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為何能走得好、走得遠?一些關鍵點其他聯盟望塵莫及

上海合作組織,是迄今唯一在中國境內成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此次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是上合組織擴員後的首次峰會。青島峰會將成為上合組織發展進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開啟這一新型區域組織的新時代。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將共同簽署並發表青島宣言,批准10餘份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文件。

“上海精神”引領成員國共同走過17個春秋

2001年6月15號,六個國家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告上合組織正式成立。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中明確將“上海精神”確立為成員國之間相互關係的準則。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 它不僅是“上海五國機制”的基礎,也是“上海合作組織”的靈魂。

上合組織為何能走得好、走得遠?一些關鍵點其他聯盟望塵莫及

上合組織領導人合影

上合組織現成員國:哈薩克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觀察員: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蒙古。對話夥伴: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斯里蘭卡。參會客人:獨聯體、土庫曼斯坦和東盟。

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從安全互信到經貿互利再到人文交流,中方不斷為上合組織注入新活力。

在“上海精神”引領下,上合組織確立了三大支柱,也就是安全、經濟、人文三個重點合作領域。安全是發展的基石,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是上合組織合作的優先方向。上合組織成立之時,成員國就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 走上了與“三股勢力”進行不妥協鬥爭的道路。

去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實現了上合組織首次擴員。擴員後,上合組織地域範圍從北極延展到了南亞,成員國面積超過歐亞大陸的60%,人口占世界近一半,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20%以上。上合組織已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廣的綜合性區域組織。17年來,上合組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樹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典範。

除了形成“上海精神”,上合組織還塑造了“一種模式”和“三個支柱”:

“一種模式”,即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間建立的新型國家關係模式。上合成員國地跨歐亞兩洲,通過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定“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國家間關係準則。遵循協商一致原則,共商組織發展大計,實現了成員國自身發展與地區共同發展的有機結合。

“三個支柱”,上合組織成立之初,首要任務是維護安全,即共同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和跨國犯罪。隨著成員國間的相互瞭解和信任不斷加深,逐步形成了安全、經濟與人文三個支柱並重,官方與民間並舉的全面合作機制。

上合組織為何能走得好、走得遠?一些關鍵點其他聯盟望塵莫及

繁忙的中俄邊貿

中俄全面和高水平合作值得期待

5月31日晚,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青島峰會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接受了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臺長慎海雄的獨家專訪。這是普京就任新一屆俄羅斯總統後首次接受國外媒體專訪,也是普京總統首次在克里姆林宮接受中國媒體的專訪。普京首先向中國人民致以最良好的祝願。隨後普京談到了他對習近平主席的印象:他平易近人,待人真誠。但同時他也是非常可靠的夥伴……他對我而言,是位合適的合作伙伴和可靠的好朋友。

對於雙方的合作普京談到,我們不會忘記我們合作的傳統領域,而且我們還將與中國朋友們在當今以及未來重要發展領域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中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如物聯網和電子商務。不過,這對於近期發展來說,包括中國和俄羅斯,還完全不夠。我們需要發展數字技術和工業,發展基礎設施、能源,包括電能、可替代能源。屆時不僅能夠,而且也必須轉化科研成果,並取得新成果。

上合組織為何能走得好、走得遠?一些關鍵點其他聯盟望塵莫及

中國進口的俄羅斯航空發動機

5月24日,王岐山在聖彼得堡與普京會面時強調,中方堅定支持俄羅斯發展振興,願同俄方開展戰略性和長期性合作,提升務實合作層次和質量,實現更深利益融合,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隨後普京談到,中俄兩國在重大地區和國際問題上密切溝通協調和相互支持,是國際社會的重要穩定因素。俄方願同中方一道,進一步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斷將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升到新高度。

