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燒燙傷 謹記急救五原則

春節期間提醒,避免孩子遭遇燒燙傷,有五種情況家長要特別小心。

冬季烧烫伤 谨记急救五原则

1、浴室和廚房是容易發生燒傷燙傷的地方,儘量少讓孩子單獨進入;

2、餐廳內的熱水、熱湯應放到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家中餐桌上儘量不要放沒有固定的桌布,以防兒童撕扯桌布導致燙傷;

3、洗澡時,澡盆內一定先放冷水後放熱水;

4、插座插頭需用安全插座;

5、汽車內點菸器、電動車等物品,不要讓孩子自行接觸。

在燙傷後,很多人都習慣使用偏方,將牙膏、醬油、醋、白酒、蠔油等塗抹在傷口上。王成指出,這些方法都不正確,不但不能緩解傷口疼痛,還可能加重傷口感染。正確的處置方法是立即按照“衝、脫、泡、蓋、送”的急救原則進行自救。

衝——將燒燙傷的部位用流動的自來水輕輕沖洗或浸泡10分鐘至30分鐘左右。冷水可迅速退熱,降低對皮膚深部組織的傷害。如果疼痛感持續較重,可延長衝浸的時間。一般的自來水中細菌含量很少,不用擔心引起感染。如果沒有自來水,井水、河水也可以使用。

脫——在充分的沖洗和浸泡後,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千萬不要強行剝去,以免弄破水泡。因為水泡表皮在燒傷早期有保護創面的作用,能夠減輕疼痛,減少滲出。由於燒傷後該部位及鄰近部位會腫脹,要在傷處尚未腫脹前把戒指、手錶、皮帶、鞋子或其它緊身衣物去除,防止肢體腫脹後造成血流不暢,出現更嚴重的損傷。

泡——疼痛明顯者可持續浸泡在冷水中10分鐘至30分鐘,主要作用是緩解疼痛。但大面積燒傷患者及小孩、老人要注意浸泡的時間和水溫,以免造成體溫過度下降。

蓋——使用乾淨或無菌的紗布,或棉質的布類覆蓋傷口並加以固定。這樣可以減少外界的汙染和刺激,有助於保持創口的清潔和減輕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