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一副部級高官,騎騾子上班,養了三頭牲口共值164兩銀子

曾國藩任職於京城的那些年,日子過得不好不壞。晚清著名文學家李慈銘當京官時天天喊窮,曾國藩卻沒那麼矯情,日子還算過得去,至咸豐二年(1852年)七月離京時共有“車三輛一大一小一水車,牲口三個”,牲口是一頭驢、一隻騾、一匹馬。

道光年間一副部級高官,騎騾子上班,養了三頭牲口共值164兩銀子

在那個年代,牲口也屬於私家車。但曾國藩在京城當科長、處長時多半是步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屬於副部級了,事務多了,曾國藩也只添了一隻騾子,在此之前自己買了一頭驢,同僚又送了一頭。所以到了出京那年,他共養了三頭牲口,加起來共值銀子164兩。

大清的副部級高官還騎驢、騎騾子上班,甚至這騾子還得自己買,是因為大清官員的福利太差、工資太低嗎?並不是。他們的基本工資不高,但養廉銀相當高,過平常日子不是問題。問題是他們都不想過家常生活,總想著擺威風,講排場。李慈銘天天叫苦當“月光族”、靠典當度日,卻也見他天天上館子,“聚賓堂”“萬福居”“便宜坊”一個連著一個—便宜坊可不便宜呢。

道光年間一副部級高官,騎騾子上班,養了三頭牲口共值164兩銀子

曾國藩的日子過得還算好,一大原因就是他不太講排場,官越當越大,家裡人口越來越多,除了必要的車子,他仍用驢、騾子代步。後來,他一路高升,升到可以配置三品高官才能坐的綠呢車了,卻仍然坐他的中級官員都能坐的藍呢車,還教育子女“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轎騎馬”,這就顯出了他為人低調的品質。再後來某湘軍大將大包小包地給曾國藩送禮,也被曾國藩一一退回。顯然,隨著官職的升高,曾國藩的修養也在增加,愈發清廉了。

有高檔轎車不坐,這個佳話源自曾國藩的高品質嗎?是,但也不全是,這般佳話也來自當時官場的“壞話”太多。乾隆年間的某位內閣學士與父親在一個單位上班,經常坐同一輛車上下班。這事就讓名臣劉墉感嘆,說這位內閣學士“可謂以清白遺子孫矣”。父子同一輛車,省油、環保,還加強了親情交流,怎麼就跟“清白遺子孫”聯繫到一起了呢?無他,當時講排場、擺威風的官員太多了,這樣的官員就成清廉典型了。

道光年間一副部級高官,騎騾子上班,養了三頭牲口共值164兩銀子

能在清代中晚期官場保持這樣相對樸素的觀念,曾國藩實在是不容易,的確可算是“半個聖人”。可惜,當時整個官場的風氣都是奢侈攀比、動輒叫窮要錢的,曾國藩自己不講排場、清廉自省,卻也無法改變整個時代的風氣,清代官場就在官員們高檔車、高檔酒菜的攀比中一天天地腐朽下去,直到不可收拾。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劉誠龍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