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這句話聽上去很虛,一個人生終極目標

誰都妄想過,但也只是妄想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而劉德志,朋友們都叫他阿志

經歷過事業高峰,也走過人生低谷

最後,柴燒為他的生活找到了一個出口

如今的他一件白T,一雙人字拖

是最常見的裝束

他笑稱,自己有幾十件同款白T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柴燒

讓他從一個很忙但很盲的經商人

蛻變成一個活得簡單但內心富足的少年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2013年,阿志送給自己一個“大玩具”——柴燒的窯子。至那時候開始他就常常呼朋喚友天天沉迷於窯子中,慢慢把生活重心放在這裡,到後來直接離開了那個他創建的公司。一開始他做柴燒不帶半點功利的意思,完全是因為熱愛。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熱愛讓他可以忍受高溫的炙烤,孤獨的磨練。每次燒窯的時間大概在三四個晝夜到六七個晝夜,開始了就不能中途停止。

慶幸的是,成功出窯了。但這樣的磨練就像把靈魂和作品合二為一了,他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讓自己昇華。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柴燒不僅僅是體力上的耗費,更是精神上的昇華。燒窯的過程中有定量也有變量因素。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包括方式,溫度和方向。但卻有上帝之手的參與,導致最後的成品總是意料之外。就像一場未知的旅行,出發前你會準備一份攻略,但在路上你總會碰到各種小驚喜。當然有時候一念之差,也會是個驚嚇。用阿志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追求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就是這樣一種未知的神秘,深深地吸引了他。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和很多柴燒藝術品不一樣。阿志選擇了做有溫度的“生活器”而並非冷冰冰的“收藏品”。他說手藝的價值和意義不是去傳承,而是在現在的社會仍然發揮著作用和秉持著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才有延續下去的必要。他希望把他作品收入囊中的人,可以儘量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它。每個作品都是有生命的器物,這些器物每被使用一次就像被展覽了一次。這才是它們真正的價值。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由於做的是“生活器”,阿志對選材用料很嚴格。柴燒器皿都會選擇乾淨自然,沒有工業汙染和化學添加的材料。他曾經為了尋找好的土壤,特意遠赴雲南茶山。在當地朋友的協助下,帶回了幾袋土壤進行研究創作。雖然一路顛簸,但他說這個經歷可以算是他在柴燒這條路上的驚喜了。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因為最後等他們在凌晨穿過層層雲霧到達山頂,看到了一片美景仙境。那場景,他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回憶起來的時候,他拿起手機給我看當時他拍攝的延時,津津樂道,臉上充滿自豪。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劉德志在佛山開了一家工作室“半山煙雲”。這個工作室一直扮演著美學傳播的角色,經常會聚集一些藝術家在這裡做展覽,也會開展茶道花藝的活動、和朋友們分享好茶雅器。他不想做純藝術的東西。他覺得美學不應該變成曲高和寡的事情,應該是服務更多人,價值感更好的體驗。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他也會在全國各地做自己的展覽“煉魂為器”。展覽除了展出成功出窯的作品,還會展出失敗的作品。這讓我覺得十分特別。一般人都會逃避失敗或者小心翼翼把失敗收起來害怕被人窺視。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而這就是柴燒帶給阿志的改變。他漸漸坦然面對所有的作品,包括失敗的。覺得燒壞的作品也是自己的一部分。這讓他在現實生活中也學會坦然面對一切事物。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工作室門口有一棵松樹,松樹下放滿了燒壞的器皿。他說失敗就是一種常態,經歷無數次失敗之後,對成功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在他的工作室裡,擺放著很多柴燒製品。那些都是他日日夜夜熬成的作品。小到粗鄙簡陋的茶壺大到上了釉色的藝術品,就算是同一批次出產的同款茶壺,每一隻都有所差異。也就是說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柴燒作品,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它們都擁有著各自獨立的靈魂。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更神奇的是,當我走進工作室的那刻。就感受到一股讓人心如止水的味道。阿志解釋說,大概是這些柴燒作品的氣息吧。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從2013年建第一個窯開始到現在,柴燒已經陪伴阿志整整五年了。五年的時間,他像是脫胎換骨一樣。很多朋友都覺得他改變了許多。少了一份浮華,多了一份沉著。他看著自己的作品,臉上寫滿了知足的樣子,真像個孩子,會發光誒。

這個男人天天逛“窯子” 竟是為了煉魂為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