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一、《芙蓉镇》

这里有一段你不可不知的历史。 这段历史,零零后、九零后、八零后都未曾经历,甚至七零后也只是在那曲乱世狂音结束之后听了听绕梁的余声。然而这段历史,本身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最高境界。所有的人,都非人;所有的事,都魔幻。

在那段长达十年之久的荒诞年代里,人们靠勤劳的双手赚钱致富是违法乱纪的,你有情我有意的两个人相亲相爱是天理不容的;摇旗呐喊可以成为先进模范,玩弄政治可以成为领导人物;一切的不可能都是眼前的现实,一切的不合理都是至高无上的正确。

“大字报”“四清”“三面红旗”“地富反坏右”,这些已被岁月弥封的字眼,也许,你该知道它曾经的存在。

“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人生信条。

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二、钟鼓楼

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钟鼓楼附近有个四合院,四合院里有个薛大娘,薛大娘家要办喜事了……

这是我看过的时间跨度最小的一部小说,故事从早上5点写到晚上5点,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小时。

在这十二个小时里,四合院里的与四合院外的、钟鼓楼前的与钟鼓楼后的、青春洋溢的与老气横秋的、经商的与从政的、相爱的与互恨的、历史上的与眼目前的,交织在一起,仿佛北宋年间汴河两岸的人们在清明节时上河游玩的景象。柴米油盐酱醋茶幻化成赤橙黄绿青蓝紫,在老北京的背景里,铺染成一幅喜怒哀乐的风俗画。

“银锭桥畔那卖豆汁的夫妇,不知后来同女儿团聚没有?他们那爿小小的豆汁铺,百年之后,不知尚有余痕可辨否?”

一碗豆汁,也有它自己的前世今生。

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三、平凡的世界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很熟悉这句话吧?是的,这句话就出自《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里的人有多平凡?比如孙少平。小说开篇的时候,他是个平凡的穷学生,穷到连“丙菜”都吃不起,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穷人当中的一个,平凡如他;小说结尾的时候,他是平凡的煤矿工人,而且身有残疾,平凡到了尘埃里。

他以及他们身上唯一不平凡的,是那颗心。这颗心把苦难变成雨露和阳光,撒在岁月的身上,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来。每一次坚持都值得尊重,每一次努力都值得鼓掌。

这书很厚,很难下决心去读,但我保证,读完时你将不再嫌它厚。真正厚重的,是小说里温暖的真情、宽阔的胸怀、不灭的希望和平凡中的不凡。

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四、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五、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古朴的原野、野性的人们、战乱的硝烟、横行的瘟疫,用原始得有些毛茸茸的文字表达出来,仿佛在那无垠的旷野上狂吼,余音在云上刻下了史诗。

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六、长恨歌

王安忆的字里有张爱玲的影子,然而又不是张爱玲。张爱玲是讽刺、犀利的,王安忆则是平淡、冷峻的,她用静默的语气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王琦瑶脱下的旗袍抖落了老上海的哀伤。

推荐历届矛盾文学奖中,可读性最高的几本书

七、秦腔

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