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陽對中國重汽輕卡的“滿意”與“不滿意”

對比輕卡行業今年前四月產銷累計同比增長7.19%和10.26%的數據,1~4月,中國重汽的輕卡板塊同比增長超過20%,濟南輕卡基地的產銷增長更是突出一大截,這應該算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數據。

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執行總監、輕卡事業部總經理徐向陽,卻仍然“不滿意”。

這個“不滿意”,更多的來自中國重汽的“進取心”。

徐向陽這樣說:“不滿意,其實是一個工作態度。因為我們不能知足常樂,必須保持危機感。”

徐向陽對中國重汽輕卡的“滿意”與“不滿意”

積累底蘊

面對“漂亮”的中國重汽輕卡增長數據,徐向陽認為:“我們雖然跑贏了大盤,但還是要客觀看待,保持清醒認識。”

眼睛向外要研究市場,同時注重內在提升,中國重汽輕卡板塊正在做的,是底蘊的積累。

包括生產、銷售、服務、配件的體系佈局,乃至產品策劃、精益管理、制度完善、生產節奏、成本控制等等,徐向陽看的並不僅僅是紙面上的數據,而是實實在在提高的綜合實力,是面向未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綜合實力的方方面面裡,堅持品質立廠的中國重汽來說,最核心的依然是產品。

大馬力發動機與小速比的匹配,不僅提高了10%的速度,並降低油耗成本,讓用戶運輸效率提升;整車“六寬”優勢,完美對接托盤標準化運輸,在法規範圍內實現了多拉貨20%;德國曼技術車橋不僅穩定、承載力強,而且達到了150萬公里免維護,並且換油里程更長。

致力於為用戶提供能夠實現其收益最大化的物流裝備、整體物流解決方案和服務,中國重汽輕卡還在追求更高水平。

隨著按照德國曼產品釋放標準自主研發的輕卡發動機近期進入市場,加上2018新款駕駛室以更接近轎車化的配置打動年輕用戶,已在高端用戶群體裡得到認同的中國重汽輕卡,將以豐富產品配置資源進一步凸顯產品差異化的優勢。

在徐向陽看來,產品質量形態的提升是永無止境。從這一點來說,“年輕”的中國重汽輕卡,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接近“滿意”的結果。

徐向陽對中國重汽輕卡的“滿意”與“不滿意”

踏實前行

在實幹家眼裡,通往成功的路只有一條:努力。

徐向陽說:“憑什麼跑贏大盤?憑什麼讓用戶買你的產品?最基本的就是真幹、落地、多吃苦。”他認為,企業成長最後還是要落到人,是市場的競爭,更是團隊的競爭。

7年來,中國重汽輕卡體現出良好的成長性,正是基於現實的努力與付出。

糧食、蔬菜、水果、海鮮、飼料、建材……輕卡的應用場景非常多,用戶群體的運輸特點、個性化需求也各不相同。想要真正瞭解用戶需求,只有“笨辦法”——走進去。

凌晨就蹲守物流市場、批發市場,與終端用戶打交道;拿著尺子量板簧、量寬度,記錄下用戶對車輛配置細節的要求;研究用戶工況、承載特點,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從“渠道制勝”到如今“全價值鏈服務營銷”,對市場和用戶瞭解更透的重汽輕卡銷售團隊,依靠階段性集中火力,做到了河南、河北、四川、廣東……一個又一個區域的突破。

中國重汽輕卡銷售部“九零後”團隊,之所以得到徐向陽肯定,就是因為“認真”二字。

徐向陽對中國重汽輕卡的“滿意”與“不滿意”

補齊短板

採訪中,徐向陽提到對於國內細分市場突破和出口海外的“不滿意”,實際上就是在講中國重汽輕卡發力的方向。

以“後來者”的身份在行業快速冒起,中國重汽輕卡一直從追趕先進的視角,為自己補齊短板。

在保持終端用戶群體影響力的基礎上,中國重汽輕卡尋求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勢必要尋求集團客戶及專用車合作。

抓住用戶需求升級和國五切換機遇,打造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優勢,積極開發領域寬、車型多的城市專用車市場,中國重汽輕卡獨具特色的城市物流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已成功實現了物流用車在快遞快運領域的突破——中國郵政、順豐速運、申通快遞、中通速遞、圓通速遞、韻達、百世快遞等眾多快遞快運企業都已成為重汽輕卡的客戶。在政策導向和市場驅動雙向作用下,針對城市中、短途物流市場的豪沃純電動輕卡在廣東等地前景也十分看好。

從行業角度來講,中國重卡產品已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接近,然而基礎相對較弱的輕卡產品,差距依然存在。

產品力追趕上國內同行之後,中國重汽輕卡正在與國際品牌對標,引領行業升級,帶動零部件配套,力求在全球市場打響中國品牌。

藉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重汽打造“國際重汽”的步伐正在加快。徐向陽表示:“輕卡板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加上中國重汽海外佈局較早,已連續13年重卡出口行業第一,這又為重汽輕卡提供了海外市場網絡佈局上的優勢。中國重汽輕卡有理由在海外市場取得更大的進步。”

“盯著用戶需求,認真做好自己。只要看到的問題,我們就不會順其自然發展,一定要解決掉。”徐向陽認為,中國重汽輕卡雖然還不夠“完美”,但正在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