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大片上映國產就玩消失,躲開檔期就能撈錢了?

《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正式登陸內地院線,儘管星戰系列在國內的影響力遠不及漫威這些超級IP,但各大影院還是給了這部電影週末第一的排片。

事實上,上週末裡能與《遊俠索羅》抗衡的影片並不多,除了國產黑馬影片《超時空同居》外,已經上映三週的《復仇者聯盟3》的排片率仍然處於前三水平。

進口大片上映國產就玩消失,躲開檔期就能撈錢了?

不止是週末,放眼整個5月,國產片彷彿沒什麼好評價的。五一檔之後,面對《復聯三》的超強氣場,只有《超時空同居》屬於有一定製作體量和明星的影片,能提供給觀眾的選擇並不多,國產片好像都消失在檔期中一樣。

其實,國產片集體失蹤並不難理解,不僅因為五一檔後本月再無長假,《復仇者聯盟3》的來勢洶洶更是許多影片唯恐避之不及的原因。

《復仇者聯盟3》上映的頭兩週裡,共有6部國產片上映,除了上面提到的黑馬《超時空同居》外,其餘5部影片基本“撲街”。

而現在,《復聯3》餘溫未退,《遊俠索羅》又正式上映,對票房抱有希望的影片自然就選擇先行避讓了。

進口大片上映國產就玩消失,躲開檔期就能撈錢了?

法國等國家對電影的單日排片上限有限制,而我們國家卻沒有,因此《復聯三》在中國更是如魚得水,一經上映就佔了7成的排片,票房佔比達95%。

剩下一點排片讓其他電影怎麼分?自然只有讓路了。

這其中也能看出一個道理。目前,國產片的定檔思路似乎是,寧願在國產片中“廝殺”,也不想去當進口大片的墊腳石。

不過一些國產片雖然避開了進口大片,扎堆出現在“國產保護月”中,但競爭也不見得就會小。

例如2017年9月,在《蜘蛛俠·英雄歸來》和《猩球崛起3》上映期間,都只有3~4部國產片出現,而事隔兩週後,立馬有10部國產片集中上映,票房和排片依舊達不到預期。

進口大片上映國產就玩消失,躲開檔期就能撈錢了?

進口大片確實強勢,國產影片發展需要保護不可厚非。但一旦過分保護,部分導演越來越不用心拍好片,那麼“保護”的含義在哪裡?

把進口影片和國產影片放到一個擂臺上公平競爭,國產影片被“打”得滿地找牙,票房二八分,還要怪沒有開啟“國產保護月”。但這真的是沒有保護的原因嗎?

對過往票房的梳理中,也不乏有一些對壘進口片的“例外”。

比如,去年《速度與激情8》上映期間,《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重映版收穫票房1.89億,創造華語影片重映的票房紀錄,《傲嬌與偏見》也賣出了1.24億,是當年國產愛情片裡第四好的成績。

進口大片上映國產就玩消失,躲開檔期就能撈錢了?

這兩部影片能在《速度與激情8》霸佔絕大多數市場空間的情況下,收穫到這樣一份成績,除得益於情懷與明星加成外,讓觀眾在該檔期還有其他差異化的選擇,也是這兩部影片成功的因素。

雖然這不能完全說明國產片已經不怕進口大片,但至少反映了,在當下的市場環境裡,一些有特色的國產電影在面對進口大片時並非毫無機會。

因此,與其偷工減料避開進口大片龜縮在“國產維護月”裡,還不如真正拍點不把觀眾當傻瓜的好電影與進口大片一起打差異化排片游擊戰。

很有可能不僅不會被淪為炮灰,還一不注意就名利雙收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