我們注意到前段文字中關於兩國合作的兩個關鍵詞:提升層次質量: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國合作,也處在一個提升質量層次的階段,這不僅會將中俄兩國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度,還會讓兩國關係更加鞏固;深化全方位(全面戰略伙伴),普京似乎更加迫切希望看到未來中俄兩國的合作領域更寬,而且這個寬還不是一般的寬,是全方位的,這一高一廣讓中俄合作更加立體了,也分別體現了中俄兩國對下一步更高水平的合作的共同期待。

還有國家想加入

他還說,中國經濟實力雄厚,與世界各地的眾多夥伴國家不斷拓展深化各領域合作,從而也為這些國家與上合組織開展合作提供了充足機會,其中一些國家已表示希望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或觀察員國。

上合組織為何能穩健發展,不斷壯大?

目前上合組織的地域範圍約為亞歐大陸的五分之三,成員國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50%。除了8個成員國以外,上合組織還有多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另有一些國家正申請成為上合觀察員國。這體現了上合組織強大的凝聚力,預示著上合組織的地區影響力將逐步增強。

2008年8月,在上合組織杜尚別峰會上通過了《上海合作組織對話夥伴條例》,形成了擴大“朋友圈”的新模式,準擴員進入第二階段。從對話夥伴條例也可以看出,上合組織交朋友的原則並沒變:“對話夥伴地位給予贊同本組織宗旨和原則、願與本組織建立平等互利夥伴關係的國家或組織”。2009年6月,在葉卡捷琳堡舉行的上合組織第九次峰會上,上合組織接收了白俄羅斯和斯里蘭卡為對話夥伴。在觀察員和對話夥伴兩種合作模式確立後,準擴員開始多層次推進。2012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次峰會上,各方同意接收阿富汗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土耳其為上合組織對話夥伴。2015年7月,在上合組織烏法峰會上,決定給予白俄羅斯觀察員地位,同時吸納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和尼泊爾為對話夥伴。至此,上合組織形成了6個成員國+6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夥伴的規模。從上可以看出,上合組織的擴大進程一直在持續。

印度和巴基斯坦皆為南亞大國,兩國在軍事上都邁過了“核門檻兒”,其中印度還是世界經濟大國之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接納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無疑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一樁大事,意味著上合組織力量的有了明顯的壯大。而這也許僅僅是一個開始,上合組織的“吸虹效應”還會進一步地延伸。中國、俄羅斯以及其他成員國周邊的國家,還會吸引更多的成員國加入,白俄羅斯、伊朗、阿富汗、蒙古,以及東盟等成員國、國際組織與上合組織已經坐在一起開會,上合組織峰會作為一個廣泛的多邊外交平臺,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當前,伴隨美國對世界的主導力量變弱且善變無常,世界變局正在悄然演進,世界各國都在追蹤這一變局,並思考如何順應新的國際格局。與此同時,以上合組織為代表的區域組織和其中主要國家的崛起,讓人眼前一亮。特別是上合組織提倡的“上海精神”,凸顯先義後利,有義才有利的國際交往原則,不只是好聽,而且還很好看。上合組織成員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上合成立以來,區域內的安全形勢明顯好轉,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各國多有受益。成員國在國際戰略層面相互支持,抱團取暖,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利益上贏得了更多話語權。這種安全協助、共同發展、相互尊重的精神正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特別需要的。

上合組織取得的不斷成功,在國際政治格局中脫穎而出。為一些正在積極尋求自身發展和新的角色定位的國家提供了重點考量的目標。

在“大變局”前夜,美國等西方國家依然沒有放棄霸權思維、零和博弈,遭至國際社會的普遍反感。特朗普執政後四處煽風點火:在經濟上,美國不斷對世界各主要國家發難;軍事介入中東,空襲利比亞;將美國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退出伊核協議;繼續在南海耀武揚威;等等,這些無理蠻橫的舉動,世界各國早已經反感透了。與之相反,上合組織和“上海精神”帶給各國與“帝國時代”完全不同的認識體驗,融通發展、相互尊重的國際關係,又有哪個國家不希望分享呢?因此,未來上合組織的擴容應當是擋不住的。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報道,如今,伊朗和阿富汗都提出了長期成員國資格申請,這並非希望加入組織的僅有的兩個國家。埃及、馬爾代夫、敘利亞和以色列申請成為對話夥伴。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和斯里蘭卡則想將地位提升至觀察員國。

