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峰:新時代上合組織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李進峰:新時代上合組織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6月9日至10日,上合組織擴員後首次峰會將在中國青島舉行,屆時上合組織八國元首將共聚青島,就成員國共同關心的議題和地區熱點問題等展開磋商。青島峰會以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主題,將發表《青島宣言》,發出成員國一致聲音,為該組織未來發展明確方向,為地區和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上合方案。

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已經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區域組織,發揮了“四大作用”:一是在維護中亞地區安全與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在推動成員國經濟發展、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及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它作為“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重要平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在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方面作用越來越明顯。同時,它實現了“三個拓展”:一是功能拓展,即從成立初期主要打擊“三股勢力”,到“安全與經濟”雙輪驅動,拓展到“政治、安全、經濟與人文”四大領域合作;二是區域拓展,即從成立初期的“中俄+中亞4國”,以中亞為中心,拓展到南亞、印度洋地區;三是議題拓展,即從成立初期主要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到關注成員國的發展戰略對接和地區性議題。

  • 上合組織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

近年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更加深入務實,在政治上高度互信,在經濟上落實務實合作,在外交倡議上實現了緊密合作,在聯合國保持密切溝通與協作。中俄戰略互信不斷深化,落實“一帶一盟”對接,深化雙邊務實合作,帶動了區域多邊合作。

“一帶一路”是新時代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而作為國際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將帶動沿線國家走出經濟危機,實現合作共贏發展。“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將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進工業化進程,提高人民福祉,為成員國發展帶來新機遇。“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構建以“融入—變革—塑造”為核心的發展框架,倡導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應對地區和全球性發展難題和治理困境。五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互聯互通、經貿合作、產能合作、人文合作、生態環境合作、海上合作等,這些合作領域將不斷深化上合組織的務實合作。

2017年上合組織實現成立16年來首次擴員,成員國由6個增加到8個,佔世界人口的44%,成為全球幅員遼闊、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組織。印巴加入後,既有利於本區域互聯互通,建成區域運輸走廊,形成更大的區域合作市場,促進中亞國家與印巴開展經濟合作,也有利於推進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印巴都是能源需求國家,這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能源合作新格局,並有利於中印、印巴之間在該組織框架內開展平等對話溝通和增進互信,擴員為成員國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成員國堅持共同創新,提出了許多不同於冷戰思維的新理念,集中體現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成員國倡導的新型國際關係強調“合作共贏是目標,相互尊重是基礎,公平正義是保障”。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就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把合作共贏的原則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五個領域,而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上合組織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 上合組織面臨的新挑戰新問題

擴員後成員國在人口、經濟實力、宗教、文化等方面差距進一步擴大,甚至超出東盟、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差異性。擴員後,中俄“雙核心”協調機制將逐步向“中俄+印”三邊協調機制轉變。

自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美國先後宣佈退出TPP、巴黎氣候協定等,它在國際多邊合作機制中的責任不斷縮減。但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的行動並沒有減少,且轉變了思路。美國從“亞太戰略”轉向“印太戰略”,以遏制中國發展。當前,儘管俄羅斯經濟態勢有所回升,但受美國及歐盟制裁,其經濟增長依然艱難。中亞國家還沒有完全走出雙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上合組織區域內關稅水平差異較大,非關稅壁壘依然存在,制約著成員國共同的經濟發展訴求。但我們堅信通過成員國的共同努力,堅持“上海精神”,不斷落實近年來元首峰會已經達成的共識,以本次青島峰會為契機,就一定會逐步化解各種挑戰,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引領上合組織發展進入新階段、新徵程。

  • 新時代上合組織面臨的新任務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將明確該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並推動實現“三大目標”,即增強凝聚力、提高行動力、擴大影響力。建議該組織應重點落實以下五項工作,以開啟上合組織新時代。

第一,上合組織進入磨合期要落實三大任務。一是推動政治互信,增強凝聚力。成員國應繼續弘揚“上海精神”,落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增強新老成員國之間團結互信,幫助新老成員國之間建立互利互信、平等協商的成員國關係。政治互信是開啟成員國邊境安全的一把“鑰匙”,邊境軍事互信是促進成員國睦鄰友好的基礎。二是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動力。上合組織作為年輕的區域組織在制度建設上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缺失,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伴隨擴員後成員國增加、議題增多等諸多變化,現有制度需要做相應的調整,以提高行動力。三是謀劃未來發展,擴大影響力。近年來,國際關係發生重大調整與轉變,上合組織的外部和內部環境都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複雜變化,因此當上合組織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有必要完善和修改上合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明確該組織未來發展方向。

第二,將上合組織打造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示範區”。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始終是踐行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成員國有高度一致的共同利益,為了維護共同利益而勇敢地承擔共同的責任,堅持不斷創新並形成了上合組織的新安全觀。各成員國應堅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原則,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海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脈相通。各成員國已經形成了共同利益、共同責任和共同安全的“三大支柱”,為打造地區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第三,繼續堅持區域組織定位。擴員後上合組織的地域面積擴大、人口增加、經濟實力增強、國際影響力提升,這些變化將帶動上合組織在近期工作目標上有所調整。但是,上合組織應堅持區域組織定位不變,不應向泛區域組織方向發展。在擴員後的近兩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上合組織的議題仍以中亞為主兼顧南亞。第四,商籤貿易便利化協定,循序漸進建設上合組織自貿區。2018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區域多邊經貿合作綱要》簽署15週年,我們應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立足長遠制定本區域合作新的制度安排,積極推進一些基礎性工作,化解個別成員國對建立上合組織自貿區的疑慮和擔憂。可以先從貨物貿易入手,從商籤《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易便利化協定》開始,逐步提高區域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為最終建立上合組織自貿區打好基礎。
第五,建議對《上海合作組織憲章》個別條款做適當修改。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已經奠定了比較堅實的法律基礎和管理體系,《上海合作組織憲章》切實發揮了成員國在各領域合作的保障作用。但隨著地區和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上合組織作為一個年輕的區域組織在制度建設方面也需與時俱進。因此,建議在《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第二條“原則”中關於“和平解決成員國間分歧”的條款後,增加“可以採用建設性協調政策”,以有效解決上合組織自身行動能力不足問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