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裝點巢穴:告訴你,別惹我!

買一盞能發出淡黃色燈光的床頭燈,掛一幅描繪自然風光的風景畫,種一盆帶著點點綠意的多肉植物……人們總會用各種小東西裝點自己的居所。

鸟类装点巢穴:告诉你,别惹我!

但出乎意料的是,裝飾自己的家卻並非人類的專利,鳥類也會裝飾自己的巢穴。

比如園丁鳥,雄鳥會精心製作一個巢穴,再找來一些彩色毛線、玻璃、金屬絲、紙片、布料、羽毛、花朵等來裝飾這個新建成的巢穴。竣工後,帶著雌鳥來參觀一番,還會銜著裝飾品翩翩起舞,以才藝表演討取雌鳥的歡心。

這也是我們熟知的鳥類求偶過程,但鳥類裝扮巢穴僅僅是為了求偶嗎?

如果是在幾十年前,生物學家也許會告訴你,是的,鳥類裝扮巢穴就是為了求偶。從前他們認為,鳥巢並沒有多大的生物學意義,不過是鳥類居住繁衍的場所,直到35年前,生物學家才開始正視鳥類巢穴,又到了十幾年前才開始認真研究鳥巢的生物學意義。之後他們發現,求偶,不過是裝點巢穴的目的之一,有許多鳥類,裝扮巢穴並非為此,而是為了發出信號:自己不好惹。

鸟类装点巢穴:告诉你,别惹我!

白色塑料彰顯實力

黑鳶裝扮巢穴就並非為了吸引異性,因為它們的巢穴是雄鳥和雌鳥共同建造的。那麼它們為何要裝扮巢穴?

研究人員來到了西班牙的多尼亞納國家公園,在這裡,有500對正處於繁殖期的黑鳶,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巢穴中都有白色塑料袋。但奇怪的是,各個巢穴中的白色塑料袋的數量並不一致,並且相差挺大。巢穴的主人強壯有力,巢內的幼鳥更多的巢穴中往往白色塑料袋更多,黑鳶體弱或幼鳥數量少的巢穴白色塑料袋很少,一些年老或者年幼的黑鳶巢穴中幾乎沒有白色塑料袋。而白色塑料袋較多的巢穴受到無巢同類的攻擊較少,白色塑料袋較少的則頻繁地受到攻擊。

這麼看來,這些白色的塑料袋就好似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就放在那兒,告訴你:“看到了嗎?我很厲害,別惹我!”研究人員還發現擁有白色塑料袋多的黑鳶在群體中的地位較高。

有趣的是,黑鳶十分偏愛白色塑料袋。如果將綠色、紅色和白色塑料袋擺在它們面前,它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白色的;如果綠色、紅色的塑料袋更近,而白色塑料袋更遠,它們也會不辭辛勞,飛遠一些,將白色塑料袋銜回。為什麼五彩的塑料袋中,偏偏鍾愛白色呢?研究人員推測,可能在綠色的樹林裡,白色塑料袋非常顯眼,即使其他想攻佔巢穴的黑鳶飛行於空中,也很容易注意到那些白色塑料袋。那一堆的白色塑料袋明晃晃地告訴它們:“別浪費時間了,找下一家吧,這家你打不過。”

也許你會認為,既然多的白色塑料袋能彰顯實力,不就是白色塑料袋,撿就好了,將自己的巢穴裝滿白色塑料袋,將自己偽裝成很強壯、很有實力的樣子,不就能把其他同類嚇走了嗎?但事實是:此路不通。研究人員給一些巢穴里加入許多白色塑料袋,結果這些巢穴很快就遭到了猛烈的攻擊。看來黑鳶可沒有那麼容易被欺騙,是不是真的有實力,還需要經過大家的檢驗。黑鳶裝飾巢穴需“誠實”,否則將會很快被戳穿,黑鳶群體就是這樣保持著內部的平衡。

用糞便警示同類

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貓頭鷹,名為穴鴞。與別的鳥不同的是,它們不愛樹上築巢,偏好地上打洞。這是一種穴居的貓頭鷹,它們不是住在其他齧齒動物遺棄的洞中,就是自己挖洞居住。

鸟类装点巢穴:告诉你,别惹我!

