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新書:《善變的色彩——顏色小史》

文章期數 | No.467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推薦語 | Editor Press

空間

本書通過訪談的形式,闡述了法國人類學、色彩學家帕斯圖魯對色彩發展歷程,特別是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顏色的來世今生及其它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擁有的各種意義的見解與看法。許多觀點獨抒新見,對於國內讀者瞭解西方色彩文化的形成過程、發展脈絡等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出版 | Publishing Information | 信息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8904162

  • 上架時間:2017.4

  • 出版日期:2017.03.

  • 開本:16

  • 頁碼:160

  • 價位:88元

  • 版次:1-1

簡介 | Introduction

我們平常所謂的“眼紅”、“苦黃的笑”、“嚇得臉都綠了”、“氣得面色鐵青”或“白得跟紗布似的”,都不是偶得之語。顏色,也絕非無足輕重之物。它承載著人們日常遵循卻毫無感知的禁忌、偏見,顏色裡存在著的隱含意味,影響著周遭環境、我們的行為舉止、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想象。顏色的動盪歷史,講述著人類思想的變遷。藝術、繪畫、裝飾、建築、廣告、消費品、服裝、汽車,這一切都在顏色這個符號上有所反映。學著從顏色的角度入手來思考,您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事實。

作者 | About the Author | 簡介

米歇爾·帕斯圖魯

米歇爾·帕斯圖魯(Michel Pastoureau),歷史學家,顏色、圖像、紋章和動物圖像研究專家,高等研究實踐學院研究主任。他在Seuil出版社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藍色:一種顏色的歷史》(2000);《西方中世紀象徵史》(2004);《黑色:一種顏色的歷史》(2008);《我們記憶中的顏色》(2010年美第奇論說文獎);《中世紀的動物圖像》(2011);《綠色:一種顏色的歷史》(2013)。

多米尼克·西蒙內

多米尼克·西蒙內(Dominique Simonnet),創作了多部小說和論說文作品,其在Seuil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有:《世上最美的故事》(2003),與尼高勒·巴莎朗合著的《給我們的孩子講述愛情》(2000)和《星星上的尼莫》(2004)。

譯者 | About theTranslation| 簡介

李春嬌

目錄 | Contents

前言

藍色:靜如止水

紅色:火焰與鮮血,情愛與地獄

白色:普世的純潔與童貞

綠色:諱莫如深

黃色:恥辱之符

黑色:從哀傷到優雅……

間色:灰濛濛的雨,粉嘟嘟的糖

論著 | Book Excerpts | 節選

01

序言

見得太多了,最終會讓我們視而不見。總之,我們就不把它當回事兒了。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就錯了!恰恰相反,顏色問題並不是細枝末節的東西,這其中蘊含著我們無意之間遵循的符號、禁忌乃至偏見。其中包含的多重意義,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周遭的環境、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語言和想象空間。

顏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擁有自身流變的歷史,既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也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留下了可追隨的痕跡:我們所謂的“眼紅”、“苦黃的笑”、“白得跟紗布似的”、“嚇得臉都綠了”、“氣得面色鐵青”……古羅馬時期,藍眼睛曾象徵著厄運,尤其對女性來說,藍眼睛是淫蕩的象徵。中世紀的新娘著紅色禮服,可同時,紅色也是娼妓的顏色。所以,我們已經能猜到幾分了:顏色具有雙重意義,是人們觀念變遷的絕佳揭示者。

在這本書裡,我們將會看到,宗教是如何將顏色收至麾下,並對愛情和私人生活加以支配的。科學又是如何與顏色糾纏在一起,從而最終引發了哲學層面的思考——光是一種波還是粒子?光是物質性的麼?同樣,連政治也利用顏色——紅色和藍色所表達的,並非你我今日所見的那樣。而如今,我們又是如何被這些特別的文化遺產所影響的?藝術、繪畫、裝飾、建築、廣告,當然還包括我們的消費品、服裝、汽車,都被一套隱秘的色彩符號統治著、影響著。

這就是我們將要和人類學家米歇爾·帕斯圖魯一起為您講述的歷史。帕斯圖魯是顏色研究領域的巨擘。從小他就註定與色彩結下不解之緣:他有三位叔伯是畫家,父親是繪畫愛好者,擁有大量的繪畫收藏。自兒時起,帕斯圖魯就對自然界中的綠色充滿了熱愛之情,綠色是他最鍾愛的顏色,因此帕斯圖魯一直很希望能為綠色平反。作為畫家,他在此問題上是全球領域的專家,同時又是一位和藹博學的導師。針對這錯綜複雜的顏色象徵問題,他亦是可貴的指點迷津之人。

