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有存款350萬,有房有車,已經40歲了,一個女兒,可不可以光理財不用上班?

星月夢想1

理論上講40歲的人到80歲,還要四十年,只理財不工作,沒有意義。

我建議理財和工作還要繼續。當然你非要不工作,覺得睡覺,吃飯,瞎溜達是人生,也沒問題。

這點錢理財只能當你沒有房貸,女兒不需要你給買房,置辦資產為她進入社會墊定基礎。這些都不需要。才能不上班,堅持到80歲。

  這40年也不是高枕無憂了,生活質量一類的先不談,通貨膨脹也需要加以考慮,萬一有什麼大的變故還需要應急的資金,這些都是消耗。



  建議如下

  1.買保險,保險收益能跟上通貨膨脹的百分之六十,而且有保障,買一份一次交清的80萬保險。

  大病可能一次就能拖垮一個家庭,既然決定不工作,保險就要自己交。

  2.存款100萬:雖然趕不上通貨膨脹率,但是心裡踏實,存取拿也比較方便。

  3.銀行理財50萬:銀行理財產品會比較穩,不會有大的波動,選擇自己適合的。

  4.信託100萬:找到靠譜的信託基金,以錢生錢。

  5.30萬作為日常應急短期理財。開銷之類的都從這裡面出,可以炒炒股票,適可而止,不要心疼。  

總結:

如果就將錢放在那裡不動的話。80歲的時候通貨膨脹已經逼得你窮困潦倒。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題主有房有車,存款350萬,已經讓很多人羨慕了,有房有車的人,但是還有350萬存款的人並不多。那麼,是否可以光理財不用上班了呢?下面為你分析一下。

350萬,一年能產生多少收益?按照5%左右的保守收益來算,一年可以收益17.5萬,除了一線城市,這個收入在二三線城市絕對趕超一般的工資水平。一個企業中層,在二三線城市,一年也不過10來萬。所以,從收益上看,你不工作完全勝過很多在辛苦工作的人的收益,因此,經濟上壓力應該是不大的。但這是否意味著你不用上班了呢?



是否上班,跟你的規劃和性格都有關係。畢竟才40歲,還是畢竟年輕,說起來是應該發光發熱的好時機,當然,也許你不需要工作就夠了,但是你未來打算幹什麼?閒下來你能否適應?如果有自己的其他追求,比如說特別想外出旅行,或者特別想用自由的時間來學習攝影,有自己的追求,那完全可以停下來,相反,如果只是覺累了,那你需要的是暫時休息,調整後你還會繼續出發。



此外,當一個家庭的收入和存款比較高之後,相應的消費就上去了,比如,你們全家,一年去國外旅遊幾圈,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接受教育,課外各種補習課,興趣班,甚至直接上一些國際學校等,這些都是非常高的消費,所以,一年10多萬的理財收益,真不夠你家庭的開銷,這一點要想好,看自己家庭的消費情況如何。

最後,貨幣貶值,這個不用多說你都能明白,必須考慮這個問題。總的來說,以上幾方面想清楚了,想要自由不上班,是完全可以的。


坤鵬論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假設。

他不可能有350萬的存款,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350萬存款的人,應該有大氣象,有大氣魄,這種小問題還要去問別人嗎?真是個笑話,哈哈哈……


京東千里行書法

人生苦短,想休息為啥不可以?

350存款,不算高也不算低,暫時休息一兩年沒啥不好的。

350萬僅僅理財,每年也能達到20萬左右的收入了,普通家庭基本夠花銷。

趁著年輕出去走走看看,滿世界轉轉,詩和遠方不應該僅僅存在電視電影電腦裡吧?世界有多大是靠雙腳丈量出來的。

但不能否認其他人回答的……以現在RMB的貶值速度來看,你這個錢再過十年可能也就是個普通水準。除非你有特別好的理財方式,能保證追上通貨膨脹。基金、股票、貴金屬、房產,適當配置。個人感覺房產現在風險大於機遇了,只能做適當配置。甚至國外房產可能都比國內房產靠譜。講真你這點兒錢,如果考慮房產配置的話,真是一撒手就沒了,還是好好上班吧。如果想不上班,就做理財。

創業就算了,不知道你這錢是不是創業得來的,現在的創業風險係數不必股票強多少。這個想必這幾年新創業的人深有體會,不多說了,都是淚。

人生再機會很多,但假期不多,上班上膩歪了,就給自己放個假吧。出去看不一樣的風景,同時也是給自己補給,為自己充充電。

以上~


第一房車

我和樓主情況相近,我因為身體情況可能40歲退休。所以多次反覆思考這個問題。

我在四線城市,上有四老都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險有一個男孩子。資產大部分是房產,大概市值500萬。無貸款有車。除去自住的房子現金價值和題主所說的情況差不多。

最最保險的方法是把錢投到三個比較大的私人銀行理財,100萬以上可以投VIP區。利率大概是7.2%。一年的利息大概是25.2萬,每年拿出6%的利率復投抵抗通貨膨脹。也就是拿21萬繼續復投,第一年可用4.2萬。第二年大概是4.45萬。雖然不多但是對於在我們這個城市城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2.7萬元的城市來說我覺得夠日常開銷了。關鍵是這個收入會因為你的復投如退休金一般增長。


紫氣東來23948401


sandyq1

只談三百五十萬的存款也不算多!你投資理財年化收益率也就是二十萬,如果你的錢是房地產開發賠付款,或是繼承遺產,我建議你還是該上班上班,在業餘時間充充電,拿出20%投資黃金期貨,50%購買銀行理財產品,15%投資股市,10%靈活資金,5%加上你的工資用於生活開支,供女兒上學!

