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靠什麼持續增長?內容是核心競爭力

微博靠什么持续增长?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Twitter和微博,社交媒體兩生花,如今卻是冰火兩重天。過去一年時間,前者股價持續低迷不振,而後者股價卻上漲了超過三倍。儘管股價此消彼長,市值高低波動,但無法否認的是,原本差距明顯的兩家公司,如今市值已經處於同一規模,微博甚至多次反超Twitter。

微博靠什么持续增长?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圖片來源TechInAsia

股價走勢差別巨大的背後,則是兩家社交媒體的不同境況體現。過去的兩年,Twitter一直處在陰霾之中。在社交媒體最關鍵的指標活躍用戶上,Twitter已經連續數年陷入用戶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困境。即便聯合創始人多西迴歸擔任CEO,也未能帶來明顯成效。期間,Twitter更經歷了高管團隊顯著流失,身陷沽售傳言卻又遭到巨頭一一否認的尷尬局面。

另一方面,微博卻是一片豔陽天。無論是用戶數據還是財報數據,微博已經連續數年表現強勁。微博的月活躍用戶連續11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同比增長。2016年,微博月活用戶全年淨增7700萬,達到3.13億,其中移動端佔比90%;日活用戶也增至1.39億人。這個活躍用戶數據已經非常接近Twitter(月活3.19億),按照目前的增長勢頭,今年微博的活躍用戶規模就將里程碑式地超越Twitter。

為什麼兩大社交媒體公開平臺,微博和Twitter過去兩年的境況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

社交媒體是用戶基於興趣的網絡內容生產與交換平臺,幾大核心要素是興趣、用戶、社交、內容。這四大要素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有興趣才能吸引用戶,有用戶才能生成內容,有內容才能帶來社交,有社交才能促成興趣。

這正是Twitter和微博走勢分化的關鍵原因。雖然Twitter依然是實時信息和社會輿論的第一平臺,特朗普競選總統和通過Twitter治國再次彰顯了Twitter這方面的強大價值;但由於遭遇競爭對手分流以及自身產品表現不力,Twitter在圖片、短視頻、直播等興趣社交內容領域已經明顯落後於Instagram、Facebook、YouTube和Snapchat,逐漸流失了最具價值和最活躍的年輕用戶群體。

相比之下,微博作為中文社交媒體第一平臺的地位幾乎無可動搖。無論是原先傳統優勢的實時信息輿論平臺,還是基於興趣關係的社交內容平臺,微博都始終保持著壓倒性的優勢。而且隨著社交內容逐漸拓展到圖片、短視頻、直播等新內容載體,微博依然憑藉公開平臺的先天優勢和自身的內容建設戰略,先後在這些全新領域同樣佔據主導地位。

2014年4月微博上市之後,微博CEO王高飛明確提出了要把微博構建成一個信息大平臺的未來發展戰略,提出了扶持自媒體、培育垂直生態、幫助用戶生產和獲得信息的內容生態平臺戰略。在這一戰略中,內容是絕對核心。隨後的近三年時間,微博一直在積極推進這一戰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靚麗的財報,搶眼的數據,上漲的股價,飆升的市值,都是這個內容生態戰略成功的自然結果。

那麼,在已經佔據中文社交媒體主導優勢之後,微博未來是否有可能如Twitter一樣遭遇強大的競爭對手分流呢?

中國市場目前的競爭環境不同於彼時的Twitter,鑑於如今微博已經在內容領域佔據著無法複製的獨特優勢,而且全面延伸到諸多新生垂直領域。如今再想在社交媒體領域挑戰微博,市場空間已經非常之小。過去幾年,諸多中國版的Tumblr、Instagram、Snapchat紛紛衰敗,正是微博佔據主導地位的直接結果。

其次,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中,微博是否能夠繼續保持目前的主導優勢?從內容的角度來看,微博依然佔據著明顯不可動搖的優勢。內容是社交媒體平臺的核心。只有優質內容才能吸引到活躍用戶,才能繼續推進社交關係。

一、內容消費是移動互聯網的剛需,而微博處在正確的陣營。無論移動互聯網未來怎麼發展,內容消費都是一個永恆剛需,變化的只是內容的消費方式。深耕垂直領域,扶持自媒體發展,創造優質內容,幫助商業變現,正是微博這兩年內容帶動用戶的成功路線。

數據顯示,2016年微博垂直領域頭部用戶閱讀量增長74%,已經有20個垂直領域的月閱讀量超過百億。在財經、時尚、電影、汽車、音樂、旅遊等諸多垂直興趣領域,未來的內容依然會來自這些優質內容生產者,只要微博繼續牢牢吸引這些用戶,就能夠持續保持內容優勢。

即便內容載體發生變化,微博也同樣佔據著先發優勢。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微博都能依靠公開平臺,先後佔據行業主導地位。財報中顯示,去年12月,微博視頻的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長713%;而移動視頻業務更是幫助微博月活連續數年增長超過30%。

以美國橄欖球大聯盟NFL與微博的合作為例。去年12月,NFL與微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第一個在微博上直播賽事的體育聯盟。此後,超級碗相關短視頻在微博上24小時內播放量高達8841.6萬,實現了比賽精彩內容的廣泛傳播,幫助NFL顯著提升了中國市場的知名度。超級碗比賽當天,微博上有關本屆賽事的話題新增閱讀量近9億,其中46.72%的用戶是第一次關注超級碗。

三、微博是一個內容中樞,而非內容黑洞。微博具備“幫助內容方提升傳播效率、提升用戶覆蓋、擴大影響力”的能力,實現開放平臺共贏的價值,這也是王高飛在2014年微博未來大平臺發展戰略所明確提出的——“連接內容方、用戶、廣告主”。

與Twitter一樣,微博也在積極探索社交媒體與電視臺的臺網聯動機遇。去年第四季度,央視在微博上累計發佈了6920條視頻,併發起379場直播,相比上一季度的數量明顯提升。2017年跨年夜,微博與5家主流電視臺進行了跨年晚會的直播合作,觀看總人次超過2000萬,微博互動總量超過4000萬。

不僅是電視臺,對於其他互聯網視頻平臺,微博一樣可以實現內容分發共贏。通過打通的視頻分享模式,用戶在微博上可以直接觀看從優酷分享過來的短視頻內容,優酷則獲得大量的用戶導流。2016年12月,微博上來自優酷的視頻分享量相比當年9月增長了19%。

在過去幾年的增長中,微博既吸取了Twitter發展過程中的教訓,牢牢把握住了興趣社交和垂直領域的機遇,通過培育優質內容生態,吸引著年輕用戶群體。最新發布的《2016微博用戶發展報告》顯示,微博用戶整體呈現高學歷、低年齡趨勢。大學以上高等學歷的用戶佔比高達77.8%,30歲以下青年群體在微博用戶中佔比達到80%以上。

微博為什麼能在過去數年持續高速增長?說到底,核心競爭力還是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