在合作方面堪稱世界典範

上合組織成員國雖然社會制度不同,文化各異,經濟發展不盡均衡,有的成員國之間也曾有過多次不愉快的歷史經歷,但是,上合組織成員國著眼解決彼此之間面臨主要矛盾,不僅有心動,而且有實實在在行動,謀求共同利益,共同向前看的精神是非常難得的,這在國際社會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在此基礎上,成員國之間真的做大了共同合作的蛋糕,共同解決了許多棘手問題,改善了民生,在安全上相互依賴,在經濟上互為補充,創造了國與國之間協作發展的新模式。

多年來,曾經一度危害成員國的恐怖主義,近年來逐漸銷聲匿跡,而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給沿線各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促進了彼此之間的經濟交往和利益互換。中國主導的大批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或即將上馬,中國與俄羅斯等國也在工業技術合作上加強交流,俄羅斯和其他中亞國家的豐富自然資源因運往中國而產生財富,而中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又彌補了其他成員國生產生活方面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在軍事和航天領域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單給俄羅斯龐大的軍事工業和高科技注入了經濟活力,也使得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取得很大進步。中俄之間的合作,可以說是各種國際合作中最為尖端、高端的,這簡直是一種奇蹟。要知道,如果沒有彼此間的信任,軍事和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很難開展,以中美為例,兩國之間貿易額位居全球首位,但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幾乎為零。因此,軍事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傳統是很能說明中俄之間合作基礎的。當然,中俄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潛力依然很大,不管現在還是未來,為維護各自主權安全、區域和世界和平,中俄兩國兩軍的緊密合作都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我們也要充分考慮和化解各種不利因素

然而,我們也要清楚的看到,當前上合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大家共同拿出智慧,本著“上海精神”加以化解解決。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發展並不均衡,文化差異較大,社會制度不同,這些容易使各國在合作的認識上產生偏差,譬如一個事情在一個國家本來不算什麼問題,也許在其他國家可能就成為問題。這就需要各成員國將“上海精神”體現在合作的各個領域,在上合組織有效機制的框架下,平等協商,化解矛盾,突出共同認可的部分,追求共同的利益,這恐怕是組織內雙邊和多邊合作的基本定律。特別是要注意在經濟合作時儘量規避不同社會制度和信仰層面問題、衝突,代之以相互尊重。

中國經濟發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其他成員國的經濟發展還相對滯後,我們還無法期待這種發展水平能夠迅速拉平。這是一個現實問題。由於這種不平衡,可能會造成各成員國在價值理念、技術手段、商業模式方面出現差異,要預見到由此可能產生的矛盾並加以化解。

在經貿交流中,中國人民與其他成員國人民經常要面對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一方面容易增進中外商人的信任和感情,但也容易導致糾紛摩擦。以往就曾出現中國商人在俄羅斯被搶,被俄羅斯市場管理人員和警察盤剝等現象,未來高質量的合作發展,各成員國必須加強營建更加理想的人文環境和成熟規範的市場管理環境。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20多年來,各成員國通過商旅走貨的形式,將各自的產品推向了各成員國甚至全世界,是當今國際商貿領域的一種特別的現象。這與中美、中日、中歐、中東盟等的貿易形式都有明顯差別,但是卻歷久彌新,穩步增長,也可以說,這更像是古代絲綢之路在今天的翻版。

經貿交流離不開法律的保障,但各成員國在法律建設和執法層面同樣存在差異,好在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已經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展開了立法方面的合作,未來在執法和司法方面更深層次的合作和聯合行動,恐怕也是繞不過去的。

