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迪慶: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

云南迪庆: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

6月的迪慶香格里拉,猶如鑲嵌在雪域高原上的一顆綠寶石,無論是山頭、坡梁,還是溝壑、峽谷,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綠韻依依,濃廕庇日,滿眼綠色。

這塊原始森林曾經遭受過“掠奪式”採伐的生態脆弱區,現正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昂首邁進。

云南迪庆: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
云南迪庆: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

而這一切變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迪慶藏族自治州歷屆州委、州政府領導,把構築金沙江、瀾滄江等重要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為一項歷史責任來擔當,在“生態立州”的旗幟下,帶領全州40餘萬各民族群眾加快生態建設的結果。

走進翠屏千疊的普達措國家公園,但見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鬥豔,原始森林青鬱重疊,泛青的草甸上牛羊成群,碧塔海湖水長天一色,屬都湖溼地野鷺飛舞,遊客在與林間小松鼠嬉戲……夢幻般的世外桃源讓國內外遊客折服,村民悠然放牧的場景更令人驚歎。

不管是在國家需要傾力奉獻木材的建設年代,還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當今,迪慶各民族群眾以捨我其誰的雄渾氣魄和抓鐵有痕、踏實留印的工作作風,在雪域高原上譜寫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相得益彰的壯美綠歌。

這是一個傳奇的數字:原財政收入80%主要靠天然林採伐的迪慶州,從1998年9月至今的20年間,累計少砍木材480萬立方米,2848萬畝天然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

這同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迪慶州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恢復措施,森林覆蓋率由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前的65.4%,增加到現在的75.03%,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雙增長。

云南迪庆: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

這種向自然無限索取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了生態環境惡化,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接踵而至。

在經歷生態惡化帶來的傷痛和財政收入“雪崩式”下滑的彷徨之後,為再造秀美山川,迪慶州牢固樹立未雨綢繆的生態觀,在保護與開發這道難題面前態度堅決:“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綠色發展路子,發展經濟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以超凡的勇氣和膽識“咬定青山不放鬆”,義無返顧地把生態確定為立州之本。

從1998年9 月開始,迪慶州全面停止了天然林採伐、林區審批劃撥和修築林區公路,封存採伐工具,做到斧鋸入庫、鋤頭上山,實現了“少砍樹、多栽樹”,把“森老虎請下山”的總要求;做到了令行禁止,切實走出了一條“魚與熊掌兼得”的生態發展之路,實現了經濟發展由“砍樹財政”向“看樹財政”的華麗轉身。

從生態的破壞毀滅,到生態的修復重建,迪慶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在原來山窮水惡的生態“廢墟”上,創造了重建綠色的奇蹟,實現了綠色家園的浴火重生。現在,這裡創造了不少“年輕”的綠色,烙下了覺醒起來的迪慶各民族群眾智慧和勇氣的印記。

“為永葆香格里拉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管好山、看好樹、護好林。”建塘林場屬都管護點森林管護員定珠七林指著一個個已腐爛的樹樁說,“這些都是上世紀殘留下來的‘傑作’。天然林禁伐後,當地黨和政府就帶領我們,在已被‘剃光頭’的屬都湖畔栽下了這些樹。”由於屬都湖海拔相對較低,土質較好,樹苗比其它地方長得好、長得快,再加上森林管護員的精心管護,現已成林。

在海拔超過3400米的洗臉盆埡口,只見杜鵑花叢中一棵棵雲杉樹茁壯成長。香格里拉市林業局局長楊林說:“這片已造林地有2000多畝,因高原氣候寒冷,生態脆弱,樹木生長週期緩慢,成活率偏低,我們已多次進行了人工造林及補植補造。”

云南迪庆: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
云南迪庆: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

全州1447名森工單位職工也跟農農一樣,已從“砍樹人”向“種樹人”、“護林人”嬗變。如今,迪慶州良好的生態環境,變成了當地農牧民的“搖錢樹”,讓他們真正捧上了“生態飯碗”,同時天然林也成了他們發展綠色經濟的“綠色銀行”。正如嚐到“靠山、吃山、養山”甜頭的香格里拉市建塘鎮紅坡村浪茸村民小組村民茸北所言:“以前村裡人靠砍樹過日子,現在靠保護生態致富。國家的生態補償金、養犛牛、撿松茸、挖中草藥、搞生態旅遊的收入……樣樣都是錢,家家每年都有幾萬元的收入。”

談及未來天然林的保護,迪慶州林業局副局長和向城表示,為讓美麗迪慶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問題導向,把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築牢長江和瀾滄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竭力夯實綠色本底,加快重塑雪域高原秀美山川,使“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讓綠色紅利進一步惠及全州各族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