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調研督導手記」之二 走進人民群眾的心坎,要先邁入貧困戶的門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始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發展成果人民共享,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是全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在這場戰役中,絕不能少了紀檢監察干部的身影。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讓貧困群眾切實感受到黨中央的關心關愛,徹底擺脫貧困,我們責無旁貸,必須有所作為。2018年3月5日至10日,中央紀委第八紀檢監察室一行6人赴湖南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調研督導,找問題、查不足、抓整改、督落實,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湖南是有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多年來,黨中央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終如一,對老區人民的生活關懷備至。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要求,就是在湖南花垣縣調研時首次提出的。因此,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革命老區更要發揚革命精神,精準扶貧更要走前列,讓一個個小山村像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一樣成功脫貧摘帽。

走進人民群眾的心坎,要先邁入貧困戶的門檻

實踐證明,通往群眾的路是用心一步步走出來的。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切實抓好扶貧工作,要靠深入調研,與群眾真情相處、真正地交心。騙取扶貧資金、截留低保款、吃拿卡要、優親厚友、弄虛作假、失職失責,這些扶貧領域易發多發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有沒有?出現問題有沒有得到有效治理?黨委帶好頭了嗎?紀委及時監督了嗎?……帶著這些問題,調研組堅持事先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定路線,不給地方增加負擔,一竿子插到底,臨時選取分佈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和2個典型國家級貧困縣,走村入戶、實地調研了遠處僻土深山的3個鄉5個村1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0個村級扶貧項目。

農村政策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是哭還是笑。這次下鄉調研,既看群眾的住房條件、生活水平有沒有改善,也聽老百姓對扶貧政策的看法、增收致富的感受。好的要繼續保持發揚,比如村子的面貌煥然一新,過去冬進風、夏漏雨、人畜混居,甚至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房屋被統一改造,泥濘不堪、經常垮塌的戶間土路也被堅實的水泥路替代,這些都讓老百姓拍手稱快;不好的要督促整改,調研反映的扶貧資金運行不透明、貧困戶識別不精準甚至被脫貧等等,讓老百姓堵心痛心。我們一一記錄,拉出問題清單,提出整改意見,做到落實一項、公開一項、反饋一項,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紀檢監察干部對問題的重視、對整改的重視、對老百姓的重視。

要想脫貧致富,必須有個好支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調研發現一些村缺人氣、缺生機,老弱婦孺留守,見到的年輕人不多,不同程度存在村莊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民老齡化。村黨組織“白髮”黨員多,“黑髮”黨員少。一次入戶調查時,一名臨時歸鄉的村民談到,比起村裡務農,外出務工的收入要高出幾倍。因此,許多年輕人尤其是有技術、有知識的都在外務工,村裡要發展一名符合標準、有較高素質的黨員很不容易,出現“斷檔”問題。個別農村黨支部書記雖然連任幾十年,卻“老辦法不行,新辦法不會”,知識能力不能適應新時代、新任務,頭雁作用發揮不出來。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幹部青黃不接、後繼乏人。少數幹部作風不實、優親厚友,小官鉅貪時有發生,對惠農項目資金“雁過拔毛”的“微腐敗”也不同程度存在。調研發現有的村黨支部班子不團結;村支書擔任兒子的幫扶責任人,並套取截留扶貧資金;村支部換屆,多次推薦票數不高,仍超齡連任,換屆後即被處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涼山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時特別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要建強基層黨支部。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要求,脫貧攻堅戰中,要切實解決基層黨支部號召力領導力戰鬥力凝聚力不強的問題,始終堅持厚植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的政治基礎,選優配強班子、建強基層黨組織、推動形成優良作風,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脫貧攻堅的政治領導核心和一線指揮部。

護好用好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

優美動聽的湖南山歌體現了群眾對家鄉好山好水的深厚感情。我們調研的兩個縣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很重視,森林覆蓋率均達70%以上,雲嵐仙嶺,山川秀美,是湖南好山好水的典型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保護好環境,更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不能讓老百姓抱著好生態過著窮日子,這正是我們扶貧工作的重要突破口。酒香也怕巷子深,茶葉、竹筍等許多優質農產品還是在田頭、路邊提籃擺攤小規模出售,大多賣不出好價錢。只有因地制宜發展好林、果、茶等特色產業,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就能改變“抱著金娃娃,手中沒錢花”的尷尬境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調研走訪中的一位獨居農婦,靠勤勞的雙手,利用適宜的山林環境,人工飼養肉蟲,賣於鳥市,效益較好,目前已初具規模,脫貧指日可待。

通過下到基層貧困山區,親身體驗到群眾的疾苦,參加調研督導的同志們思想觸動很大。既親身感受到了扶貧工作取得的決定性進展,也發現了問題、傳導了壓力,還增強了自身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提高了黨性修養。經過此次調研督導,我深刻認識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踐調查研究,是樹立群眾觀念、增強群眾感情的過程,是改造昇華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也是從群眾中、實踐中汲取營養和力量的過程。要學好、用好調查研究這種方式,督促聯繫省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繼續把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加強對扶貧領域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盯緊惠農項目資金、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的突出問題,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嚴肅查處侵犯群眾利益的“微腐敗”,嚴厲打擊村霸和黑惡勢力保護傘,構建良好的農村基層政治生態,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 王玉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