要將這些魔幻的色彩侷限在某些類型中實在不易。況且,誰能數得清到底有多少種顏色?小孩子們隨性地定了四種,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六種,根據牛頓的一則笑話,官方宣佈我們統共有七種顏色。而帕斯圖魯本人確定一共有六種顏色,絕不會再多了。

首先是當代推崇的溫和的藍色,我們之所以喜歡藍色,因為當代的人都明白得和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其後是傲慢的紅色,代表了對權力的極度渴望,代表鮮血和烈火,善良和罪惡。爾後是純潔的白色,天使和魔鬼的共享之色,選舉棄權(投白票)和失眠(白夜)的象徵。接下來是小麥的金黃色,這是個複雜而矛盾的顏色,它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我們必須得為它辯護,因為人們關注黃色恥辱印的時間的確是太長了)。之後是綠色,它也有個壞名聲,騙子和姦詐之徒的顏色,意外和不忠的象徵。最後是奢華的黑色,這也是個雙面色彩,既象徵著樸素清苦,又凸顯著優雅傲慢。

接下來呢?對於帕斯圖魯來說,還存在著第二梯度的顏色,即對顏色的二次劃分:紫羅蘭、玫瑰紅、橙黃、栗色和灰色,這五種“間色”,它們由水果和花朵來命名。這些間色也有自身的特定象徵意義,獨特的身份,例如高調的玫瑰紅把自己算作純色,或彰顯強大生命力的橙色……後來再出場的就是次要角色了,就像一個芭蕾團體似的,有著無窮無盡的微妙變化,丁香色、品紅色、土黃色、象牙色、米灰色……根本不可能數得清楚:每一天,人們都在創造新的顏色。

試著用顏色的視角來思考,您將看到一個絕然不同的世界!這就是帕斯圖魯教授為您帶來的美妙課程。很久以前,我們對小孩子說,彩虹底下有寶藏。這是真話:在彩虹這個顏色的熔爐裡,有一面魔鏡,如果我們善於討好它,它將向我們展示人們的喜好、厭惡、慾望、恐懼、隱藏的意識,而且魔鏡還會告訴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對於我們自己而言,那些最為重要的東西。

02

章節節選

藍色:靜如止水

多麼溫和,多麼聽話啊!藍色是種乖巧的顏色,它融在自然裡,不曾惹眼。是否正是因為這個和諧的特點,它成為了明星,成為了歐洲人以及法國人最喜歡的顏色?長期以來,藍色都屈居二線,不受重視,在古時候遭受鄙夷。之後,憑著寵臣般的老於世故,藍色不動聲色地樹立聲望,終於被封為上品,得到了所有人的擁護,並贏得了官方的承認。藍色在整個西方世界成為了統一的保證,它佔領了牛仔褲和襯衣,人們甚至把歐洲和聯合國的標誌託付於它。這種謹慎的顏色至今依然擁有許多有待發掘的秘密……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昂多奈羅·德·梅思奈,《聖母領報》,1476 年,巴勒莫,阿巴泰利宮,西西里地區美術館。自12 世紀以來,藍色就是聖母肖像的慣用顏色,它讓人聯想到天空的色彩,即“上帝之母的所在”(旭熱,聖德尼主教)。為了繪製聖母的裙子和袍服,畫家們全力尋求最令人驚歎的顏料,尤其是天青石,一種從亞洲進口的珍貴的石頭(主要的礦藏分佈於阿富汗)。到了中世紀末期,這種研磨精細的顏料有時比黃金還要昂貴。

紅色:火焰與鮮血,情愛與地獄

對於紅色,我們並不糾纏於細枝末節。與謹小慎微的藍色不一樣,紅色是種傲慢的顏色,它充滿了野心,渴望著權力,它想為人所見,它向所有人施壓。我們先將它的傲慢放在一邊不談,它的過往並非一貫光彩照人。紅色也有隱藏的一面,這種腐壞之紅(如同人們所謂的血統不佳)伴隨著時間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它是狂怒、暴力、罪惡和罪孽等極壞事物的遺留。您一定得提防它:這種顏色背後隱藏著雙面性。它著實令人著迷,同時又像撒旦地獄之火一樣灼烈。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凱斯· 凡· 東根,《充滿誘惑力的女人》,1905 年,私人收藏。在中世紀末期,紅色就已經是妓女的顏色了:為了與正直的女性區分開來,妓女們必須穿著紅裙子,戴紅圍巾或者穿紅衣服。後來,煙花之地也需要用紅色招牌或紅燈籠標明。在畫家那裡也能看到給“職業淫蕩者”和“誘惑的女性”等形象配紅衣服的情況。