毫無疑問,作為東方國家的合作平臺,一定會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的阻撓和拆解,這是我們今後仍然要重點防範警惕的事情。當然,過去17年來,各成員國很好的執行了上合組織的各種機制和精神,彼此照應諒解,十分珍視團結友誼,包括共同軍事演習和人文在內的各種聯合行動、活動,更是加深了各成員國之間的友誼。特別是對待彼此的重大關切上,如領土、主權利益等,中俄的互動更是為全體成員國作出了表率,這是不容忽視的,也是難能可貴的。

上合組織面臨的反恐和打擊犯罪的壓力依然很大,在絲路沿線,還存在著不少恐怖分子和犯罪組織,以前曾有中國企業的員工被恐怖分子綁架、殺害,破壞各種經濟活動;還有一些販毒組織,也通過絲綢之路開展非法貿易,這些汙泥濁水,是上合組織下一步要重點清理的對象。另外,加強軍事、司法和民間保安力量的立體保障,也是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個成員國今後在發展中面臨的新課題。

新晉加入的兩個成員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是一對宿敵,這次同入一個戰略合作伙伴性的國際組織,這對於兩個國家來說,幾乎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我們也要清楚的看到,雙方的矛盾不易化解,隨時可能爆發衝突。上合組織內部不能出現互相打架的“笑話”,這就需要印巴雙方共同珍視和平,各成員國也需要發揮各自的作用,充分利用組織平臺和機制框架的優勢,為印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發展兩國關係創造有利條件。

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也是上合組織要共同關注的方向,阿富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一帶一路的途經之處,我們希望看到美國能夠為這一地區的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與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和諧共處。

為什麼比其他國際聯盟更成功

17年來,我們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上合組織一路走來十分穩健,可以說,不管國際上如何風吹浪打,我自閒庭信步。穩步的發展,帶來了豐碩的政治經濟成果,也令上合組織的生命力更加強大。

在世界範圍內,如歐盟、東盟、七國集團,都存在不少內部成員難以調和的矛盾。比如說,新老成員之間的矛盾,超級大國與其它大國之間的矛盾。如不久前美國製裁其他西方盟友,並且在七國峰會上與其他國家為利益吵得不可開交;歐盟面對難民、歐元以及各自承擔義務等問題意見不一,甚至蹴就英國脫歐;在此前的經濟危機中,歐盟成員國也是各顧各,沒有真正實現聯保,造成有的歐洲國家出現破產的局面;東盟擴員時,在吸收越南加入東盟後,也曾經遇到新老成員之間的矛盾。而這些在其他國際組織中一提就頭疼的問題,卻沒有在上合組織中出現過一次,因此不得不說上合組織的頂層設計、協調機制、義利觀以及主要成員國的大局觀等,為凝聚彼此共識,促進成員國之間和睦團結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較而言,上合組織更加具有安全與發展、平等與合作的重要特徵,西方世界的聯盟,相對而言卻呈現出重安全而輕發展,合作不平等的特點,聯盟中的合作、發展,更加註重維護某大國的利益,往往輕視其他國家在合作、發展方面的訴求。除此以外,西方的聯盟,在軍事上對外具有嚴重的侵略性,侵略之後往往又分贓不均,侵略行動還要遭到本國人民和佔領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而在經濟上對外則以壓迫和掠奪為出發點,易與他國產生矛盾摩擦。這些正是西方聯盟幾十年來最為失敗的地方。

當然,上合組織為了更好的前行,應當借鑑其他國際組織運作中的成功、失敗經驗,同時更要注重利益共享、資源分享、平等相待,共同尊重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同確認的框架及“上海精神”,避免出現內部成員之間的互不信任現象產生,出現問題及時協商解決,分階段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疑難雜症”,上合組織就一定能夠越走越遠,越來越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