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家上市公司補充公告2017年環保情況

51家上市公司補充公告2017年環保情況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2期)

2017年12月26日,對將要公佈的上市公司年報,證監會提出格式要求,如果公司屬於環保部門公佈的重點排汙單位,應當披露過往一年環保執行情況。這意味著,上市公司不僅要對業績、對產品負責,更要對環境負責。

年報公佈後,多數公司都執行了這一規定,公佈不充分的公司,陸續以補充公告予以披露。

截至今年5月25日,補充披露的公司有51家,這些公司旗下均有環保部門認定的重點排汙單位。藉助這些公開透明的公告,公眾能對上市公司2017年環保情況管中窺豹。

51家上市公司補充公告2017年環保情況

地域行業分佈不均,中小公司居多

發佈補充公告的51家公司中,在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家數接近,安徽和浙江省內最多。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以及專用設備製造兩行業公司較多,經常和環保打交道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業卻並不多。此外,這51家公司股票市值多數低於500億元,以中小規模公司為主。究其原因,可能大型公司重視信息披露,多數已在年報中披露完畢。

51家公司在上交所上市26家,深交所上市25家,其中深圳主板兩家、中小板10家、創業板13家。

從地域來看,安徽和浙江各有6家,廣東和上海各5家,山東4家。浙江和廣東是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省份,基數大,“打補丁”公司多,屬於正常現象。安徽省“打補丁”公司偏多,其省內上市公司數量在各省份排名第9,與安徽擁有同樣多上市公司的是湖南,卻沒有“打補丁”公司。

從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較多,分別有7家、6家公司,這兩個行業內上市公司數量分別位列第一、第五,和兩行業佔市場整體比例基本吻合。醫藥製造行業公司數量在全市場中排名第4,“打補丁”披露的也達到了5家。

計算機通信行業中包括印製電路板的生產製造,在製造過程涉及到多種物理或化學工藝,生產工藝較為複雜,會產生廢水、廢物和廢氣等多種汙染物,是客觀存在。而公眾印象中處理汙染物較嚴重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行業,只有4家公司“打補丁”,可能是這類公司常年與環保監督部門接觸,環保意識和信息披露意識較強,及時在年報中做了披露。

從公司市值看,中小公司居多。51家公司總市值都低於千億元,市值超500億元的公司有兩家,剩下49家公司是市值500億元以下的中小公司。雖然這些公司旗下有“重點排汙單位”,卻沒有首先在年報中披露,存在公司信息披露、重視環保程度有待提高問題。

以補充披露時間對比年報披露時間,應是公司年報披露後,交易所問詢了各公司,各公司才“打補丁”披露。從年報披露到環保補丁公告, 51家公司平均用時37天。川環科技是最早“打補丁”公司,公司4月2日公佈年報,4月27日公佈“環境保護”相關情況報告;補充披露最為遲鈍的是方大碳素(600516)、勝宏科技(300476)、九洲藥業(603456)3家公司,補充公告分別在年報公佈93天、76天、73天后才公佈。

公告詳簡不同,態度各異

通過對公告的比較,投資人能根據各公司內容詳細與否,判斷公司態度是否誠懇。

補充披露中,各家公司呈現的認真態度和詳細簡單也有較大區別。例如,啟迪桑德(000826)補充報告通俗易懂,方大碳素的陳述 “高度概括”。同屬環保行業、規模接近的遠達環保(600292)和國禎環保(300388),則是詳簡差距巨大。

啟迪桑德的補充報告中,對具體的排汙口,其排放濃度、執行的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放總量、超標排放等情況,均詳細列出。有些公司的補充報告雖然有所欠缺,但作為普通投資人,還是能夠看得明白。而另外一些公司卻並未寫明排放量等具體數值,或是隻告訴投資人排放總量,並表示“符合相關排放標準”。方大碳素即是簡單描述的典型代表。

國禎環保和遠達環保都包含有汙水處理業務,2017年淨利潤和公司總市值接近,對於排汙情況敘述的詳細簡單卻差距巨大。國禎環保公佈了整整7頁的詳細表格,即使是非專業環保檢測人員,也能夠明白公司的環保執行情況。而遠達環保對環保內容只用2頁即陳述完畢。

對於環保執行情況,多數公司排汙合格、環保過關,也有排放超標、受到處罰的公司。永東股份(002753)就在年報中披露了受罰情況,上海醫藥(601607)則補充公告超標排放。

永東股份在2017年曾經有過一次“煙氣在線監測數據顯示氮氧化物超出排放標準”,受到環保局行政處罰。在2017年年報中,公司如實詳細披露此事。

上海醫藥則在補充公告透露,公司旗下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總排放口連續排放COD(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5.5噸,超過了額定的排放。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業績同樣重要

孫庭陽

上市公司公告其環境保護情況,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在監管層要求披露環保事項之前,眾多公司已經連續數年和年報同時披露其社會責任執行報告。

A股市場製造業公司佔絕大多數,製造業生產過程中多數都會產生汙水、廢氣,也有噪聲汙染,但怎樣採取措施降低汙染則是各公司的重視程度問題。化工、石化、鋼鐵、發電,各行業內的大公司,無一例外都在年報中予以披露,更在《社會責任執行報告》中詳細披露。

“社會責任報告”讓投資人對公司認識更全面。例如,有些公司即詳細披露了辦公用紙減少、辦公耗電量減少、公務車耗油量減少等內容。

企業要做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更要進行環境體系認證。

有了年報,專業機構能對上市公司業績定量分析;有了環保執行情況,能定量分析上市公司環保負責態度;有了環保執行情況,對上市公司估值時,專業投資研究機構會將公司環保責任也納入估值體系,除了躲開重大汙染對公司業績的隱患,也是對公司社會責任的肯定。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