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調研督導手記」之一 事先不定“路線圖”的調研

3月5日至1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赴湖南省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調研督導。調研督導組由中央紀委第八紀檢監察室6名同志組成。我們選取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的湘西自治州古丈縣和邵陽市城步縣這2個典型國家級貧困縣作為樣本,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走村入戶、隨機訪談、實地查看等方式,共調研2個縣、3個鄉、5個村、18個貧困戶和10個村級扶貧項目。

這次深入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走村入戶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給了我強烈震撼,家徒四壁的老房子、閉塞不便的交通、農村發展變化等都牽動著所有同志的心。到貧困戶家中訪談、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我們體會到貧困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艱辛和不易,感受到他們對黨和政府的感恩、感激,也能覺察到他們在困頓生活中的樂觀和豁達。與那些貧困戶圍爐促膝交談的場景至今仍印在腦海,這是一種活生生的、直達人心的感受,無可替代。

我們這次調研督導,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定地方、不打草稿、沒有“路線圖”,直接到鄉鎮、村寨突擊檢查。到了湖南,湖南省紀委的同志不知道我們要去哪個縣,調研組臨時決定;到了縣裡,不通知縣委、縣政府領導,縣紀委不知道我們要去哪個鎮、哪個村,調研組當場決定。這麼做,就是為了掌握最真實、最客觀、最全面的情況,防止問題被粉飾、掩蓋。這次調研以問題為導向,就是為了找出問題,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

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餓肚子”調研。3月6日早上,調研組吃完早飯,從湖南長沙統一乘坐中巴到湘西古丈縣開展調研。我們知道路途遠,但沒想到整整開了6個多小時的車,到古丈縣時已是下午將近3點。在車上我們只是吃了點餅乾、麵包填肚子。到了古丈縣,我心想第一件事肯定是先吃飯,車上吃的乾糧一點不頂餓。古丈縣的同志也和我們說,午飯都準備好了,請大家去吃飯。沒想到我們的帶隊領導說,“時間太趕,我們就不吃飯了,直接到縣紀委召開座談會”,古丈縣的同志聽到也不禁愣了一下。事實上,開展調研工作以來,我們的腳步從未停歇,始終爭分奪秒,上午走村入戶、下午訪談交流,每天晚上查閱材料、討論問題到12點多。這種作風錘鍊,既鍛鍊了參加調研的同志,也給基層幹部樹立了良好榜樣。

這次調研在以下幾個方面也給了我深刻印象。第一個感受是領導高度重視。調研前專門召開了調研督導動員會暨培訓會,中央紀委領導同志到會講話,提出要求、明確指導。特別是針對八室、九室、十一室聯繫的15個省區中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員分別佔全國總數67%和64%的情況,中央紀委領導同志要求大家以“扶貧工作三分責任有其二”的自覺和擔當,扛起應負的責任,做出應有的貢獻。調研組多次召集組內會議,學習有關扶貧文件、政策規定和資料,對調研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做到準備充分、心中有數。調研中,大家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連軸轉的戰鬥精神,務求摸到真情況、真問題,提出好的對策建議;調研後,及時形成調研報告,把掌握的情況和問題向地方作出反饋。第二個感受是扶貧政策得到老百姓衷心擁護。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幾年來,國家在扶貧上的投入力度很大。從調研情況看,每個貧困戶每年從國家得到的扶持和補助基本都在1萬元以上。貧困戶對國家扶貧政策是高度滿意和認可的,對我們黨是滿懷感激的,認為是遇上了好時代、好領袖。同時,我們也看到,盯著扶貧資金這塊“唐僧肉”的不法分子不少,扶貧領域貪汙侵佔、虛報冒領、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專項整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2018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要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解決脫貧領域“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工作作風不紮實、考核評估不嚴格等突出問題。

第三個感受是“走村入戶”式調研值得推廣。這種深入基層、直插到底的調研方式好處在於:首先,能夠深入末梢,生動、直觀地發現問題,瞭解事情的真相,把真實問題找出來,把真實情況摸上來,把基層創新經驗總結好;其次,這本身就是一種示範,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再次,使我們的工作作風更加紮實、更接地氣。這種做法不應該僅限於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而應該推廣到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從我們自身工作來看,要把身子沉下來摸清楚所聯繫省區(部門)的情況、政治生態,以提高監督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 孫瑞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