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商業模式遭遇“信任危機”,這筆融資款要用在危機公關上

小紅書商業模式遭遇“信任危機”,這筆融資款要用在危機公關上

上週五,小紅書宣佈完成3億美金的D輪融資,沉寂已久的小紅書又回到媒體聚光燈下。光環之下,是暗流湧動的危機,比如小紅書炙手可熱的美妝女王范冰冰,不僅被“陰陽合同”推上了風口浪尖,在小紅書上的種草越來越受到粉絲的質疑,“炙手”險變“燙手”。

比如,范冰冰宣揚“一年敷700張面膜還遠遠不夠”,實際上,專業人士闢謠說,這種天天敷面膜的觀念特別誤導人。“天天敷面膜,把角質層天天泡在溼潤的物質裡,會導致角質層脫落(過度保溼),從而引發皮膚屏障受損的炎症。”有個粉絲為了模仿範爺,每天貼一片面膜,結果不到一個月,臉上就長了閉口和痘痘。

種草模式因為明星大V們而起,但是最近卻陷入信任危機,既然他們不可信,那麼更中立的技術是否能幫到我們?比如這幾年炙手可熱的AI技術,能否給護膚帶來變革?美妝電商作為“她經濟”的核心品類,在最近幾年經歷了兩次大的模式PK,現在又進入到了第三次大PK,新的問題是:在買美妝產品上,你是信范冰冰這樣的明星大V,還是信AI?

1 美妝電商的三次大PK,皆是用戶的覺醒

2013年,電商行業最火爆的話題是樂蜂網和聚美優品的大PK,本來是搞的促銷,拼的是價格,沒想到最後兩家電商變成了互相攻訐。一會兒爆出樂蜂網賣假,一會兒又爆出聚美優品售假,結果網購化妝品變成了一池渾水,別的電商也被殃及。

這一場“真vs假”的大PK,本質上是一場品質革命,消費者買美妝,不再只是對價格敏感,而是更關注真假,更關注品質。

2015年,微商異軍突起,面膜等美妝產品被無數微商佔領,一時掀起了一場“電商vs微商”的大PK。電商是以貨為中心,正規的高舉高打,但是微商卻是螞蟻雄兵,用無數個人的朋友圈,用人和人的關係來當做流量進行變現,最熱的時候,中國有幾千萬的微商在朋友圈賣面膜,蔚為壯觀。不過,微商最終魚龍混雜,變成了假貨的傾銷場,無數人的皮膚因此遭了秧。

最新的大PK,在種草模式與人工智能之間展開。前者的代表是小紅書,林允、范冰冰等明星和大V們玩起了“帶貨”;後者的代表是美圖美妝,你只要點擊它的APP裡面的“AI測膚”,通過後置攝像頭拍攝自己的皮膚,就能獲得一份包含膚齡、膚質、膚色、黑頭等多項維度的報告,然後獲得針對性的護膚建議和護膚產品推薦。

“真vs假”是用戶對品質的覺醒,“電商vs微商”是用戶對自己角色的覺醒,而AI和明星大V之間的PK,誰會贏,又是什麼的覺醒?

2 范冰冰們為何會遭受到質疑?

小紅書的興起,抓住了兩個潮流:一個是關係營銷,明星、大V藉助粉絲的信任,進行賣貨;一個是內容營銷,明星、大V們有專門的內容運營團隊,善於抓住用戶的心理,借勢各種熱點,寫出來的東西特別抓人,開闢了一條賣貨的新路徑。

本質上,關係營銷類似於微商的模式,是將粉絲信任的關係變現;內容營銷類似於自媒體的模式,是靠內容和用戶進行互動,所以小紅書就是“微商+自媒體”的組合體。正如微商和自媒體出現各種亂象,小紅書也集合了微商和自媒體的各種亂象於一身,最近受到各種質疑。

購物達人們習慣將“草”寓意為漲勢兇猛的購物慾,而讓別人長草的就是“種草”人,這些種草人多為明星大V,既有很強的粉絲號召力,又有專業的內容團隊運作,所以有非常大的帶貨能力。

但是,化妝品和其他產品有根本差異,因為每個人的皮膚都不一樣,一味在小紅書上跟風種草,就像是在撞大運,拿自己的皮膚當做試驗場。如果運氣好還行,如果買的產品不適合自己,結局就只能用悲催來形容。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這種種信息都指向了一個事實:風靡網上的種草模式如今陷入了重重危機之中。那麼,我們買化妝品的時候,到底應該相信誰呢?

3 AI能不能更懂你?

最近這兩年,一場人工智能的革命正在席捲各行各業,美妝行業也不例外。比起范冰冰、林允等明星大V們,AI有什麼不同嗎?

以美圖美妝為例,它的“AI測膚”背後就是AI技術,用起來很簡單,只需要拍個照片就行,但是背後卻非常複雜。你拍照時,人臉識別技術會對你的臉進行識別;拍照後,圖像識別技術會讀取皮膚數據,之後和系統中百億級的圖像大數據資源比對,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膚質分析、美妝推薦和皮膚調理方案。

范冰冰們的種草模式,是千人一面,甭管你是油性皮膚,還是乾性皮膚,或者敏感膚質,一律推薦一樣的產品;而AI則是基於消費者的不同膚質特點,千人千面,提供定製化的皮膚調理方案。一個是以大V為中心,一個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這就是不同。

說起來也容易理解,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明星大V們抽出寶貴的時間,不厭其煩地給你介紹護膚秘訣,熱心得都像是“高仿號”,自然是為了賺錢。比如範爺就推出了自己的美妝品牌“Fan Beauty”,業內人士透露,即使是推廣別的品牌,也會有高額的提成。

AI呢?就徹底不一樣了,技術從來都是客觀和中立的,它就像是一個機器人一樣,只懂得去分析每個人的膚質,並盡力提供個性化的調理方案,不會為了賺錢而違心地說話。在這一點上,技術比人要強得多。

當然,AI唯一的問題在於成熟度,積累的數據越大,模型驗證越準確,實現的膚質分析越真實。明白了這一點,就能回答接下來的問題了:為什麼第一個推出AI美妝的是美圖美妝,而不是AI技術公司?因為美圖美妝的母公司_——美圖,其每月活躍用戶達到4.8億,核心矩陣產品每月產生60億張照片,這種海量數據才是AI的底層基礎。

4 結束語

美妝電商的三次大PK,“真vs假”的PK是用戶對於品質的覺醒,“電商vs微商”的PK是用戶對於自己角色人的覺醒。當下,集微商與自媒體模式於一身的小紅書正當紅,但是摻雜了利益的明星大V們,也將盲目的種草模式引入歧路。

新的AI技術因為基於每個人的膚質,提供千人千面的美膚建議,帶來了科學、智能的護膚新模式。可以預計,隨著AI技術的不斷應用,越來越多的行業公司都將在這個領域深入探索。對於用戶來說,AI技術也帶來一場理性消費的覺醒。護膚是有客觀規律的,過猶不及,盲目追星或者追逐熱點更不可取,只有瞭解自己皮膚的特點,相信科學,才是真正的理性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