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錢啦!遼寧這些人可拿最高4800元補貼!

发钱啦!辽宁这些人可拿最高4800元补贴!

在職場打拼

自身技能高低

決定了你的晉升之路

現在

想提升自己的遼寧人有福啦!

參加12類職業技能培訓

可獲政府補貼

最高可補4800元!

遼寧12類職業培訓可獲補貼

最高可領4800元

日前,遼寧省人社廳印發了《第一批遼寧省職業培訓政府補貼專業省級指導目錄》,對12類職業培訓分別確定了補貼指導標準。

這12類職業涉及生產類、製造維修類、計算機及社會生產和生活服務類、交通運輸類、餐飲及酒店服務類、家庭服務業類、建築裝飾類、手工製作類、農林牧副漁業類、醫藥化學類、創業培訓等。

其中,有些職業培訓補貼標準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補貼金額也不同。例如車工初級、中級和高級分別補貼4800元、4500元、3210元;焊工分別補貼3450元、3950元、2965元;汽車維修工分別補貼2350元、1600元、1285元;美髮師分別補貼650元、1070元、1600元。

職業培訓政府補貼主要針對有提升個人技能意願的人群和高校畢業生等,培訓者在各地政府指定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先行繳納一定的學費,在取得培訓合格的相應證書後,可享受對應檔次的補貼。本次補貼指導目錄,是根據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研究制定的,各市可對照目錄中確定的培訓補貼指導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和物價變動指數,制定市級目錄或在開展的職業培訓中參照執行。

政府補貼目錄名單

发钱啦!辽宁这些人可拿最高4800元补贴!
发钱啦!辽宁这些人可拿最高4800元补贴!发钱啦!辽宁这些人可拿最高4800元补贴!

除了自己培訓提升,政府買單之外

最近

還有一大波讓咱省錢的好消息!

醫療、納稅、買車、養老保險……

個個關乎我們的生活

進口抗癌藥實行零關稅

发钱啦!辽宁这些人可拿最高4800元补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減輕廣大患者特別是癌症患者藥費負擔並有更多用藥選擇,會議決定:

一是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較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

二是抓緊研究綜合措施,採取政府集中採購、將進口創新藥特別是急需的抗癌藥及時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等方式,並研究利用跨境電商渠道,多措並舉消除流通環節各種不合理加價,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急需抗癌藥的價格有明顯降低

三是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將臨床試驗申請由批准制改為到期默認制,對進口化學藥改為憑企業檢驗結果通關,不再逐批強制檢驗。

四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化學藥設置最高6年的數據保護期,保護期內不批准同品種上市。對在中國與境外同步申請上市的創新藥給予最長5年的專利保護期限補償。

五是強化質量監管,加強進口藥品境外生產現場檢查,嚴打製假售假

深化增值稅改革

4000億“減負”大禮包來了

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3項措施,並從5月1日起施行。3項措施實施後,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

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並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徵收率計稅的優惠。

三是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啟動

財政部發布通知,自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地區的市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將有大優惠。

通知明確,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通知還明確,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我國降低汽車等產品進口關稅將盡早落地

未來買車會更便宜

发钱啦!辽宁这些人可拿最高4800元补贴!

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提出,要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並顯著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將抓緊提出降稅具體方案建議,按程序報批後爭取早日實施。

程麗華還表示,中國自主降低關稅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而進行的主動擴大開放舉措,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