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一份方案是怎麼做出來的

从无到有:一份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先給大家拜個晚年。

剛開工沒幾天,本來已經想好了拖更藉口:“這年不還沒過完嘛~”,突然想起,也許趁年內更新能收更多紅包呢?所以就趕緊開始敲鍵盤了……

廢話不說了,為了幫助大家儘快進入工作節奏,今天聊一聊做方案的東西。老手們可以跳過本篇,對於一些面對這類任務感覺無從下手的同學來說,可以參考一下。

一般而言,一份方案從接到任務到交付出去,可以分為“構思”、“草案”、“草稿”、“製作”、“檢查”這五個階段。名字是我瞎想的,看看具體都幹了些什麼就基本清楚了。

構思:考慮清楚這個方案到底是要幹嘛的

草案:搭好方案的框架

草稿:添加枝幹,確定各模塊的具體內容

製作:完成方案

檢查:讓方案更完美

當然,這套流程的前提是時間足夠,遇到緊急任務的同學,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很急?試試快速迭代》

下面簡單介紹下每一步都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輸出是什麼。

構思:考慮清楚這個方案到底是要幹嘛的

先前的一篇文章《能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是好方案》裡,我們提到過“一份解決方案的主要內容很簡單:一個問題和一個答案”。這個步驟主要就是為了幹好這件事,即找到這份方案要解決什麼問題,同時給出解決辦法。

關於如何找對問題和答案的內容,參考上面提到的文章就好,這裡就不再多說了,只想再一次提醒大家,這一步至關重要。

我在工作中見過不少同事一接到任務就匆匆忙忙開始寫東西,最後卻對著看似完成卻亂七八糟的方案頭疼,不得不一次次重新來過(我見過修改了一年還算不上好的方案)。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想好這份東西交出去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

換句話說,構思這個階段,就是確定好一個大方向,大方向出了問題,後面做得再用心,也是白費力氣。而如果一開始就找準了這個點,後面的工作就輕鬆多了,所以在這一步,我強烈建議大家多花些時間和心思,思考為主,動手為輔。

通常這個階段完成的標誌是,很清楚這個方案是給誰的、用來解決什麼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輸出的東西,有可能只是兩句話:問題和答案;也有可能是一份簡單的導圖。這個看各人習慣。

从无到有:一份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草案:搭好方案的框架

在這一步中,我們要做好這幾件事。

理清邏輯線和故事線:通常我們會按照某種邏輯思考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稱之為邏輯線,也可以叫思考線。但有些情況下,我們需要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做這份方案,就需要重新調整各部分的順序,或者增減內容,我稱之為故事線。比較常見的是發佈會上用到幻燈片、用於忽悠客戶的市場材料、用於特定教學方法的課件等。

確定方案架構:確定了主線之後,方案所需的各個部分也就基本清楚了,這個就是整體架構,就像是一棵大樹的主幹,在後面,我們就要圍繞它來添加各種內容。

確定要填充的東西:注意,這個是“東西”而不是“內容”。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不需要確定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只需要知道這裡大概要放個什麼東西就可以了,舉個例子,在方案的某個部分,我們只需要標註“這一節論證一下喝酒容易造成損失”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標註為“舉一個案例:喝醉了之後去球場玩耍還妄圖去抓幻想出的小偷結果摔斷腿”。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在後續的工作中保留餘地,更有彈性。

這個階段的輸出,通常是一份主題明確,主線清晰的導圖或大綱。如下圖。

从无到有:一份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草稿:添加枝幹,確定各模塊的具體內容

這時候的主要任務是將大綱細化,並補充針對各部分或模塊的大概描述,說明白每個部分要寫什麼內容。有些次級議題的論證邏輯,也需要在這個時候補充完整。另外,一些需要填充的具體內容也要在這個階段確定下來,比如某個圖示,或上面提到的具體案例。

事實上,我們可以把前面這三步看作是規劃的階段。這個階段的輸出也是看各人喜好,如果你喜歡修改方便,更專注于思考,或許可以輸出一份手稿。如下圖。

从无到有:一份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當然,如果時間比較緊急,或者內容已經爛熟於胸,或者需要其它人的合作,也可以直接用powerpoint來做。比如下圖,除了少有的幾個現成素材外,其它都沒有具體內容,只是標註了每一頁要放什麼東西而已。

从无到有:一份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製作:完成方

這部分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前面都已經規劃好了,剩下的幾乎可以看作是體力活,該寫什麼文字就寫什麼文字,該畫什麼圖就畫什麼圖。

如果前面邏輯清楚,每一部分的文字都只是一篇短短的命題作文,甚至幾句話而已,每一張圖,也不過是依樣畫葫蘆,簡單得很。只要前面花了足夠多的時間,這裡拼的就是打字速度或者做PPT的熟練度了。

這階段的輸出當然就是一份完整的方案了。

从无到有:一份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檢查:讓方案更完美

寫完方案,不檢查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說一些錯別字,單就是邏輯這一塊,至少都會有一些需要修修補補的地方。這個檢查,要麼自己來,要麼讓別人來。之前的一篇文章《構建方案的邏輯》裡提過這件事,摘錄如下。

講給自己聽:這一招在撰寫方案的過程中就應該養成習慣。試著把每一個思考和做成導圖的片段都用語言描述一遍,如果邏輯有問題,很快就能發現。在整個方案完成之後,也應該至少完整的試講一遍,看看是否通順,如果磕磕絆絆的,往往就是邏輯有問題。

講給別人聽:有時候習慣了某種思考方式就難以察覺到其中的邏輯錯誤。這時候,多講給持不同意見的人聽是最好的選擇。想想看林肯為了完善決策任命了多少自己的政敵,而你的方案同樣也是為了要說服那些最頑固的反對派,所以不要怕對方提出質疑,只有勇敢的面對這些質疑,才能持續改進和提高。如果公司有內審機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多一些意見就會多一些改進的可能性。

檢查這個階段最讓人痛苦和煩躁的是,它並不是一遍就可以完成的。為了讓最終輸出的結果更令人滿意,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我們得一直重複“發現問題 → 修改 → 發現問題 → 修改 → 發……”這個過程。這裡再放一張老圖反映一下我的心情吧。

从无到有:一份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最終,你的方案將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有說服力。

OK,以上是一個簡單的步驟分解和解釋。在實際工作中,前三個階段的分界其實並沒有那麼明顯,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調整,但絕不可忽視它們。通常如果一份方案需要在一週內搞定的話,我會至少花2-3天時間在前三個階段,1-2天用來寫方案,剩下0.5-1天來檢查和修改。

以上,供參考。有機會的話,會慢慢把各部分內容再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