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崗招聘考試複習,事業單位D類考試複習22

第七章 教學理論

一、知識細點

1、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活動。

2、教學任務是受人們追求的(教學價值取向)決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目標要求。

3、教學規律指教學現象中客觀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穩定性)、普遍性的聯繫,對教學活動具有制約、指導作用。

4、探究式學習是藉助提供(結構化材料),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與思考而獲得知識的方式。

5、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基本階段包括,(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

6、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圍繞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模型。

7、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

8、教學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論基礎上,為實現某種教學目的而制定的教學實施總體方案,包括(合理選擇和組織)各種教學內容、材料,確定師生行為程序等內容。

9、現代教學策略實施的核心問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10、合作學習提倡形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

第八章 教學工作的方法、組織形式和評價

一、知識細點

1、(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共同活動中採用的方法。

2、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和(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5、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6、(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7、我國採用班級授課制始於(1862)年。

8、(誇美紐斯)最早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9、分組教學一般有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兩種。

10、小隊教學又稱(“協同教學”),是對教師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的一項嘗試,旨在發掘教師個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

11、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群體的組織形式有三種,即合作的、(競爭的)和不相干的。

12、課的類型一般有兩種分類,即根據教學的任務和(主要教學方法)來劃分。

13、教學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

14、教學評價包括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

15、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主要表現在: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調控教學方向)和檢驗教學效果。

16、教學評價根據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7、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和指導性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