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寶寶的健康成長一直都是父母關心的問題,當孩子出生後,爸爸媽媽要見證寶寶的沒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學吃飯,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媽媽......

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一般正常情況下,孩子是從1歲開始說話的,從“mama,baba”的發音,到逐字逐句,最後能流利的表達說話。

但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可能要等到兩三歲才開口,嚴重一點的甚至四五歲了還不會說一句話。

有人認為:貴人語遲。可這根本沒有科學依據,孩子說話早晚跟環境是分不開的。

2-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也是敏感期。如果這個階段,父母過於溺愛,忽視對孩子語言方面的引導,則會“完美避開”這個時期,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1、用語調代替語言跟孩子說話

有的家長髮現孩子語遲後,只是很著急,並沒採取什麼實際的行動,而且跟孩子的交流還只停留在“啊”“哦”的階段。

要注意,平時跟孩子說話,用自己以為的嬰兒語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明明可以說:“寶寶看這裡,你看這是什麼呀......”,但卻偏偏要說;“啊、哦......”等語調性語言來跟孩子講。

如果你自己都不跟孩子說話,你還指望孩子能自己開口說話嗎?

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2、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

舉個例子吧,豆豆兩歲半了,同齡人都開始說一些簡短的詞句了,可豆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每次,當豆豆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眼睛就看著,發出“恩恩”的聲音,臉上特著急,豆豆媽看見直接順著孩子的目光,給孩子拿了想要的東西。

而正確的做法是要我們要引導孩子說出這個東西的名字,比如“車車”“花花”等。

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3、阻斷孩子發聲

昊昊差不多兩歲了,最近剛開始會說一些詞語:“不要”“那個”“車車”等。

可是每當昊昊剛開口的時候,昊昊媽就說:“你不要在這兒呀呀呀的,我知道你想要什麼,你好好坐著別動!”

或者要麼就直接打斷昊昊:“哎呀,你別說了,我聽不懂你要說什麼!”

而這樣做,只能打消孩子說話的積極性,讓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

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4、嘲笑孩子

2歲的靜靜,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但是爺爺奶奶講的是方言,所以靜靜說普通話的時候,時不時的會說出一些方言,聽起來就特別奇怪。

每次,靜靜說話的時候,基本上所有人都會笑話靜靜,久而久之,靜靜就不願意說話了。

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如何讓孩子更早開口說話?

1.時刻引導孩子說話,刺激孩子語言發育;

2.語言環境不要過於複雜,儘量使用同一種語言,最好是普通話;

3.跟孩子講話時,語言清晰,語速緩慢;

4.當孩子想要一個東西時,一定要引導孩子把東西的名字說出來;

5.不管孩子說什麼,都尊重孩子,給孩子自信;

這4種行為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寶媽千萬別大意!

另外,家長平時一定要注意跟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發現還語遲後,一定要引起重視。最開始,不要在意孩子說得好不好,培養孩子自信心是最重要的,要多跟孩子交流,從聽到說,然後從量變到質變。

總之,父母平時一定要跟孩子多說話,相信你也一定可以儘早的聽到你的孩子叫“爸爸”“媽媽”。

你的孩子多大開始說話?多大開始叫爸爸媽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