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命運”到“只是一個選擇” 高考觀念生變

從“改變命運”到“只是一個選擇” 高考觀念生變

6月8日下午,北京市東直門中學考點,英語科目的考試結束後,考生們走出考場。當日,全國部分地區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

很長一段時間,高考被比作是人生的"獨木橋";隨著時代發展,部分家長學生的觀念和高考本身已經發生變化——

從"改變命運"到"只是一個選擇"

與班裡大多數同學不同,今年6月7日、8日這兩天,18歲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汪夢祺並沒有參加高考。但在北京市八一學校高考考點外,她比大多數考生都來得早。6月7日7時30分,穿著印有"與你同行"字樣的T恤,她與送考的老師家長排成一列,向走入考場的同學加油鼓勁。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975萬考生奔赴考場,創下近8年來歷史新高。"00後"從今年開始,登上高考舞臺。

汪夢祺是北京市某重點中學高三理科實驗班的學生,已經被國外一所大學錄取。與她一起來送考的10多位高三學生,都已經被保送上大學或即將出國讀書。像她這樣不參加高考的學生,汪夢祺所在班級的45人中有6人,同年級700多人中有將近100人。

41年前,全國570萬考生走進考場,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高考被視作一場"改變命運的考試",被比作人生"獨木橋"。如今,在汪夢祺這樣的學生眼中,某種意義上,高考"只是一個選擇"。人們對高考的態度和高考本身,都在發生變化。

高考只是一個選擇

汪夢祺所在的中學,在北京乃至全國都享有盛名。

和許多同學一樣,高中入學之初,汪夢祺的父親建議她"兩條腿走路",即在準備出國的同時也不放棄高考。

汪夢祺的父親本人是高考"改變命運"的生動樣本。他1968年出生於河南農村,上世紀90年代通過高考考上中國石油大學,畢業後留京。

通過高考上大學再分配工作——高考是當年改變人生命運的起點,這讓高考在汪夢祺父親那一輩人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過,與上一輩人不同的是,汪夢祺和她的一些同齡人對高考的看法則在發生變化——

一項網絡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受訪"00後"考生並不認同"高考改變命運"的說法,他們認為高考只是一個選擇,不必上升到"改變命運"的高度。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00後"除了參加高考,還嘗試通過出國留學等途徑接受高等教育。

汪夢祺也不認同"一考定終生",她認為現在有很多其他的發展機會。她身邊有不少同學通過發展特長、在各類競賽中獲獎,得到了知名大學垂青。

多舉措推進高考公平公正

"我的一位好朋友由於綜合成績優秀,獲得了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名額。我真為她高興,感覺她的壓力減輕了很多。"汪夢祺說,除了出國深造,身邊有一些同學,是通過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等途徑實現升學。

實際上,強調綜合成績評價,人才選拔更多元也是當前高校招生改革的一個方向。

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做出重大調整。同年,上海、浙江兩地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浙江省教育廳今年透露的消息顯示,除統一高考招生、單獨考試招生外,2018年浙江省內歸屬地方的50所高校以及北大、清華、浙大等9所高水平大學參加浙江"三位一體"招生。

"三位一體"高校招生改革,即把考生的會考成績、高校對考生的測試成績以及高考成績,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綜合分,最後按照綜合分擇優錄取考生。2018年,浙江省預計通過"三位一體"招生人數超過1萬人。

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地加入招生制度改革試點行列。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在全國兩會上透露,從2018年起,17個省份將開啟招生制度改革的進程。

此外,全面取消"五項加分"、推進按專業錄取,多項改革舉措正在進一步推進高考的公平公正。

尊重孩子對未來的選擇

汪夢祺決定出國讀書後,她的父母表示充分尊重她的意見。她說,身邊同學的家長,大多也很尊重孩子對未來的選擇。

"不過,這也需要各方面條件的支持。" 汪夢祺對此有著自己的認識。

中學期間,汪夢祺很早就選修了多門校內選修課程。"從擊劍、藝術史到小語種都有,現在,學校裡比較流行的選修課是大數據和機器人設計。"選修課讓她充分發展了自己的興趣,也讓不少同學找到了未來專業的方向。

除了家庭條件的支持,所在地區、學校的教育水平、教育理念也讓汪夢祺的選擇有了實現的可能。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錄取率已經達到80%以上,但近年來,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現象也一再引發社會討論。

這些現象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便明確,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繼續實施國家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由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