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終揭開:比薩斜塔為什麼不會倒

千古之謎終揭開:比薩斜塔為什麼不會倒

為什麼比薩斜塔看著似乎要倒了要倒了,卻仍然在600多年的歷史、無數次的大地震中屹立不倒?最近,一個工程師團隊終於解開了這個謎題。 這次研究由羅馬大學發起,通過分析現有的結構與地震資料記錄,並對建築材料的物理、機械、化學性質,以及塔下的岩石與土壤進行調查,分析總結了比薩斜塔至今不倒的成因,其規模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項相關研究。

其研究結果將於6月在第16屆歐洲地震工程會議上公佈,但根據結果顯示,比薩斜塔能夠抵禦強烈地震振動的能力來自一種被稱為“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簡稱DSSI)的現象。 本質上講,由於塔的高度(55米)、塔下柔軟的土壤、以及其由大理石剛性構成的結構三者之間非常偶然的相互作用,當地震發生時,比薩斜塔具有能夠防止其產生共振現象的振動特性。 “諷刺的是,幫助比薩斜塔在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土壤也是導致其不斷傾斜、以至於塔身瀕臨崩潰的罪魁禍首。”來自布里斯托爾土木工程系的教授George Mylonakis說道。 這座鐘樓位於米拉科利大教堂廣場,始建於1173年。

據說當比薩斜塔剛建到第3層時,塔身就開始傾斜了,而由沙子、泥和黏土組成的鬆軟土壤很快就被認定為是傾斜的原因。 當塔身開始傾斜時,建築師試圖通過調整第3層北面的柱子和拱門的規模來彌補誤差,但在完成第4層之前,比薩斜塔就因為一系列宗教戰爭爆發而停止了相關工程。 當1272年一切塵埃落定時,人們試圖繼續完成鐘塔的建造,但由於上個世紀的土壤運動,塔身已經向南方傾斜,因此新工程師們還試圖進行補救。 不過,在完成第7層之後,建造又停止了,因為1278年再次爆發了政治運動。 終於在1370年,比薩斜塔落成,此時已經形成了其獨特的傾斜外觀。 據悉,經過20世紀末至今的一系列工作之後,比薩斜塔的塔頂與基座中心之間的偏移距離已從原先的5米多減小至如今的3.9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