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種菜千萬不要再吃了,含致癌物質是真的嗎?

近日,一則餐桌上常見的蕨菜、蕨根粉致癌的說法,在網上風傳。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 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

多分佈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炒吃,加工成乾菜,做餡、醃漬成罐頭等。

農村這種菜千萬不要再吃了,含致癌物質是真的嗎?

蕨菜是傳統野菜的代表,是“山菜之王”,很多人還專門到山裡挖蕨菜,認為它綠色無汙染,有營養,甚至還可抗癌,被譽為“長壽菜”。而蕨根粉則是從野生蕨菜的根莖提煉加工而成的一種澱粉物質,餐館裡做的酸辣蕨根粉,是點擊率很高的一道涼菜美食。

據介紹,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過一次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我們在幼年的時候吃大量的蕨菜,也會增加成年之後易患胃癌的風險。這樣的流行病學研究在日本、英國等世界各地都做過一些,結果都差不多。甚至一些盛產蕨菜的地方,因為牛吃了有蕨菜的草,產的牛奶也有可能含有少量的原蕨苷。不過,牛奶都需要高溫滅菌,這個過程中能夠讓蕨菜裡的致癌物質含量大幅度下降。

據央視“共同關注”報道,不管是實驗動物還是牲畜,食用蕨類都有可能造成中毒的情況,包括肝的損害、致癌,而這種致癌物質就是上世紀80年代從蕨菜中提取到的原蕨苷。

農村這種菜千萬不要再吃了,含致癌物質是真的嗎?

通過送檢,測出原蕨苷在蕨菜中含量從高到低為葉、莖、根,葉中含量是根的10倍。而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官方網站裡,原蕨苷被列為二類致癌物質。

其實,容易致癌的不僅僅是蕨菜下面的蔬菜也同樣需要注意:

鮮木耳: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光感物質,人食用後,會隨血液循環分佈到表皮細胞中,受太陽照射後,會引發日光性皮炎。這種有毒光感物質還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導致咽喉水腫。

鮮黃花菜:又名金針菜。鮮黃花菜中含有毒物質秋水仙鹼。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使人嗓子發乾、口渴,胃有燒灼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青西紅柿:未成熟的西紅柿含生物鹼,人食用後可導致中毒。因此一定要食用鮮紅熟透的西紅柿。

發芽土豆:發芽的土豆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人食用後會中毒。食用發芽土豆時,應先將芽和芽根及土豆表皮變綠的部分挖去,放於清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

鮮蠶豆:有的人體內缺少某種酶,食用鮮蠶豆後會引起過敏性溶血綜合徵。症狀為全身乏力、貧血、黃疸、肝腫大、嘔吐、發熱等,若不及時搶救,會因極度貧血而死亡。

未炒熟的四季豆: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後會中毒。炒熟的四季豆無毒。腐爛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叫黃樟素的致癌物質,可誘發肝癌、食道癌。

這麼一來蕨菜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前文提到過經口投餵大鼠蕨菜的實驗——若把投餵給大鼠並引發惡性腫瘤的量換算到人類身上,則相當於讓一個人每天吃 350 克到 3.5 公斤蕨菜,連續吃上 20 年的劑量。

實際狀況中,癌症是否真正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經年累月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致癌物的接觸劑量與接觸頻度之外,個體的健康狀況、遺傳因素、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其他諸多細節都在癌症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農村這種菜千萬不要再吃了,含致癌物質是真的嗎?

食用蕨菜一定要高溫焯、煮

中國人代代相傳的烹飪文化,總是能在關鍵時候體現出它強大的價值來!蕨菜並非不能吃,只要吃的方法正確,吃的不是那麼生猛,依舊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味!原蕨苷等蕨菜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質化學性質不穩定,遇到高溫水煮便會開始分解,在浸泡、漂焯、蒸煮、煎炒的絕妙廚藝之下,更是哀鴻遍野、土崩瓦解。

總結

大家現在應該對蕨菜致癌的真相有了一定的認識,若你酷愛蕨菜,記得吃得聰明,吃得剋制。而若你本來就不喜歡蕨菜,那麼或許就沒必要特意去品嚐個新奇了。

【肥料圈】小圈子大農業 我們為世界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