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俗語“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什麼意思?

在農村,諺語的廣泛傳播源於數千年以來,農民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以細微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發展,氣象的變化,並在生活與日常生產中,總結經驗,高度提煉概括而來的一種通俗的語句。在農村,諺語或俗語又被稱之為“哲理小詩句”或者“生活百科全書”,這主要源於這些俗語的廣泛性與實踐性,在農村生活,總有一些俗語,生來就能體會,有些是講述農田管理的,如“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講述的是冬季降雪對農田麥收的好處;而有些是反映過去封建的農村社會,如“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而更多的是講述咱農民的世界觀的,如“有志者,事竟成”。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這三則俗語,你又知道多少呢?

在農村,俗語“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什麼意思?

生子莫生多,生多換破鍋

過去在農村,經常聽上了年紀的老人說,“生子莫生多,生多換破鍋”,今天想想有多少年輕的父母不考慮生二胎,莫不是因為這生活的壓力呀!雖說過去農村都窮,生孩子“一個是養,兩個也是放”!但是,在農村如果本身就貧困,孩子多了家庭的生計也會收到影響的!而對於我們80後來說,大多姊妹二三個。如今經濟雖然提高很多,家境也寬裕了,但對於生孩子要二胎,很多農村人都嘀咕,如果一胎是閨女的那還有點動力,要是一胎是男孩的,很多人都不考慮了。這也是生活壓力造成的!

在農村,俗語“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什麼意思?

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

在農村,每個地區的喪葬都有不同的風俗,這也是“五里不同俗,十里該規矩”的緣由吧!在我們魯西南地區的農村,喪葬時候講究“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飯甑”在我們這稱為“傢伙膳兒”也就是做飯用的,如盤子、碟子、碗筷、桌子、凳子、大棚等。在農村,家中老人過世,親朋前來“弔孝”,中午是要招待的;一般都是主家請廚師前來現場製作,而在農村不管誰家有人過世,“執客”與“忙客”或者這些“傢伙膳”都是不請自己來的,這也是一個地方的傳統!

在農村,俗語“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什麼意思?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

對於農村的這則俗語,我們要知道“堂親”與“表親”的差異,知道了這些這則俗語也就明白了!首先。表親多是指,姑舅、姨表之間的同輩之人;對於姑舅、姨表之間的親疏很多俗語都有說明。這也是“表親三千里”的意思,也就是說表親見的關係超過三千里後就不再有來往了,這裡的“三千里”是虛數,意思是隨著距離的增加,表親間的關係也在慢慢的疏遠!

在農村,俗語“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什麼意思?

而“堂親”多是指父親兄弟、叔伯等之間同輩的關係!在農村,親戚被稱為“外親”;而“堂親”則是本家!在過去每一戶農民都有祠堂,一個族群就這樣聯繫到一起,堂親之間“同宗同根”,因此在農村這個講究傳統傳承文化的地方,“堂親”不管身在何處,不管上下多長時間,都有這樣一個紐帶,連在一起,分外親切!

對於農村的這三則俗語,你有何看法呢,不妨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