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一开始就把题做对

情感 |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把题做对

  最近被一个口味清奇的朋友拖着看了遍电视剧《甄嬛传》。由于我是原著黑以及历史控,这竟是多年来我第一次看这部剧。

  小说及剧本的诸多槽点姑且不论,剧中最触动我的一幕,是皇上临死前跟甄嬛说:嬛嬛,我还想听你叫我一声四郎。

  我朋友说,她不知道原著描写的皇上是怎样凉薄反复的人,但从电视剧里,她看到的就只是一个口是心非、内心柔软而不自知的男人,明明一早就喜欢上了甄嬛,却非要用“莞莞类卿”来自欺欺人,以至引发了多年的误会。

  这个皇帝在剧中所做的种种伤人害己的事情,正是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感情里犯的错误。他心猿意马,娶了不爱的女人之后才初次体会心动的滋味,于是从心所欲伤害了原本的伴侣;他又容易冲动又容易愧疚,会因前途考虑而伤害自己喜欢的女人,会反复试探对方的忠诚度,会因心中妒火而设计除掉情敌……只不过,权力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去放大这些错误。他像个任性妄为的小孩,永远不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永远不需要去努力提高自己的魅力值,因为天底下没有人有权拒绝他的亲近。

  如果是几年前看到这样的故事,这个恩断义绝的结局大概会让我觉得扬眉吐气吧?而现在,我却只觉得心疼。

  心疼的是,我看到那些人明明有机会得到生活的善待,但他们却不肯放过自己。

  盖儿姐昨晚跟我说:老林,你真的变了,我感觉你现在都比我成熟了。

  作为迟迟不肯扼死少年心的人,一路有父母亲人的护佑,我们成长的速度本就比其他人迟缓了。只是这两年以来,我也觉得自己在一些问题上,逐渐比之前通透了很多。

  记得四年前我gap在家,闲时听闺蜜郭小乔吐槽她男朋友多么幼稚不长进,我次次都劝她立马分手换个好的。前段时间郭小乔又说起,她向老公抱怨工作上的事,对方还是老样子,根本给不出一句有意义的见解。我跟她说:“那你就换一种方式沟通啊。你向他抱怨,本来也不是指望他帮你解决问题的,而是希望获得一些情感上的慰藉。这个时候,他带你吃点好吃的放松心情,比装模作样给你分析问题管用得多。你直接把需求告诉他不就好了?”郭小乔也感慨:诶,你真是变了啊,要换了过去的你,肯定又要劝我把他踹了。

  我说,我也是这几年才明白,有些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换个人来答题,也未见得会更好。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曼仔说:“以前看小说看影剧,最喜欢看男女主角从不相识到心动到相互试探然后终于在一起的过程,但对在一起之后往往就没什么兴趣了。”而现在,却更多地为“在一起之后又如何”而感到恻隐苍凉。

情感 |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把题做对

  几年前我曾经幻想自己有一日办婚礼,也要像明星一样选址在风景宜人的海岛,也要把最好的朋友都请来,包机票包住宿。宾客之中倘若有单身男女碰撞出火花,这海岛之行的初遇,必将是他们难忘的记忆。

  幻想到这里,我又觉得不甘心了:凭什么我要做那个为别人牵红线的东道主?凭什么我自己不能当一回海岛邂逅的女主角?凭什么我要跟人结婚,扼杀掉这些美好邂逅的可能性?

  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结婚的好,还是保留着无限可能性的好。

  到底还是被自己向来喜爱的小说影视剧荼毒太深。

  多年来我时常幻想着那个脚踏祥云的大英雄,电光火石的默契相知,四海列国千秋万载的无可取代,在一起自然是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谈的都是高山流水风花雪月。以至于,当年我听到闺蜜与男友的恋人絮语,几个小时的电话视频,聊的无非都是“今天吃了什么”之类的家常,顿觉他们的相处真是索然无味。

  其实爱情永远不会如小说电影里那样风雅,凡事最终都还是要落实到衣食住行上来。相处也没有什么完美标准的配置,早些年我谈之色变的“互相磨平棱角以契合彼此”,倒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当你与一个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你们彼此便享有特权,可以优先分享一切转瞬即逝的琐碎细节。其实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一个人想要说,有一个人愿意听。

  当你不惧于为某个人改变自己的时候,再去看茫茫人海,或许某一刻会突然觉得那些陌生的脸孔,个个面目可憎。你只愿与这些人保持有距离的友谊,却无法想象与之亲近。这一刻方才明白,保留无限的可能性固然好,但若真正拥有了一个人,也即是拥有了全世界。

  过去我们常说“在最好的年华遇见对的人”,我如今才明白,从前我对于“最好的年华”,一直都理解错了。我一直以为,“最好的年华”指的是一个人最年轻、最单纯、最好看的时光。直到现在我才了悟:其实所谓“最好的年华”,指的是你心胸最开放、最容易心动、最憧憬可能性、最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系的阶段。

  正如我现在,已经无法与几年前的自己保持同样的心态——现在我没有办法去憧憬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的可能性,也不再期待百分百契合的“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了。

情感 |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把题做对

  电视剧《甄嬛传》里,待到甄嬛移情别恋、二度进宫之时,皇上不住地夸她比从前懂事多了,她在宫中也从此平步青云。“懂事”真是很可怕啊。要怎么样才会懂事?要到无所希冀时,要到对方再无法牵动你的喜怒哀乐时,你才能置身事外地分析利弊,才能恰如其分地摇尾乞怜,打蛇打七寸。

  犹如师太所言:“……这才是男人心目中理想伴侣吧,不过,必须完全没有感情,才能这样撇托,像一个公务员,做妥工夫,按时出粮。”

  这真是世上最讽刺的悖论:你希望你的爱人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可通常能完全遵循这个标准的人,却是不爱你的人。

  没有人能够一开始就把你的每一道题都做对。世上的每一桩“岁月静好”,大都是一地的鸡毛蒜皮、一身的新伤旧痕,一次又一次推倒重砌,磨炼演变而来的。值得期待和感激的不是电光火石的惊艳和契合,而是这个人有耐心,一次次陪你在互相伤害的断壁残垣上,一砖一瓦地重建家园。

  每个人都期待温柔浪漫的果郡王,都想做平步青云的甄嬛,可惜的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自私犹疑,而又缺乏安全感的皇帝。有时,一点小小的伤害,在真正在乎你的人心里,亦如“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故事,都无须走到“锦水汤汤与君长诀”般惨烈的地步,倘若转换一种方式,早一点对她说出那句“我还想听你叫我一声四郎”,好多的感情,恐怕都可以改写一个温暖的结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