白色:普世的純潔與童貞

這個成見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白色?我們常常聽到。可那並不算顏色啊!”對這可憐的白色來說,要被人承認它真正的價值的確很難,而且它長期以來都忍受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觀點。因為人們從來就沒有對它滿意過,總是向它提出更多的要求,希望它能“比白色更白”!然而這種顏色無疑是最為古老和穩定的色彩了,一直以來,它都有著最強烈而普遍的象徵意義,向我們訴說著世界的精髓:生命、死亡以及我們流逝了的純潔——有可能就是出於這個緣故,我們才向它提出如此之多的要求。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天使報喜》,1849—1850 年,倫敦,泰特美術館。中世紀末期,白色是聖母在宗教禮儀中的顏色,而藍色是她肖像的專用色。在現當代社會的圖像裡,藍色逐漸隱退了,白色越來越多地被穿在了聖母的身上,尤其是1854年對無玷受胎教義的採納:瑪麗的出生是沒有原罪的,她有著毫無玷汙的純潔。聖母的裙子與天使的衣服相當,它亮麗而強烈的白色更表明了她的純潔。

綠色:諱莫如深

多麼讓人傷心啊!所有人都投身到綠色中了:綠化帶、免費熱線(綠色號碼)、崇尚自然的階級(綠色階級)、打折(綠色價碼)、綠黨……一直到我們的垃圾箱,人們把它塗成綠色是為了引發我們對於自然和清潔的聯想。所以就別再扔垃圾了!太美好的象徵都未必真實,我們最好漠視這些表面現象,因為恰恰相反,綠色可不是什麼正派的顏色。它是個滑頭,是幾個世紀以來都在偷牌藏牌的主兒,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奸人,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偽善之人,這種危險的顏色,本性就是變化無常!在這一點上,它可是與我們這個亂哄哄的時代相得益彰。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魔鬼向聖奧古斯丁展示〈世間罪惡之書〉》,約1480 年,慕尼黑,舊圖片館。在中世紀的圖像中,魔鬼有可能被表現成各種顏色。以前,古羅馬時期的魔鬼大多數時候呈現紅色或黑色,哥特時期,則成了綠色或者偏綠色的了。

黃色:恥辱之符

這顏色,人們可不太喜歡!在小小的顏色世界裡,黃色算是個異類,一個無根之色,人們唾棄它,把它看作恥辱之符。黃顏色,是褪色的照片,枯萎的樹葉,背信棄義的人……黃色是猶大袍子的顏色。在以前,人們曾把製造偽幣者的房屋塗成黃色。它還代表了猶太人,代表著將他們關進集中營……毫無疑問,黃色並沒有美好的歷史,也不曾享有良好的名聲。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黑色:從哀傷到優雅

黑色,並不是黑暗的!這首歌兒簡直太不走運了。誠然,對待這個顏色,要拿著鑷子精挑細選,就像選煤一樣,因為黑色並不是統一的,也並非如此的絕望,總體來說也不是像我們認為的那麼昏暗。有證據在此:如果說黑色追隨著靈車,棲身於最後的虔信者身上的話,它也打扮了那些愛好時髦的人。所以自此以後,優雅也以濃黑之色顯現。更甚的是,黑色和它的同伴白色一起構建了一個想象的世界,一個用相片和電影搭建的世界,有時比彩色表現得更為真實。人們曾經以為黑白的宇宙早被遺忘在過去了,其實它們一直都存在著,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夢中,可能亦存在於我們的思考方式當中。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愛德華·布巴,《雷米在聽海之聲》,1995年。攝影就像電影一樣,主要是一種黑白藝術。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攝影是一種黑白灰藝術,在攝影裡,各種微妙的灰色色段都能找到它們的位置。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一張彩色照片,其實並非完全算是一張照片。有許多藝術家都認為我們應該找一個別的詞來指稱彩色照片。

部分 | illustration | 插圖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約翰內斯·維米爾,讀信的少女,1657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菲利普·德·尚帕涅,十字架下痛苦的聖母,17世紀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中世紀法國王室紋章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雅各布·達·蓬托爾莫,科西莫·美第奇肖像,1519-1520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喬託,猶大之吻,1305,副本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環法自行車賽招貼畫副本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電影《吸血鬼諾斯費拉圖》劇照,1922,副本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馬克·羅斯科,白色中心,1950。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畢加索,生命,1904-1906,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藏

推薦|Recommend the Article|文章

Top01|2018年北服色彩專業招生|Article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Top02|崔唯教授2017年瑞士色彩行|Article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Top03|崔唯教授談米蘭設計周色彩|Article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Top04|《流行色與設計》|Article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Top 05|北京服裝學院色彩中心簡介|Article

色彩新书:《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