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向孩子大吼大叫,做一個“足夠好”的父母

停止向孩子大吼大叫,做一個“足夠好”的父母

停止向孩子大吼大叫,做一個“足夠好”的父母

講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這也是許多做父母的都容易犯的錯誤。

那是一箇中午,懶得做飯了,我決定帶著孩子去一個經常去的飯店吃飯。因為工作比較繁忙,我通常會一邊開車一邊給朋友打電話。我想很多人都有我這樣的習慣吧!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一邊開車一邊處理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提供了可能,開著車和朋友說說事情並不會影響到駕駛安全。

我撥通了朋友的手機,和對方寒暄起來。“你好,李老師。這幾天也沒和你聯繫,你一切都好吧!”“李老師哪天有時間了,我們在一起聚聚吧!”

正說之間,孩子們嘰嘰咋咋地打鬧起來,聲音直接蓋過了我打電話的聲音。因為這位朋友對我比較重要,孩子的突然打擾,頓時讓我非常惱火。

“小聲點!沒看見我在打電話嗎?”我衝他們訓斥道。而這時,我回過頭來想再接著和朋友聊時,朋友向我說道,“你先忙,等方便了再聊吧!”隨後就把電話掛斷了。

朋友一定是聽到了我發脾氣的聲音。就這樣,一句對孩子態度惡劣的話破壞了我與朋友整個的談話氣氛。這令我非常的尷尬!

停止向孩子大吼大叫,做一個“足夠好”的父母

我總是對孩子的種種不聽話缺乏耐心。這次事件也讓我認識到:其實自己對孩子的這種做法毫無道理。而實際上,衝孩子吼叫也並不利於對他們的教導。

我開始試著改變,儘管很難。後來,我在逛書店時看到了一本書——《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從這本書中,我逐漸加深了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認識,我慢慢地學會了思考,我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後來,當孩子再次出現失當行為時,我不再反應得簡單粗暴。我認識到,有時候孩子的失當行為是對壓力、恐懼、不安全感或者其他情緒的一種反應,我應該先讓自己平靜下來,觀察,傾聽,思考,搞清楚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失當是由於他們正面臨一種“傷害”,他們的失當行為恰恰是給我們的最好反饋,這是一種“危險預報”,讓我們可以及時把他們從危險的道路上拉回來。

我很高興自己不再是以前那個愚蠢的父母。

而一旦打破了吼叫的習慣,作為父母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來嘗試以尊重的方式設定界限和教給孩子他們需要的技巧。良性循環開始形成。

父母會進一步認識到:孩子希望讓父母高興,他們會注意到哪些行為是你所讚許的,即便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按你的要求去做。

因此,你會不斷地改變你的行為方式,你會越來越優秀!

後來,我還發現:當自己非常疲憊和焦躁時,也會衝著孩子大聲嚷嚷。我會很後悔,會向他們道歉,但是傷害已經產生。

停止向孩子大吼大叫,做一個“足夠好”的父母

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中,我學到了“正念減壓療法”。

即:如果我們關注自己的身體,就會留意到當孩子磨磨蹭蹭或者惹怒我們的時候,身體會有什麼變化。最終,熟悉自己的身體變化將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正在生氣或者感到沮喪,同時給我們一個信號,讓我們在被壞情緒佔領前做點什麼。

通過練習,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可以越來越能做出理智的回應而不是吼叫!

書友們,你們是否和我曾經一樣,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如果是,我建議你好好地看看《不吼不叫》這本書。只要你認真對待,改變絕不是難事!

接下來,將由領讀君和大家一起從以下十二個主題讀完這本書。

1、認識吼叫和危害

(第7頁——第23頁)

2、正確回應吼叫觸發器

(第24頁——第50頁)

3、不讓吼叫代代相傳

(第51頁——第60頁)

4、避免遷怒不相關的人

(第61頁——第70頁)

5、如何培養你的氣質?

(第71頁——第85頁)

6、化解父母子女間的爭執

(第85頁——第99頁)

7、六步情緒管理法

(第100頁——第113頁)

8、孩子不是你的敵人

(第115——第122頁)

9、4C管教法,減少你的吼叫

(第123——第143頁)

10、學會道歉,其實並不難

(第145——第170頁)

11、言語虐待也是一種災難

(第171頁——第196頁)

12、如何應對“特殊情況”帶來的吼叫

(第197頁——第220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