如果你想把資金利益最大化,風險也大,放在小額貸款公司,一分五釐的利息三百五十萬,一萬元一年就是一千八百元,三百萬一年五十四萬!這是打工皇帝也達不到滴!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財在!你理財,財沒了!你三百五十萬用於投資實體,這點錢真的不算多,如果沒有經驗和銷售管理的基礎用不了多長時間你的錢就會沉進去,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經商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這350萬是通過你的努力拼搏,那麼你是一個成功人士,這才是你的起點。繼續努力三五年後你就是千萬富翁。



昝玉山

本人情況與此高度類似。

1,地標,山東經濟發達的地級市。

2,年紀,73年生人。

3,女兒一枚,高二讀書。

4,價值180萬住房一套自住,價值60萬住房一套出租,價值50萬一套公寓出租。尚有40萬房貸未還,房租抵房貸,稍有盈餘。

5,買時35萬SUV一部。

6,兩口子上班一族,收入相對穩定。兩人加起來30出頭,各種保險齊全。

7,雙方父母均健康,年歲已長,無負擔。

8,總存也就330左右,4-5%左右的理財,實在不知還有什麼更高更妥貼的投資渠道。20左右的股票,稍有虧損,也不想多投。

9,日子就這麼不鹹不淡的過著,沒有激情,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10,我實在想象不出40多歲的人還能幹點什麼,已經習慣了每天掙眼就有幾百塊錢入賬的日子,不會、不敢、也不想真正的投個項目,自己做個小老闆。


梁大不大明白

我給你一個建議,這350萬分成四個賬戶。第一個賬戶佔比10%,用來短期消費,3到6個月的零花錢。第二個賬戶佔比20%,用來買重疾和意外保險,保命的錢!第三個賬戶,佔比30%,用來投資,買股票,李基金,房產,黃金等等。第四個賬戶,佔比40%,剛性需求,用來買理財產品,解決養老和子女教育,婚嫁金等問題。按照這四個賬戶分配你的財產,相信你的財富會越來越多。第一個賬戶是零花的錢,不可太多,否則會影響其餘三個賬戶。第二個賬戶是保命的錢,也叫槓桿賬戶,以小博大,解決疾病和意外帶來的家庭經濟風險!第三個賬戶叫投資賬戶,用來生錢的賬戶,佔比30%就可以,千萬不要都投資進去。很多富人變成窮人就是因為把所有資產都投進這個賬戶,結果有去無回!第四個賬戶是固定收益賬戶,重要在於保本增值,用來自己的養老金,子女的教育金,婚嫁金。人的一生存在兩個偶然,一個必然。兩個偶然是大病和意外。一個必然是養老!這筆錢對於你的晚年生活非常重要!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否則籃子掉地上了,雞蛋就都碎了。分別放在四個籃子裡,即使有一個籃子掉地上了,其餘三個籃子裡還有很多雞蛋!


鳥生魚湯1

不可以。

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題主,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你的人生基本上就毀了。

以上是非常情緒化的說法。接下來咱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分析。



現在有350萬元存款,可以用於投資理財。不知道題主的財商如何,理財能夠達到什麼收益率水平。

通過提問題顯示的基本信息,題主有了350萬元,只是放在銀行,可以想象題主打理財產的能力,應該說水平不高,估計收益率不超過5%。

按照5%的收益率水平,並且長期保持穩定。假設題主打算到80歲時把錢全部花光,那麼每年可以花費的額度平均為20.39萬元;如果到90歲花光,每年的花費額度為19.17萬元;如果到100歲,每年可以花18.48萬元……

在此,我們要問一問題主,每年18~20萬塊錢,能夠滿足一個一線城市家庭比較體面的生活嗎?房子、車子需要維護,孩子需要撫養教育和支持,老人需要贍養,自己也要養老,醫療問題……自己覺得能夠嗎?

而且社會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高,需要花費的錢也會越來越多。就目前題主的財富水平和理財能力,估計想舒舒服服地過好下半生,資本還不太充足。



再說啦,光理財,誰能確保只贏不虧呢?一個人光理財,基本上就與這個社會脫鉤了。光理財那是專門機構做的事,管理的資產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收益率一般也是高於個人理財水平的。一個人拿三五百萬去專門理財,規模量級還不夠,還不會有很好的規模效益,投入產出比還太低。

還有,世界上的那麼多富豪,為什麼沒有躺在金錢上享受呢?為什麼還是不斷地創新、奮鬥、折騰、找事幹?因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不斷地做事中才能體現,長久的快樂在不斷地奮鬥中才能獲得。光躺著花錢,很容易讓人消極,讓人萎靡不振。

總之,我認為資產規模沒達到千萬量級的話,理財收益獲得的被動收入,只能作為主動收入的補充。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充實而幸福,還是要靠自己去創造財富、掙取財富,不能依賴理財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