化,不必像戲劇那樣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統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組織成文就行。散文在選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業,在結構上也可以幾放幾收、舒捲自如。對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等幾種表達方式也一樣,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運用。有時突出其一,作為重點加以運用;有時幾種方式熔為一爐。因為散文總是有抒情性的特點,抒情方式尤其豐富多樣。

【例如】滿分作文《昨夜雨,今朝下》(山東考生)先由梔子花開狀寫惜花恨雨之人的心態,然後聯想到古代詩人和詩境,中間穿插議論抒情,結尾用梔子花重開暗示自己的見解。

4、情理相透

散文是忠於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文學作品,它強調生活真實,而不仰仗於虛構,表現作者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大凡優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內容,而這種深刻寓意又飽含詩情,因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點。它的思想內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於“物”或“景”之中,以強烈的感性形象激發讀者的理性思考。

【例如】《無邊落葉》寫童年記憶中遺失一枚香山紅葉而誤解同學的故事;《隨遇而安》寫了從北方來廣州的母親飲食上的改變,進而引發對廣州人生活習慣的認同,富有生活氣息,巧妙道明“感情影響認知”的觀點。《黃色蛹·金色蝴蝶》是一篇公認的“散文詩”,雖沒有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但精心挑選的三個片段,重點表現了自己感情在生活經歷中的變化過程,語言上處處洋溢詩情,極好地扣住話題。這對一些不注重生活積累的考生,只會空洞發表議論的考生,應該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啟發吧。

5、語言精美

“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像蘋果飽含著果汁一樣。”(巴烏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詩意》)散文的真情實感、靈活的表達方式,需要優美的語言才能相稱。我們往往在散文中讀到讓人一見不忘的語言。

【例如】優秀作文《與你同行》顯示了良好的語言功力,文章寫道:“讓水與火同行,情與理同行。堅持愛與美的真理,讓衝動與成見在你的足下沉澱,帶上淬火之後的智慧——與你同行!”理性思考在激烈的感情下化為不可抑制的內心獨白,強烈表明自己的觀點,也以情動人。

四、小小說寫作

1、題目精巧

微型小說的題目應該短且不是個完整的意念。它應能喚起讀者的好奇,產生想知道小說內容的慾望,它絕不可洩漏故事的結局,它應與小說的主旨有關。

2、人物集中

人物少,多半隻有一個核心人物,一兩個或兩三個次要人物;集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某一點或某一側面,不對人物性格作多側面、多角度的發掘。

3、選材精粹

微型小說的篇幅精短首先制約了它的選材。選材一般有這麼幾類:①真實性和虛假性混雜的題材;②具有完全真實性的題材;③真實性程度更高達到了典型性的題材;④典型性程度達到更完美形態的精粹的典型題材。

4、節奏快速

不宜鋪陳細節,主要情節的推進速度比較快,表現進行節奏的動詞比較密集,而作靜態描繪的形容詞相對較少。

5、巧設結尾

微型小說最後一段與最末一行極其重要。結尾時常寓有深意,透露“驚愕”(整個故事為此“驚愕”做準備),有時它為整個故事做一總結,給讀者以有力的情緒衝擊。

6、語言簡練

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傳達儘可能多的信息,在語言的運用上不能潑墨如雨,而只能是惜墨如金。

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如何確定文體及各文體寫作特點

五、另類文體寫作

高考作文文體解禁後,高考作文中除了記敘文、議論文、散文、小小說等常見文體外,又出現了書信、日記、戲劇等次常見文體,甚至出現了廣告、留言條、法庭辯論、相聲、小品等比較“另類”的文體。

許多非常見文體在高考作文中登臺亮相,讓人耳目一新。那麼如何看待高考作文中採用這種非常規文體呢?

首先,嘗試採用非常規文體的同學的這種敢於吃螃蟹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有些同學思維活,再加之採用這種靈活表現的方式,文章自然得高分。但是,我們絕不可邯鄲學步。有些同學模仿人家的新形式,反倒會弄巧成拙。因為新與舊也是一個辯證的關係。

【例如】有同學見人家寫了《結晶誠信不易》,以化學實驗報告的形式寫成,於是他便寫了《結晶心靈不易》,完全套用了人家的形式,這就顯得有些笨拙,將文章搞得不倫不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