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迴響|1977年恢復高考 改變命運的拐點

1977年,關閉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門重新打開,全國570萬出身不同、年齡懸殊、身份迥異的人湧進各個考場參加高考。這一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共有5萬多人報名,有1700多名考生考取了大中專院校,從此,他們的人生軌跡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個普通人的高考記憶

1977年8月,剛剛復出的鄧小平提議召開並主持了一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會議上他表態同意恢復高考制度。是年10月21日起,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各新聞媒體,都以頭號新聞發佈了恢復高考的消息,震撼了整個中國大地。消息傳到寧夏,20歲的孫濤覺得自己離當一名真正的醫生的夢想近了一步。

1957年,孫濤出生於一個普通幹部家庭,1969年舉家來到原寧夏陶樂縣。1975年,從陶樂中學高中畢業後,孫濤成為陶樂縣六頃地大隊東方紅公社的一名知青。他當過碼頭工、挖過渠,後成為公社衛生所的一名赤腳醫生。在行醫的過程中,孫濤最深的感觸是“知識不夠用”。雖然參加過相關醫療培訓,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他當時最大的困惑。可是,在那個年代,要想學習深造,他唯一的辦法是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為此,孫濤力爭每件事都做到最好。除了每天巡診外,他還利用自身特長進入公社文藝隊兼做編劇和演員。因為才藝突出,孫濤被推薦到縣文藝隊,經常代表縣文藝隊到銀川演出。

年代迴響|1977年恢復高考 改變命運的拐點

1977年12月,參加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青年正在認真答卷。資料圖片

1977年,公社在苦水河修公路,作為隨隊醫生,孫濤一同前往。工作之餘,他最愛的就是翻閱隨身攜帶的書籍。一天,在駐地的大喇叭裡,孫濤得知恢復高考的好消息,他立即託人把留在縣城裡的其餘書籍帶到工地。這時離高考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孫濤卻成竹在胸,“高中時的基礎打得牢靠,加之當赤腳醫生時也沒有放棄學習,我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回到縣城後,孫濤參加了“高考補習班”,化學是他最拿手的一門功課,在參加過幾次模擬考試後,老師對他說了一句“這次的高考你肯定能考上”,也正因為這句鼓勵,孫濤志在必得地走進了考場。

“還記得當年的考場設在陶樂縣中學。正值寒冬,教室的窗戶不嚴,考試那天我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冷風順著縫隙一個勁兒地灌,凍得人直哆嗦。”孫濤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笑著說,“不過拿到試卷的那一刻,寒冷就被忘記了,只是一門心思地好好答題。”

考試之後就是填報志願,和現在有所不同,考生是在不知考試分數的情況下預估,孫濤的第一志願就是當時的寧夏醫學院。

1978年2月的一天,孫濤正在田間幹活,突然聽到老鄉在喊“通知書到了”。他激動地扔下鋤頭,一口氣連跑幾公里回家。看到桌上的通知書,他還有點不敢相信,平復了一下心情後才拿起來仔細端詳,當看到錄取通知書上兩個清晰的大字“孫濤”時,他再也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興奮地跳了起來。夢想變為現實的那一刻,孫濤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考場背後的故事

“知識改變命運”,是孫濤這一輩人對恢復高考制度最為深刻的感受,而這背後的工作同樣凝聚了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辛勤努力。

1977年11月5日至12日,自治區文教局在銀川市召開了全區1977年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招生工作會議。11月16日,《寧夏日報》公佈了197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招生簡章。簡章規定報考條件:凡是工人、農(牧)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年齡20歲左右,不超過25週歲,未婚;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並鑽研有成績或確有專長的,年齡可放寬到30歲,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兩屆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考高等學校。報名時間為11月21日至25日(固原地區、同心、鹽池、左旗可截止到11月27日)。大學文科考試科目為政治、語文、數學、史地;理科考試科目為政治、語文、數學、理化;中專考試科目為政治、語文、數學、理化;報考外語專業的,加試外語(英語、俄語任選一門),報考體育、藝術專業的,加試有關術科項目;考試時間為1977年12月15日至17日;每個考生交報名費5角。

年代迴響|1977年恢復高考 改變命運的拐點

1977年,走進高考考場的人們。資料圖片

同時,公佈了1977年在自治區招生的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和專業。是年,在自治區招生的高等院校有98所,其中文科院校有20所,理科院校78所,中等專業學校23所。

1977年12月17日,考試結束,之後進行閱卷。自治區招生委員會將所有考卷都集中到區招辦,並在全區統一組織了一批大中院校的教師在阿左旗招待所聯合評閱試卷。

錄取提檔工作最繁重,當時沒有互聯網,只能靠人工分揀。首先按錄取計劃數與上線考生數的比例,劃定一條分數線。區招辦要把這些上線考生的6門試卷重新找齊,與高考志願表一起歸到檔案袋。然後分批次提取檔案錄取。落檔考生再按其第二志願錄取,這樣依次反覆,直到各校錄取名額招滿。這種錄取工作十分繁雜,工作人員一大早上班,時常會忙到次日凌晨兩三點,每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一直持續了十多天時間。

1978年3月,寧夏1977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通過報名、考試、初選、錄取等階段,順利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