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就買了房和現在還沒買房的人,生活有怎樣的不同?

買房一直都是已經在職場上摸爬滾打的人最感興趣的事,也是一個一直進行的如火如荼的事情,隨著房價的上漲,早兩年買房子的人一般都會慶幸自己買的早,這就是所謂的“既得利益者”,自己哪一年年買了,當初買時候多少錢,現在漲到多少錢,周圍同事、親戚當年勸他們買,他們不買,現在好後悔,自己好英明等等等等。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拋開金錢的問題不說,生活有什麼不同嗎?這裡所謂的生活,指的是生活質量。

實際上,早兩年買房的人和現在還沒有房子的人,生活上沒有本質不同,不同的是,早兩年買房的人好似吃了一種精神鴉片,每天精神上乾過癮過乾癮,總會開心自己的房子現在又升值了!

早幾年就買了房和現在還沒買房的人,生活有怎樣的不同?

看著自家唯一的一套住房,兩年房價就翻了番,心裡別提多開心了喜歡,自己眼光怎麼那麼好,增值了幾十一百萬呢!然而,實際上呢,兩年前吃的是啥,今兒個還是吃啥,兩年前穿的啥價位衣服,今兒個還是啥價位衣服,兩年前跟這幫子同事一起上班,今兒個還是跟這幫子同事上班。說好的階層上升呢?我家房子都增值100個200個萬了,這階層理當上升了,咋還跟這幫子沒房的在一起霍霍,吃一樣的東西,擠一樣的地鐵,開一樣的車,坐一樣的板凳桌子在同一個單位上班?

生活其實並沒有任何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上班瞧著二郎腿,走路小蹦躂著,樂呵呵了半年。但也持續不了多久,最多半年,後面該咋樣咋樣,還是會發愁小孩上學,還是會發愁房子小了不夠住,會想換更好的小區更大的房子,生活不會有啥本質變化。

早幾年就買了房和現在還沒買房的人,生活有怎樣的不同?

其實仔細想想,慾望是無止境的,現在沒房的,後悔沒早買;買了的,後悔沒買大點的;買了大點的,後悔沒加槓桿多買一套;買了2-3套的,後悔沒換到內環去;內環有了的,又想住別墅去了。反正,生活就是打遊戲,無論你升到任何級別,總有你所在的級別想打而又打不過的BOSS。那些所謂的“資產”大多數人都不會拿出來套現去享受(大多數人,並沒有好的投資渠道,房子買下,就不會去賣),所以生活品質並不會有本質改變,更不會提升所謂階層。改變的只有精神上,一直依賴這個鴉片,說起房子,就自嗨,我有XX套房子,值XX錢。

我等普通屁民,還是該吃吃該喝喝,一天24小時,半斤飯,有錢就置辦一份房產,在一個城市有個落腳的地。沒錢,就努力賺錢,感覺賺錢也買不起,就換個城市。樹挪死,人挪活,只要不認死理鑽牛角尖少攀比,人生處處都有轉機。

PS:一定要心態積極,努力做工作,或是副業;努力過的痕跡,總會有人或是老天可以看到,不會辜負你。不要只盯著買房子增值“賺錢”,甘於平庸,懶於思考。但凡做對一件事、找對一條路子,回報是可以超過房產增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