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據調查,有接近一半的新就業大學畢業生,房租支出佔其收入的25%以上,房價高了可以暫時不買房,而如果房租瘋漲到遠遠超過平均工資的程度,則會把剛畢業的大學生、剛進城的農民和農民工以及困難群體逼向絕境。這意味著他們在城市的立錐之地都可能沒有,也就意味著他們向上生長的空間從一開始就被嚴重擠壓。

時間:8年前

地點:上海

人物:老王、小王

那年,老王和小王這對兄弟趁著手上有點積蓄,商量起了“房事兒”。一直渴望歸屬感的老王,咬咬牙買下了一套100多萬的房子,貸款30年,月供4800元。自認為精明的小王,則先算了一筆賬:一套總價100多萬的房子,月租只需要2000元左右,花100多萬至少可以租住50年了,買房並不比租房划算。恰逢當時一些專家的“樓市崩盤論”被媒體大肆宣傳,加上小王不喜歡揹負貸款壓力,於是小王最終選擇了租房。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8年過去了,小王錯過了一波又一波的機會。現在,上海的房子已經貴到高攀不起。甚至,有一天他開始恐慌——自己可能連房子也租不起了!因為那套原本只租2000元/月的房子,在這幾年房價的輪番上漲中,已經要每月至少7000元才能租下。而另一邊,老王卻因為降息、銀行的房貸利率優惠等因素,月供不斷降低,現在每月要供的居然還不到4000元。

租不起房——漸漸成為事實

在房價上漲的同時,如果你們也有留意到租金水平變化,相信再也不會輕易講出“買不起房,大不了租房!”這樣的空話了。

據58同城發佈的《2016上半年租房市場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住房租金出現持續上揚的態勢。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其中,一線城市中的上海、北京、深圳每套住宅平均月租金都超過了4000元,今年6月,上海、北京、深圳的月租金分別為5133.91元、4743.98元、4086.32元;上海以每套每月5133.91元的價格成為內地租金最貴城市。

與樓市的冷熱不均類似,其他二三線城市的租金與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也有較大差距。整體來看,二三線城市的租金在每套每月2000-3000元之間。

再看看各城市的工資水平: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通過這樣簡單直接的數據,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房租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極高!比如深圳,對於很多人來說,每月平均工資8315元,但每月平均房租卻高達4086.32元,房租支出就已經佔據了收入一半了。

廉價群租房將不再存在

自從北上廣深設定了人口“紅線”後,“以房控人”,就成為人口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

北京提出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

上海提出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

廣州提出控制在1550萬人以內

深圳提出人口發展預期目標為1480萬人

如何實現“以房控人”?通過整治群租,減少出租房的數量。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比如,北京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大力整治地下空間和群租房,加強直管公房管理。持續開展“拆違打非”,拆除違法建設1500萬平方米。

通過群租房的整治,也讓那些租金只有一千甚至幾百的群租住房“銷聲匿跡”,因而有效減少了外來常住人口,而在低技能人群流出的同時,流入和留下的是高技能人才。他們對於租賃房屋的舒適度要求更高,這又側面使得市場對中高端的住房需求不斷升溫,進而拉動了整體租金的上揚。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投資客開始瞄準租房市場

“今年租房市場租金上漲比較快,一些投資者開始瞄準租房市場。”從事多年二手房地產經紀的李超表示,相比去年,今年以來,廣州中心區租金均價上漲了500~1000元/月以上,外圍區租金上漲了300~500元/月。租金上漲,讓投資者看到了租房市場的未來價值,想要分享租房市場的“大蛋糕”,租房市場湧現了投資客的身影。

李超介紹,同為放租獲得收入,之前投資客通常是買房後轉租。今年租房市場中的投資客,出現從房主手中取得房屋租賃權,對房子進行裝修升級改造後自行出租的現象。因為,同一地段的房子,裝修檔次的高低能直接影響它的租金水平。投資客正是看中了這個價差。

以前買不起房,現在租不起房,剛需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據有關人士分析,客租房翻新後轉租,相比購房(一套房動輒上百萬元)後轉租,從房主手中租賃更能節省投資成本。

租房翻新再轉租,投資客是從中掙到更多錢了,然而租房人在他們的攪和下,以後可能得付出越來越高的租金。

租不起房,正在一線城市變為常態。甚至,在大城市的房租都快趕上房貸月供了,誰還敢說買不起房就租房住?也許哪天就租不起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