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呃,其實大概也不是那麼冷……

4月24日,中國足協盃第四輪先賽6場,結果大連千兆0:4負於天津權健、武漢楚風合力0:2負於廣州富力、遼寧FC1:4負於大連一方、瀋陽城市建設2:1勝河南建業、四川九牛與長春亞泰在90分鐘的常規時間內戰成1:1,依靠點球大戰以5:4的總比分將對手淘汰。這其中,瀋陽城市建設、四川九牛作為乙級隊,居然戰勝了身為中超球隊的河南建業和長春亞泰,堪稱本輪最大冷門!

冷門!呃,其實大概也不是那麼冷……

不過震驚之餘,回顧比賽過程,似乎這冷門也沒有那麼冷。首先,大家要知道中國足協盃的規則,在足協盃中,如果中超球隊遇到中乙、業餘球隊時,中超球隊是不允許使用外援的,因此,在這兩場比賽中,諸如建業的巴索戈、亞泰的伊哈洛是統統都沒有上場的,對於普遍存在外援依賴症的中超球隊來說,無疑使得實力大打折扣。其次,足協盃自舉辦以來,地位一直比較尷尬,對於中超球隊來說,除了那幾支志在奪冠的豪門球隊以外,普遍都是無慾無求的狀態,打起來非常隨性,對於有著保級壓力的下游球隊來說,更是巴不得早點結束,專心保級。比如,去年的足協盃,當時的重慶力帆就在第三輪以0:1輸給了乙級隊黑龍江鳴泉。而對於中乙球隊來說,足協盃卻是一個揚名立萬的好地方。目前國內的聯賽環境,莫說中乙,就連中甲的關注度都不高,這些中乙球隊的狀況,就連當地的球迷也未見得清楚,因此,能與中超球隊交手本身,對於中乙球隊來說就是極大的激勵,至少關注度會直線上升,若僥倖獲勝,更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自然態度更加積極認真。

冷門!呃,其實大概也不是那麼冷……

這種心態的差異,直接體現在了雙方的出場陣容上。出戰的中乙球隊,基本都是全主力出戰,而中超球隊的出場陣容,就隨意得多。以河南建業為例,剛經歷連敗、主帥下課,聯賽雖才過7輪,卻早早的開始為保級而戰,根本無心戀戰。出場的球員中,門將王國明是球隊的替補門將,本賽季沒有出場記錄;韓軒、靳琪(U23)、顧文祥本賽季尚無出場記錄;杜長傑(U23)累計出場5次共54分鐘、希爾買買提·阿力(U23)累計出場2次共2分鐘、龍威(U23)累計出場1次共1分鐘、王飛累計出場4次共127分鐘、劉恆(U23)累計出場6次共52分鐘、陳灝出場2次共39分鐘、路堯累計出場3次共110分鐘。可見,河南建業排出的首發陣容中無一主力,U23球員多達5人不說,本賽季出場時間最多的球員也才127分鐘,還全都是替補出場。長春亞泰那邊,情況也差不多,不是U23就是替補,如此陣容,失敗也並不能算是意外了。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雙方心態不同、鬥志不同的結果,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說明,離開外援,中超球隊的國內球員水平和中乙球員之間的水平,並沒有那麼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