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神經活動、憤怒的老嫗、懦弱的小夥子

昨天送兒子學習回來,在一個路口遇到堵車,原來前面發生了意外——一輛私家車把路邊擺的地攤蹭到了,桑葚撒了一地,一個老嫗正拉著副駕駛的門大罵。聽不清楚她罵什麼,但是言詞激烈,光憑感覺,應該是不中聽的。我愛人在邊上說,這個開車的也是,賠一點錢不就算了嗎?搞得堵了這麼長!正說著,畫風急轉,那個私家車開始啟動,老嫗緊緊拉著副駕駛的門,被拖了十幾米,然後跌倒在地,嚎啕大哭。而私家車一溜煙跑了,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前面路口邊上的警察也隨即駕駛摩托追了上去。

一個簡單的事情,結局非常的不和諧,一邊是滿地的桑葚,坐地大哭的老嫗,一邊是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一邊是被人欺負,悲苦至深,一邊是後果嚴重,挨罰難免,良心受譴;一邊是當事者深感“人生甚苦”,一邊是旁觀者感慨至深。

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是當事雙方所要的!為什麼造成這樣一個局面呢?

理性、神經活動、憤怒的老嫗、懦弱的小夥子

不管怎麼假設場景、分析原因,小夥子逃逸一定是不對的!老嫗言辭過於激烈可能也有點問題。至於老嫗擺攤是不是靠前了半米,小夥子開車是不是心不在焉,可能都不是關鍵。

大抵被環境壓迫太久的人,要不徹底絕望、慢慢消亡,要不都會成為不屈的鬥士!老嫗的可悲之處在於她並不能把握好談判的重點,一味的施壓,讓開車小夥子徹底喪失了談判的信心,一個在生活中經受壓迫的人,遇到問題時,大抵都是反抗,往往會忘記問題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這是老嫗的可憐、可悲之處。

大抵一個生活經驗欠缺的年輕人,遭遇到一個突發事件,大多數都是頭腦一片漿糊。小夥子的可恨之處也在於此,且不說撒在地上的桑葚沒多少,就是那一籃子桑葚,全賠了估計也不過幾百元。犯得著為了幾百元去違背良心?犯得著為了幾百元錢去肇事逃逸?頭腦一片漿糊的時候就亂了分寸,不能理性對待,這是幼稚的、可笑的,結果是可恨的!

人類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差異性”,人與人的差異性體現在行為上,原因卻在心理那端。我想正是人類的“差異性”造成了各種矛盾、衝突。但也正是這種“差異性”的存在,使得每個人都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整個人類社會也因此而誕生。小夥子和老嫗之間的矛盾衝突,正是他們面對問題時的不同反應造成的,兩者都不能“理性”的去思考,無法找到坐下來談一談的可能,悲劇自然在所難免。

人的神經系統控制著行為,從生物體的角度來看,小夥子和老嫗的神經系統都已經發育成熟,每個人的神經系統構成差異不大,造成人與人“差異性”的關鍵就在於“經歷”了。不同的“經歷”產生了不同的“記憶”,塑造了不同的神經網絡,從而在面對相同的問題時,就會有不一樣的反應,我想這可能是人類“差異性”的根本。

如果把人看成一臺機器、一臺計算機,固化到底層的程序一定包含著一些基本的需求,以及這些需求的解決辦法,這些需求大致包括呼吸、飲食、睡眠、性需求、生理和分泌的需求。這些需求與生俱來,解決方案也與生俱來,固化在每個人的神經系統之中。這些基本的需求會極為深刻的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

但面對自然環境或社會活動時,通過不同的“經歷”,神經系統訓練出新的模式,來滿足人的基礎需求,這樣人類自然而然的會產生另外一些需求,例如安全、健康、道德、工作、家庭、財產所有等。這便是人類神經系統的奇妙之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延伸性,發展的可能。

人類神經系統的奇妙之處不僅僅在於這樣的演繹,還在於其運行的模式,人類的神經系統的運行更多是依靠各種激素、神經遞質的分泌、濃度水平來控制。當老嫗的攤位被蹭翻之後,她的訴求、憤怒立馬讓她內部激素水平發生改變,瞬間轉化成鬥士,而小夥子在遭遇到突發事件和憤怒的老嫗時,瞬間進入到軟弱、逃跑的狀態。兩個人一系列的行為便不由自主的展開了。

當然,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格外呼喚理性的力量,人類的理性思維大多集中在大腦皮層,我個人的理解,理性的思維在神經運動中起到的作用,更多是一種抑制作用,“理性”決定了一個人神經活動的輸出,同樣的事情、環境、刺激下,不同的人的神經活動的輸出也不同,理性更加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把老嫗換一個成功的商人,把小夥子換成一箇中年教師,整個事情的結局有可能完全不同。

從一個突發事件,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對神經系統、理性等看法。非常渴望在這一塊知識,不同觀點的碰撞,歡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