穴鴞很奇怪,喜歡將哺乳動物的糞便堆放在洞口,糞便上還會放著一些乾草、乾花,是一種“把鮮花插在糞上”的裝飾風格,還有一些金屬絲、破衣架等。一開始,有人認為,這些臭烘烘的糞便的作用是偽裝,堆積在洞口的糞便讓天敵聞不到穴鴞蛋和幼鳥的氣味。

但在2004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否定了這個說法,他們的實驗驗證了糞便的氣味並不能掩蓋蛋的氣味。研究表明,這些糞便並非為了偽裝,相反,是為了引誘。引誘的對象是屎殼郎,屎殼郎是穴鴞的獵物之一。有了這些糞便,屎殼郎會自動送上門來,這樣穴鴞足不出戶,就可以美餐一頓。

但這就是穴鴞把糞便放在門口的全部原因了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偏偏只有洞口有糞便,將糞便放在洞中,直接在洞裡就可以吃到屎殼郎,不是更方便嗎?並且,為什麼糞便上還有其他東西?如果僅僅是為了引誘屎殼郎,有糞便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舉呢?看來糞便還有其他作用。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糞便上再加其他物質的裝飾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同類傳遞信號。

到了繁殖季節,“單身”雄穴鴞便開始尋找宜居洞穴。研究人員將糞便堆放在一些無主的洞口,結果發現那些雄穴鴞幾乎不會光顧這些洞口有糞便的洞穴,轉而去到附近洞口沒有糞便的洞穴。他們嘗試將一隻穴鴞放到一個有主的堆糞洞口,看看洞穴主人會有什麼反應。結果,洞穴裡的雄穴鴞立馬驅趕“入侵者”。大概穴鴞在受到這樣的猛攻後,知道了洞口堆放糞便的主人並不好惹,以後看見洞口堆放糞便的洞穴便不會輕易靠近了吧。另外,此洞主人在驅趕“入侵者”以後,會趕緊找來更多的糞便堆在洞口,似乎認為原有的糞便不足以嚇退其他穴鴞,這個舉動進一步證實了糞便是傳遞信號的猜想。這些糞便就像是門口的一塊牌匾,上書:“閒鳥免進”。

研究人員還想嘗試著如果將洞口的糞便全部清理掉會發生什麼。可惜穴鴞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還未清理完,穴鴞就立馬補上了新的糞便,它們可謂是全天候24小時監控著洞口的糞便,不讓其他穴鴞有機可乘。

鸟类装点巢穴:告诉你,别惹我!

用羽毛來裝飾

別的鳥類把羽毛鋪在蛋底下,保持溫度,而石雀卻把羽毛堆在巢穴邊緣。看到石雀這一特殊的舉動,研究人員不禁猜想它們是否與黑鳶和穴鴞一樣,羽毛是用來發出信號的。

於是,研究人員給一些巢穴中加入更多的羽毛,發現那些被人為增添羽毛的巢穴明顯比原先受到更少的同類入侵。看來別的石雀根據巢穴中羽毛的多少就輕易做出了判斷,而不需要親自去巢穴試探。並且,巢穴被研究人員增加羽毛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與之前相比,同一只雌石雀會下更多的蛋,雄石雀也會花更多的時間留在巢邊守護著。在未改造之前,不僅“外敵”進犯的多,雄石雀也會經常落荒而逃,棄巢而去。而改造後的巢穴似乎能夠給雄石雀加強戰鬥力,每每有其他石雀來犯,雄石雀便會勇猛地抵禦,儼然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入侵者只能倉皇逃離,真正詮釋了什麼是“不好惹”。

鸟类装点巢穴:告诉你,别惹我!

由於石雀裝飾巢穴的任務是由雌石雀全權負責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用羽毛裝飾的方式不光是為了防止其他石雀來入侵,還為了向雄石雀展現雌石雀“持家”的能力,“說服”雄石雀共同保護它們的後代而不會棄巢而去。

從黑鳶到石雀,鳥類的巢穴並非只為了求偶。它們裝點巢穴有著更復雜的含義,也許避免同類侵犯僅僅是一部分作用,它們的裝飾還有什麼特殊意義,還等待著需要進一步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