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的自述:農業的未來在哪?村裡種植大戶為啥都跑路了?

我在城市上班10多年,辛苦攢下的一點血汗錢,都投到農業上了。

如今,投身農業4、5年了,除了一身的疲累,最大的“收穫”就是滿滿的一屁股債。

每年都在投入,每年都在失望,然後又把希望寄託在下一年,結果,4、5年下來,債越來越多。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只有投入,收穫零星

一個農民的自述:農業的未來在哪?村裡種植大戶為啥都跑路了?

那麼,到底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1、農業是受到了重視,但不是主流

我想,作為農民的我們,這一點肯定深有感觸。

2、農業還處在轉折點的初期

現在農業的生產狀況是:一群60歲左右的老農民和各種機器相配合在支撐。

雖說各種可租賃的農機和農業服務,可以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但是,想讓農民徹底放棄土地,10年內估計不太現實。

我們這些種植戶要種植,就得流轉土地,得要錢。而我們這些土地承包者,才是實際上的佃戶。

一個農民的自述:農業的未來在哪?村裡種植大戶為啥都跑路了?

3、農業技術欠缺

很多流轉的種植戶,實際並沒有真正意義上進行過農業生產。

對種植品種、人力工資、社會關係,風土人情、種植常識一點都不瞭解,頭腦發熱就一頭紮了進來。

4、急功近利,準備不足

都計劃著2、3年要掙錢,要回本,結果越幹希望越遙遠

前期資金已經投進去,產出還完全看不見,真是雞肋,嚼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借錢也得熬

一個農民的自述:農業的未來在哪?村裡種植大戶為啥都跑路了?

5、農業週期性長,風險大

農業週期性長,風險大,而且農業的滯後性決定了它的表現期比較長

現在的過剩是過去5~8年積累的結果,而現在還沒有進入盛產期的果樹,至少影響3、5年。

我們這裡200畝以上的地主已經跑完了,最早跑的是流轉了1500畝地的傢伙,兩年直接撂倒。


6、銷售問題

如果你的地裡種了一些西瓜、朝天椒之類可能還好些,但種的如果是地瓜、山藥蛋子之類就有些麻煩了,堆放會發熱,攤開易凍壞,壞的還出奇的快。

不僅難存儲,價錢還不上去,搬進搬出得要人工,這些都是成本。

越來越迷茫,農業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肥料圈】小圈子大農業 我們為世界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