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棄亞運電競項目?還未塵埃落定

中國放棄亞運電競項目?還未塵埃落定

關心中國電競的人,並沒有在6月5日18時這個時間點之前等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今年5月14日,電競入亞的消息傳出後,整個電競圈歡欣鼓舞,人皇sky在文章裡說,“電競運動終於成為一件被主流社會認可的正經事,一切還不是太晚。”一週之後,RNG在MSI上奪冠,更是掀起了全民電競熱潮。這兩大利好,讓很多行業人士認為電競的“黃金時代”已至。

不過,在這股熱潮之下,中國“電競國家隊”的消息卻一直是一個謎。雖然有眾多玩家揣測中國國家隊在各個項目上的成員——比如,在《英雄聯盟》項目上,就有很多玩家希望能夠看到眾多明星選手身披中國國家隊服為國征戰的樣子,也陸續有業內人士爆出相關八卦,但官方層面上的消息卻始終未能確認中國是否參賽以及具體項目的成員名單。

原本,5月31日是各大賽區代表隊選拔最後的確定日,韓國等國家正是於這個時間點遞交了“電競國家隊”的名單。不過,亞洲電子競技聯合會當天宣佈,本屆亞運會電子競技項目戰隊的最後申報日期由5月31日改為6月5日下午17時(北京時間18時)。隨後,有遊戲媒體爆料:這或許是因為中國暫未提交參賽名單而導致延期。

昨天是延期之後的截止日,但中國依然未提交參賽名單,這自然引起了民間的眾多揣測。昨天晚上在新浪微博上,LPL亞運會名單甚至上了微博熱搜,可見《英雄聯盟》的粉絲們對於中國亞運國家隊的關注度。而在今天,關於電競國家隊的各種傳聞更是滿天飛,也引起了電競玩家們大量的討論。

中國放棄亞運電競項目?還未塵埃落定

根據以往的經驗,亞運會表演項目在報名時間上有相當大的靈活性,之前很多項目的團隊名單,甚至直到開賽日期之前幾天才得以確認。所以,現在就說中國放棄電競項目還言之過早。最終結果如何,還需要等待官方的最終確認。

中國在參與亞運會電競項目上,為何如此糾結?

在電競入亞和RNG奪冠之後,中國在亞運會的電競項目上如此糾結讓人有點意外。

對於電競運動這一事物,國內外傳統體育機構和體育主管部門,目前都沒有給出完全支持或反對的態度,但總體而言是趨向樂觀的。

以國際奧委會為例:去年4月,國際奧委會主席的托馬斯·巴赫曾明確表示電競不可能入奧;到了9月,他表態稱將會考慮非暴力的電競項目入奧;而在去年10月,國際奧委會正式宣佈,認證電子競技運動為正式體育項目,但“不得侵犯”奧林匹克價值觀。

而中國的體育主管機構,對電競運動也相對開明——當日本奧委會公開表明並反對國際奧委會將電競賽事納入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時,中國的國家體育總局早2003年,就已經將電子競技運動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運動項目(後改批為第78個)。

同年,中國派出自己的隊伍參加WCG總決賽,引發了全民關注。2009年,中國組建電競代表隊赴越南參加第三屆亞洲室內運動會,去年在土庫曼斯坦舉行的第五屆亞室會中國也組織了國家隊參加,並在電競比賽的4個項目上取得了3金2銀1銅的優異成績。去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還舉辦2017年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NESO),決賽總獎金82萬元。

中國放棄亞運電競項目?還未塵埃落定

5月14日,亞奧理事會宣佈《英雄聯盟》等6個電競運動項目進入2018雅加達亞運會電子體育表演項目

在電競項目進入亞運會之後,主管部門遲遲沒有公佈中國隊參賽名單,無疑是因為要權衡這一運動入選亞運會之後的多方面影響。雖然電競已經成為影響數億人的競技項目,也吸引了梅賽德斯奔馳、歐萊雅等知名品牌的贊助,但它在大眾輿論中的形象依然有些曖昧難明,對其持有偏見的人並不是少數。這些複雜的因素,無疑讓主管部門在做決策時更加謹慎——畢竟亞運會比亞洲室內運動會的影響力大太多。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主流輿論對電競越來越寬容。在 RNG 奪冠時,共青團中央、人民網、環球時報等主流機構和媒體都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相關信息表示祝賀——這無疑是對電競的另一種方式的認可。

給“電競國家隊”多一些時間

電競產業本身,其實很難被是否派出“電競國家隊”所影響。畢竟,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電競產業已經高度職業化和體育化——遊戲廠商、俱樂部、職業選手、直播平臺乃至觀眾,已經形成一個穩定的共同體,他們共同推動著電競走向更廣泛的人群。而那些被視作“政治不正確”的因素,也許也會隨著電競人群的主流化而淡化。

在這10多年裡,中國電競經歷過太多波折——2004年,廣電總局《關於禁止播出電腦網絡遊戲類節目的通知》,讓電競節目在電視上消失;2006年,電競選手李曉峰(SKY)入選CCTV主辦的“2006十大體壇風雲人物”候選者名單,在票數一路領先的情況下,最終卻遭到了改票……但就是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電競成長為中國年輕人主流的娛樂內容。

中國放棄亞運電競項目?還未塵埃落定

當電競選手奪冠後現場揮動自己的國旗時,也能夠讓喜歡電競的年輕人感受到國家榮譽

究其根本,是因為隨著電競運動在賽事和職業化方面走向規範,它從項目外在的競技性和內在“超越極限”的內核,與傳統體育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強”精神趨於相似。

熱血、殘酷、榮耀、悲情……那些以往我們在足球、籃球等體育項目裡看到的和感知到的,正以越來越高的頻率出現在電競領域。而這些體驗,離不開兩個詞:競技和超越——這是體育的“面子”和“裡子”,也是電競的魅力所在。

也是因為如此,電競項目才能被公眾及社會認可,成為亞運會的表演項目和正式項目——在這種巨大的進步面前,當前的波折也許並不算嚴重。

這並非假意樂觀——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一點,我們會發現中國電競一直都是“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而對於“電競國家隊”這事,也許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