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人性格也不尽相同,笔者试着比较下面几个地区石友的性格特点,发现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他们只能当买家老板;有些则恰恰相反,完全没个老板的样子,做石友那是杠杠的。

上海商人:注重细节,有足够的耐心

上海人的精明众所周知,上海商人都是做买卖的行家里手,识货又明理。与上海人做生意要精细,卖石头前做好功课必不可少,因为在买你的石头之前,他已经了解好了市场行情,打听好了价钱,也已经询问了参谋团的意见。上海商人大多自信爆表,因此,你一定要有绝对的理由说服他这块石头为什么值这个价钱。与上海人做买卖,正是因为这股认真劲和“分钱必争”的态度,总要切磋几个来回才能拍板,因此,你还得有十分的耐力才行。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上海人的文化修养很高,他们追求精致,总是展现自己最光彩亮丽的一面,对于要买的东西也追求精美,他们将“小资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红酒、咖啡、蓝调、午后的阳光配上一本小说……因此,他们更喜欢有“情调”的石头,或奇、或雅、或古、或拙,总有一样勾人心魂才行,同时,有“兴致”的展演也不可或缺,无论是底座还是表演场景,都需要花心思才行,所以说,从上海人的兜里赚钱真的很不容易。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上海人非常务实,与很多在酒桌上大侃特侃,席终人散之后都是酒中戏言的人不同,上海人不喜高谈阔论和豪言壮语,他们脚踏实地,信守诺言。很多上海人一旦和你达成协议,就一定会严格按照协议执行。因此,要想与上海人走得长远,最好不要轻易许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东北商人:以柔克刚,做“感情投资”

东北人重情义、讲感情、以诚待人。“别谈钱,谈钱伤感情”,与东北人打交道,你会经常听见这样的话,虽说是句客套话,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东北人重义轻利的性格特点。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北方辽阔的大平原造就了东北人豁达爽朗、不拘小节的性格,他们热情大方、粗犷豪气,甚至还带点“匪气”。在东北,哪怕是极为普通的小餐馆,都是用很大的盘子装菜,那个头被称为“盆”也不为过,菜量让南方的朋友吓一大跳。东北的菜量大,酒量也大,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离不开酒。他们觉得将客人灌倒才算尽了地主之宜,酒喝透了,生意就谈透了。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东北人做生意比较实在,没有那么多讲究和想法,容易相处。想卖石头给东北人,要言简意赅,最好几句话之间讲清石头的出彩之处,然后留时间给他自己看。说的多了,他反倒认为你这人啰嗦,东西不一定好。说的少且精准到位,他就会认为你够水平,挺牛。当然,酒桌上却截然相反,端起了酒杯,你就要侃大山,天南海北,从理论到实践统统晒一遍,不但生意谈成了,朋友也到位了。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即使在生意场上,东北人也看重“哥们义气”,因此最好先联络感情,再谈生意。闲时与他聊聊天,很快便能打成一片。东北人心眼直,肚里不藏事,也懒得揣测和分析别人的话中话,石头的价格干脆得说,别拐弯抹角,不能讲价也直接告之。当然,他们能接受的价格范围相对偏低。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与东北人做生意一定要诚实不欺,这是赚东北人钱的基础。因为他们性格彪悍,能动手的不动口,如果买卖中被骗,多数要讨个“说法”才会作罢。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广东人:快刀斩乱麻,寓意要吉利

广东人的商品意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利润,“要发财,忙起来”是广东商人的真实写照。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他们的确很忙,而且能吃苦、肯受累,在忙忙碌碌赚得满盆钵。广东商人恨不得将一秒钟当成一分钟过,东奔西跑,来去匆匆,“忙”成为了他们的“革命精神”。有不少玩马料的广东石商,他们总是在东海、各地展会以及客户之间穿梭着,似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这份勤劳和努力是绝对值得佩服的。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在广东的眼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观念很强,因此,每一个潜在的商机对他们来讲都十分重要,他们办事效率高、节凑快,往往可以抢得一步先机。与广东人谈生意切不可“慢热”,要快刀斩乱麻。如果说东北人是武大胆,那广东商人就是文大胆,他们“上得快、变得快、转得快”,同时还容易接受新事物,富有开创精神。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戈壁石、沙漠漆、马达加斯加玛瑙、海洋玉髓……这些石种都发迹于广东。早在1990年,第一批沙漠漆就进入广东,并在此得名。几年前,广东人就已经预测到“小石头”的市场潜力,便迅速抛售大体量石头,成功“转场”。因此,卖石头给广东人,市场啥热就卖啥。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中国人多爱讲究求吉避凶,尤其是广东人,因此一些有美好寓意的观赏石在广东很走俏。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其中为石头提名带有“瑞”“祥”“福”“吉”等吉利字眼的就属广东藏家最多,而且不论是何题材,总要和吉利的词汇挂上钩才算圆满。

安徽人:打文化牌

提起安徽商人,脑海里总是浮现“徽商”两字,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徽商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徽人经商,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徽商”的概念已经扩展为是对安徽商人的统称。安徽又可以三分为尚武重义的淮河文化区域、兴学重智的皖江文化区域和崇理重信的徽州文化区域,但就总体而言,他们都是“儒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他们文化底蕴较深,赏石品位较高,也善于审时度势,敏锐的判断力与观察力可以快速捕捉到市场动态。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安徽地区的赏石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他们重视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嗜书好读。灵璧圈内能写文章的人也最多,无论是经济题材还是观点论述;赏石典故还是玩石心得;无论是散文还是配诗,总不缺写作的好手。他们在杂志上刊登观赏石图片,不喜欢放大石头以求看得真切,而是追求利用版面空间营造出孤介、沉稳、静谧的空灵感。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与安徽人做生意,要用文化气质锁定他。接触前一定要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摸清他们的脾性。文雅的举止可以为你加分,在讨价还价中不要采用唇枪舌战的战术,只要据理力争就可以了。当然,除了赏石基本功外,历史、政治、天文、地理、字画、书法……你还总得知晓一些其他门类的知识。要卖石头给安徽人,你的石头最好符合从容、典雅、稳重的“儒雅范”,具备传统儒家文化的气质。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做石友!

安徽商人看重“诚”“信”“义”“仁”,大部分石商会如实告知客户石头是否动过手脚。而有些经营者,尤其是石农,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小生产者意识,否则会吃亏。也有一些跑展石商,为了眼前利益,“改造”了石头,也因此引发了外地石友对灵璧石整体状况的误解。

商品广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