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加入離婚大軍",我們來聊一個理性的話題

摘要:夫妻間該如何談錢?

撰文|蜜妹

近段時間,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一份關於離婚糾紛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第一批90後已加入離婚大軍,"閃婚閃離、導火索多為小事"成為這類離婚的鮮明特徵。

這個向來被貼以非主流、個性張揚的群體,加入"離婚大軍"的話題,自然躲不過媒體的關注。

蜜妹不想過多談情感話題,現代人都享有結婚與離婚的自由,沒必要將這個話題太嚴重,畢竟,如今最大的90後算起來也有28歲了,在婚育年齡中,算是大齡了。

只談談一個理性嚴肅且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夫妻之間如何談錢,如何談清債務問題。

01

夫妻之間,該不該談錢?

一提到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多都會覺得,這本就不是個問題。畢竟談錢太傷感情!

夫妻要柴米油鹽的過日子,不是談戀愛,請客吃飯玩浪漫就好。結婚之後要買房買車養家養娃,不談錢,那就是不負責任,還好意思說在乎感情?!

蜜妹是第二種態度的支持者。不管男生、女生,如果對方對你的錢包毫無在意,談戀愛都會有障礙,更別提過好婚姻生活了。

正兒八經奔著結婚去的男男女女,大多數會主動談錢。告訴對方自己的經濟狀況,掙錢能力,不僅讓對方放心,更重要是讓對方的父母放心。嘻哈歌手Gai和女友接受訪談的時候說,他一直努力證明自己能掙錢,女友一聽,辯解說她不物質。Gai回,重要的是證明給你父母看,讓他們放心自己的女兒跟著我不會吃苦。

浪漫的愛情很多種,靠譜的婚姻卻是首先給足對方安全感。

一個從不跟你談錢,或者很少跟你開誠佈公談錢的人,總說自己對你的感情有多真,就像一個總跟你談理想不跟你談工資的老闆一樣——不靠譜。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恐怕一說好多小夥伴自己都能想起幾件類似的傷心事兒,和幾個打著感情牌卻算計著對方的人。

02夫妻間該如何談錢?

經營好夫妻感情不是易事,如何和另一半愉快地談錢更是一個技術活。不止我們感覺困難,老外也覺得是個大問題,於是教夫妻談錢的書也是層出不窮。

蜜妹覺得,正確的談錢姿勢離不開這兩點和時機:

首先,什麼時候談錢?蜜妹建議,婚前至少應該認真地談一次。

主動談錢的另一半,當然會省去很多尷尬。但如果對方不那麼自覺,除了側面瞭解,更應該大膽地提出來談一次。總好過因為談不清楚錢,最後還是要鬧到離婚。

很遺憾,蜜妹的一位學姐就有這樣不幸的遭遇。三年前,學姐說自己遇到了真愛,對方可謂是標準的"高帥富"。"高帥富"男長相頗為英俊,甜言蜜語是張口就來。他自己開公司,在當地被視為"有錢人",兩人認識不到一個月就閃婚。

裝修新房,"高帥富"男說自己和家人太忙,全權讓學姐去裝修,至於錢,提也沒提。學姐認為對方買了房,自己出錢裝修也是應該的。默默聯繫裝修公司、購置傢俱家電,老公和公公婆婆只是過段時間來看看,提問題。

兩人婚後也未正兒八經談過錢。學姐覺得暫時沒孩子,自己工作也不錯,沒要大的開銷,沒什麼必要談錢。直到去年,學姐被告知,自己的信用卡欠了近40萬。

她老公生意做得時好時壞,但打麻將、鬥地主卻是一直堅持不懈,說是"業務需要"。認識時間短,平時聚少離多,再加經濟糾紛,很快離婚就提上了日程。

房子是學姐老公婚前買的,裝修學姐也沒辦法證明都是自己出的錢。信用卡的欠款,學姐也無法證明自己不知道,未使用。至今仍在扯皮當中。

婚前不解決的問題,不會因為結婚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反而會成為婚姻中的定時炸彈。婚後可以不定期的談一談,有大開銷的時候應認真談一談。

既然夫妻掙的錢是共同財產,那雙方作為"股東"也享有基本的知情權和決定權。

協商是關鍵,結婚就是兩個人不斷妥協地在一起生活。生氣的時候談錢更像是分割財產。

找個雙方心平氣和或開心的時候談錢,才能事半功倍。

然後,就是怎麼談錢?

夫妻之間談錢,其實最大的麻煩在於牽扯進雙方的原生家庭。

蜜妹一直主張, 如果有經濟條件,雙方儘量都在婚前買房,彼此留個退路,也讓父母放心當然好。

如果不行,愛情要保持,日子也得過下去。那就只能是相互爭取、理解,也得讓步。

買房、裝修等大的開支,雙方需要坦誠地談。夫妻各自跟自己的父母也得談,穩定後方很重要,要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吃虧"了,瞎摻和就必然發生。

小筆開支和"小金庫",就自動"眼瞎耳聾"吧。不給對方點自由的空氣,更容易引起叛逆心理。

婚前,我們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好好判斷,哪個人才適合。婚後,我們都還是做個眼盲的"傻子",才能愉快地愛我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