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我们守护什么样的价值与情感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们守护什么样的价值与情感

十年,我们守护的价值与情感

单士兵

十年之前,震恸中国。十年之后,铭记来路。

如何面对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这两点无法绕行,第一是缅怀逝者、拒绝遗忘;第二是盘点经验、固化价值。

汶川大地震带给中国所有人的痛感,是刺心入骨的,是渗透灵魂的。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纵使时间流逝,也不能任由痛感变成钝感。缅怀逝者,这是抚慰生者继续前行的基本伦理。拒绝遗忘,这是对待一场大灾难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再次触摸那个锥心的疼痛,是为了更好地珍惜、把握人世间那些美好的情感,在疼痛的引领下去守护亲情、爱情、友情,懂得感恩、感念、感动。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因为拥有更多的真实、真诚、真心,而变得更加美好。

从悲壮走向豪迈,在废墟进行重建,由恢复走向振兴。如今注目汶川地震灾区,昔日的“满目疮痍”已经是“面貌一新”。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有太多值得梳理的元素,太多需要固化的价值。

这些价值元素,不仅属于汶川地震灾区,同样属于参与援建的地区。对重庆来说,十年之后,需要守护这样的价值元素:

永续不断的重庆真情厚爱。巴山蜀水,千年情缘。自古“川渝一家亲”,患难时节见真情。地动山摇之后,重庆星夜驰援灾区,随后担负援建崇州的重任。“重庆有40个区县,崇州市好比是第41个,而且是老幺,更受宠爱”,如此真情表达,相信所有人都能读懂何谓“亲人”。世间最无价的,是真情。重庆援建崇州,最值得珍惜与固化的,就是这份炽烈的真情。

富有内涵的重庆人文精神。重庆援助崇州,有太多背景和细节,尽显重庆的优秀人文精神,展现重庆人的美好人格。在19个对口援建的省市中,唯有重庆属于西部,还属于全国6大受灾省区市。彼时的重庆,10个区县受灾,受灾人口超过200万人,是崇州市总人口的3倍。重庆一边自己爬坡上坎,一边携手共御震殇。重庆力量助崇州化危为机、凤凰涅槃,体现重庆人的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表明丰富的时代价值内涵在不断植入重庆文化血脉。

创新创造的重庆智慧力量。重庆援建崇州,强调为灾区注入新的发展元素,生成新的创新创造力量。这些年,重庆的医疗、教育、测绘、工程行业的专家们持续不断为崇州提供技术智力支持,崇州来渝招商的旅游、环保、商贸、农业等项目也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才的支持,产业的扶持,项目的带动,文化的影响,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融合,处处展示重庆在发展思路、资源、平台上不断创新的力量。

……

“鸿恩感恩,崇州重庆”。在重庆江北鸿恩寺森林公园,崇州人民建起了一座典雅精致、寓意深远的感恩亭。亭心一汪清泉涌,两地情缘续不断。十年之后,我们遥寄哀思,是因为生命永远都是最有重量的记忆;我们守护价值,是因为发展需要凝聚起更为强劲的力量。

有一种价值叫重庆精神,有一种奋斗叫重庆力量。让我们向当年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表示深切的悼念!为有情有义、顽强坚韧的重庆人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