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實|營口的鏢局

營口的鏢局

鏢局是一種中國古老的保險形式,主要從事運輸保險,19世紀中葉在營口較為活躍。營口對外開港後,鏢局行業十分興旺,特別是清末時,“東三省馬賊(土匪)充斥,故商旅往來鹹以保鏢護行。”據《南滿經濟調查》(1910年版)記載:“由營口運往東北的貨物,不論陸運、河運多請鏢局予以保險,在營口頗呈一時之盛。”鏢局的活動範圍以營口為中心,輻射東北、河北、山東等地。

經營鏢局者多數是具有習武之風、熟練刀槍之術的河北省滄州人和河南人,土匪頭目亦有入夥者。據《實業的滿洲》記載,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營口共有鏢局23家,有局員367人。一流的鏢局有日升、福順、全成,二流的鏢局有興順、萬成、義州、魁成、永發、永元、順成、順聲、興隆、金源,三流的鏢局有福成、魁元合、復興東、匯聚、金城等。鏢局押運的貨物系貴重物品,如金銀、人參、鹿茸、鴉片、貂皮等。鏢局對押運的貨物要查明種類、數量、價值,以確定鏢費,與貨主相互簽訂保單,註明商號名稱、貨物種類、數量、押運地、接貨商號等。收貨人收到貨後要加蓋圖戳(回執)。押運貨物的鏢局或由鏢主親押、或由鏢師押運,視貨物多少、價值而定,均有若干鏢手相隨。鏢局與匪幫之間或有某種默契,相互勾結,或利用名聲威嚇。所以,鏢局起運貨物時都插有旗幟,土匪視旗幟一般不加侵擾。個別鏢局與匪幫聯絡不周或遭遇散匪而被留難堵截時,鏢局則派人與之談判,用金錢疏通,請求放行,如匪徒不肯讓步,則訴諸武力。如對貨物造成損失,鏢局按起運貨物事前簽發的鏢單(保單)賠償,不過很難做到如數賠償。鏢局承保的風險一般僅限於匪盜搶劫,不承擔其他意外風險。

20世紀初,新興保險業——保險公司出現以後,其職責主要是承擔海上運輸保險和城市財產、人壽保險業務,而陸路畜力運輸和內河船舶運輸保險業務仍然是鏢局的天下。後隨著新興保險業的發展,鐵路運量的增加及內河運輸的萎縮,到30年代以後,鏢局逐漸衰落。

起順鏢局 清光緒十年(1884年)在火神廟(今西市區漁市辦事處火神廟裡)路西成立。老鏢主張起順,直隸靜海(今屬天津)人,生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他幼年習武,擅長腿上功夫,練就鴛鴦腿、窩心腿、連環穿心腿等,人稱神腿張,頗受武林界推崇。膝下有兩個兒子,長子張永發,獨擅輕功,人稱草上飛;次子張茂發,跤技高超。鏢局有十幾名鏢師,個個精明強悍,武藝高強,就連趟子手(夥計)、腳伕(挑擔的)、車伕也有技藝。起順鏢局專走西線,如盤山、溝幫子、承德、古北口,直到北京。鏢利(費用)按貨物種類和路程計價。以錦州為例,一等貨包括金銀、人參、鹿茸、麝香等,每件二吊錢(2000文);二等貨包括綢緞、玉器、鴉片等,每件一吊錢;三等貨包括洋火(火柴)、洋油(煤油)、白糖等,每件八百文。起順鏢局聞名遐邇,信譽好,生意興隆。旗幟是月牙鑲金邊的黑旗。1900年營口段火車開通後,鏢業不振,加之1906年後張起順年邁體衰,鏢局難以為繼,被迫停業。

歷史紀實|營口的鏢局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