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問:新加坡華人如何看待日本在二戰時針對他們父輩的暴行?

外國人問:新加坡華人如何看待日本在二戰時針對他們父輩的暴行?

在1942年2月,日軍佔領新加坡後,為了報復新加坡華僑對中國抗戰的支援,針對當地華人有系統的進行了種族清洗。這次的報復史稱“新加坡大屠殺”,新加坡給出的死亡數據是10萬人。

然而,戰後的新加坡,在李光耀的統治下,為了更好的利益,擱置了痛苦的回憶。李光耀承認並稱贊日本的非凡崛起和從戰爭失敗中的迅速復甦。為了給新加坡人創造就業的機會,他向日本尋求造船和電子製造的幫助,成功吸引了日本的投資,最終創造了一個富有的製造業經濟。

外國人問:新加坡華人如何看待日本在二戰時針對他們父輩的暴行?

今天,年輕一代的新加坡華人非常喜歡日本,有些人甚至還有日本名字。新加坡華人的親日傾向連外國人都覺得納悶,有外國人不禁在某知名社交網站上問:“新加坡華人如何看待日本在二戰時針對他們父輩的暴行?”

遺憾的是,或許時代真的變了,老一代的新加坡華人仍然對日本抱有怨恨,而新一代的華人已經刻意忘記了那段歷史。他們喜歡日本菜,認為日本商品是優質產品,前往日本的旅行在新加坡也很受華人的歡迎。

外國人問:新加坡華人如何看待日本在二戰時針對他們父輩的暴行?

在如何看待日本在二戰時針對他們的暴行時,新加坡華人有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在上個世紀40年代日本對新加坡的所作所為令人遺憾,但是,少數日本人的行為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同謀,這樣想不公平。而且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現在的日本人不應該替他們父輩的罪過背黑鍋。如果可能的話,新加坡應該和日本一起構築更加豐富多彩的記憶,而不是懷恨在心。

李光耀之所被被稱為“新加坡國父”,是因為新加坡華人認為他選擇原諒日本是一種務實的思維。或許,“原諒日本”是新加坡華人普遍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