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質感的人,都在拒絕“二手幸福”

人生有40%的幸福,需要我們自己創造

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為什麼不是人人都能夠享有幸福呢?

幸福其實和錢財不一樣,我真的覺得大富是在天,每個人一生的財富很多都是先天就決定了的。如果命中不是註定有大富,你的努力只能讓自己成為小富,衣食無虞而已。

但是幸福不一樣,有些人擁有鉅額的財富,但是卻一點都不快樂。而那些在陋巷中擺攤為生、在窮鄉僻壤務農的人,可能幸福程度比開名車、住豪宅的人要大得多。

我觀察、研究之後的結論是:幸福感來自自己本身,或是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人,是比較容易快樂的。他們的幸福是“一手”的。

根據專家的研究,一個人50%的幸福快樂是先天決定的,40%是經由有意識的努力,而只有10%是由外在發生的事情決定的。所以,相較於財富,至少我們有40%努力的空間,去創造自己的幸福。

活出質感的人,都在拒絕“二手幸福”

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 那些比較幸運(命好)的人的血清素(腦內嗎啡,一種讓你覺得愉悅的物質)天生分泌比較高,所以他們能夠隨遇而安,不貪求冒進,很容易就滿足和快樂。

  • 也有一些人,他們的喜悅是來自於自己的創作,或是所做的事情——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他們自身就能升起愉悅的感受。

像各種藝術家,如果一開始他們並不享受創作的過程,那麼他們的作品就很難被大眾喜愛、接受。而我聽過一些家庭主婦說,每天在家裡擦地板都能升起無比的喜悅之情,這真是令人羨慕。

那些追求“二手幸福”的人,他們的喜悅來自於外在的人事物。

有些藝術家,一開始創作的時候,是非常投入而且愉快的。但是一旦成名之後,受到各方矚目,他的創作會受到限制、影響,因此當初的一手幸福可能就不復存在,他的創作就是為了要讓別人看到他的進步、成就,以別人的眼光和掌聲來決定自己是否成功,這就是淪入二手幸福的困境中了。

有些媽媽們,是把自己的幸福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必須要各種好,她們才能安心,才能愉悅,才有希望。而有些女人是把幸福放在男人手中,男人對她好,就是晴天,男人不悅、抱怨、給臉色看,就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緊張不安了。

這些人的幸福都是二手的,也就是委託給別人的,那麼勢必把自己放在一個比較脆弱、被動的地位。

你的幸福是“二手”的嗎?

我認識一個非常有才華又博學多聞的男士,他窮盡一生都在外追尋認同、掌聲、讚美和眼光。

他不停地收集各種東西——實體的各種珍奇寶物、各地不同的旅遊方式和體驗,只要稀奇古怪的東西和體驗,他一定不錯過,而且一定會讓別人知道他收集了什麼、做了什麼。而他的創作能力也很好,會畫畫寫書、填詞譜曲自己唱,但是我覺得他的創作都是做出來給別人看的,自己沒有一刻的消停,總是不斷地在追尋。

  • 他內在是空的,這些作為、收集、成就都是他拿來填補自己內在匱乏、空虛的工具,甚至他的所有關係,也都是具有功能性的,都是被他拿來“用”的。

  • 他的喜悅不是自發性的,總是需要經過外在再回到自身,變成“二手”的。

認識他的人覺得他只愛他自己,但我不這麼覺得。他財富無虞,卻對自己非常小氣、吝嗇,更別說對別人了。他其實一點都沒有愛,所以不但給不了自己,也給不了別人。

所以,如何培養一手幸福感,而不是靠外在的東西得到二手幸福呢?

我們需要誠實回觀、檢討自己的幸福感來源,如果你絕大多數的幸福感都是經由外在的人事物而來的話,你肯定不會非常快樂的。(除非你天生“命”好,就像那些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幸運兒或是先天血清素分泌非常高的人——無論如何都可以傻樂)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的問自己:

我究竟喜歡什麼?

做什麼能讓我獲得最佳的愉悅感,讓我忘了時間而進入一種“心流”flow當中?

如果讓你一個人待幾個月,沒有任何外界的眼光和干擾,沒有責任和義務,你會做什麼?

你能從你做的事情當中得到自發性的一手樂趣嗎?

也有人問,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個月,你會做什麼?或是說,你不需要為錢煩惱的時候,你還會做你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嗎?

這些是檢驗你究竟有沒有“一手幸福”並且能夠主導自己人生的好問題。

你做事是出自於願力,還是業力?

最近聽到一句話也很喜歡:“你做事是出自於願力,還是業力?”出於業力而做的事,是無意識的、被迫的,在你天生的各種習性裡面循環,無法掙脫。這種感覺真的好像是被奴役的一樣,我自己非常不喜歡。

所謂的業力,就是先天帶來的一切糾葛、牽纏,如果我們不帶著覺知和意識去面對生命中的人事物,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和可以改變的地方負起責任,我們就是在業力的循環中,被自己的習性拖著走。

而“願力“,則是你的發心,也就是我前面說的自主性。

就拿現在最困擾人心的婚姻問題來說,最近我認識一個非常能幹的女強人,她非常的真實可愛,但是滿臉的倔強和滿眼沒有流完的眼淚,讓人對她印象深刻。就像所有非常能幹又自以為是的女人一樣(我也是),她的婚姻“當然”有問題。她簡單的說了一下她的狀況,我立刻理解她的婚姻其實沒有什麼太過嚴重的毛病,就是典型的“結婚後,童年創傷爆發症候群”。

因為她也是靈性中人,我非常誠懇而且直接地告訴她,她的婚姻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而且靠她一個人就可以解決。她當然不以為然,我知道這是非常難接受的。

他們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孩子,我真的是不忍心看到孩子受苦,所以花了一些時間跟她談我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夠警醒她,不要輕易地離婚,應該先修正自己童年的創傷和業力情緒模式。要發願力去拯救自己的婚姻,而不是被業力拖著走,任由婚姻壽終正寢。

幾乎所有的婚姻問題也是來自於我們把自己的絕大多數的一手幸福放棄了,而靠婚姻的穩定、伴侶的表現來讓我們獲得二手幸福。

所以,只要真的實現了我們的幸福是自己一手創造的話,大部分的婚姻問題都能獲得解決。

兩個人成家立業生孩子真的不容易,所以我真心希望有了小小孩而要離婚的人,認真、誠實的去面對一下自己的問題,不要輕易地拆散一個家庭。

沉痛的經驗談!

···

作者 | 張德芬

喚醒、療愈、創造,在這裡遇見未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